第二卷 大風 第七章 國士(二)

「不務正業」,朱元璋在御書房裡笑罵了一聲,把一本奏摺扔到了腳邊的字紙簍里,伸手抓起龍案上水晶琉璃盤內的一條黃瓜,一口咬掉小半,然後在搖椅上舒展四肢,盡情享受由墊在腳下的搖蹬來回晃動帶來的舒適感。

他喜歡這冬天黃瓜的清香,貧苦出身的他覺得這東西比昆崙山的蟠桃還爽口。黃瓜是科學院在水西門外的暖棚里試種出來的,剛剛上市,除了揀上好的供應大內外,其餘每日限量賣給京城百姓,無論購買者背景如何,一律排隊,每人每次所購各色蔬菜不得超過十斤,害得豪門大戶的僕人和酒樓的夥計不得不頭天晚上去城外排隊。

奏摺是當值的冬官(四輔官之一,地位相當於後來的大學士,參見明史)吳源寫的,通篇支支吾吾的彈劾駙馬武安國弄奇技淫巧有傷風化,但通篇都沒拿出一個證據,想到下午吳源求見時那面紅耳赤的樣子,朱元璋不覺啞然失笑,「不務正業,這些老夫子,和南宋那些鳥人一個樣,放著國家大事不去關心,專門在女人身體上做文章」。

脆脆地嚼著嘴裡的黃瓜,朱元璋對這些讀書人又氣又樂。「有什麼不好明說的,不就是把女人的肚兜給改成兩塊布嗎,朕早就知道了,還用得著你來告狀」。那兩塊布是胸罩,本來是武安國夏天時教劉凌所做,二人的閨房之物不知怎麼就傳入了宮中,妃子們覺得這東西戴了比胸口纏白布舒服,慢慢的就風靡起來。

「楚王好細腰,宮人多餓死」。有好事的宮女又把這個東西傳入了民間,松江府的商人看準了商機,居然找鄉下女子在家中訂做,然後再高價賣給大戶人家。到現在已經發展出綢、松江布、遼東毛料,和雙層加香囊的數個品種,秦淮河上的女子幾乎每人都擁有數個,換著花樣戴,她們不需要像大戶人家女子那樣把胸口纏起來,所以也不用宮中那種緊繃收縮型的,反而在夾層中墊上絲綿,讓身體看起來更凸凹有質。

朱元璋想像老夫子們在家中暴跳如雷的樣子,就覺得開心。「估計這吳源是被家裡的老婆孩子給氣著了,所以到朕這裡來告狀。不過得讓皇后少招劉凌這小丫頭進宮幾次,不然朕的皇宮也要鬧翻天了,那黃瓜是往臉上貼的嗎,一斤要四錢銀子啊」。

晃晃搖椅,伸手又拎了一根黃瓜,朱元璋美美的體味冬天的味道。要說不讓劉凌進宮來,他還真捨不得,這個義女隔三差五就會拿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孝敬他和馬皇后,比親生女兒還要體貼。這御書房的搖椅,是那個武安國設計的,裝廢奏摺的字紙簍,也是出自武安國之手,包括桌子上的水晶琉璃盤,都要和武安國扯上關係。雖然都不是什麼值錢玩意,但細微處見到溫馨,現在披閱起奏章來,要比原來舒服多了。武安國的好處,朱元璋一時半會還真數不完。

秋天的時候,武安國向他提出購買城外那塊農田,朱元璋還以為武安國想學劉備求田問舍用韜晦之計對付自己,暗笑著把那塊地批給了科學院。結果沒幾天,就有御使彈劾武安國僭越,在城外蓋的水晶宮比皇宮還華麗,朱元璋暗地派錦衣衛去查探究竟,錦衣衛回報說那個像水晶宮的房子似乎是個豪華菜園子,周圍用磚砌了矮牆,高處和房頂上用鋼架鑲了玻璃。據說不是武安國一人的產業,是科學院農牧科與松江府的商人余翰宇糾集了一群京城商家合股建的,說是要奪天地之造化。除了玻璃棚外,還建了水塔為裡邊供水,裝了水爐子為裡邊供暖。裡邊沒有溝渠,而是地下埋了水管,地上用了會自己轉動的噴頭給蔬菜撒水。

為什麼一個菜園子還要動這麼大幹戈,入冬時分,朱元璋就知道了答案。武安國把第一批蔬菜大張旗鼓的送入了皇宮,黃瓜、豆角、蒜苗、韭菜、大蔥、蘿蔔,夏天平平常常的東西在此時則成了奇珍,慶祝沐英攻克普定的御宴上的主角就是這些蔬菜。此後每天凌晨那個水晶大棚外就排滿了等待購買蔬菜的長隊,京城達官顯貴多,就是賣成一兩金子一斤也有人吃得起,當初猶豫著出錢合股的商人們現在每天數錢數到手抽筋。據說裡邊還有各色水果,雖然是兩年後才可以在冬天採摘,已經有人提前開始預訂。商人們「體貼」來購買蔬菜的人排隊排得辛苦,專門在水晶大棚外建了客棧,收費供客人們歇息,按大時(古代中國時辰,相對於小時)計價。

那個玻璃大棚儘管日進斗金,農牧科還不滿足,居然把建立和維護水晶大棚的方法刊刻成書,放在客棧中高價出售,凡是購買了上面有武安國簽名花押種菜書的商人,都可以聘請科學院農牧科的博士、助教到其家鄉去指導如何建立和維護蔬菜大棚。這些優惠條件對江南這種冬天短的地方誘惑尚小,對黃河以北的地區簡直就是上天的恩賜,要知道越往北冬天越長,漫長的冬季里無論家裡再有錢也見不到一點兒綠色。真是什麼人帶什麼兵,科學院的博士們才跟了武安國這麼幾天,很多人就放下了讀書人的斯文。各科紛紛出書賣起自己的學識來,還美其名曰為國庫節約開支。

「皇上,時候不早了」,當值太監小心翼翼的提醒,脖子上不是很清晰的喉頭微微上下滾動。心道:「皇上怎麼好這一口,怎麼這破玩意到了冬天就這麼香」。

朱元璋回頭看了看他,伸個懶腰,把御案上批閱完的奏摺又翻了翻,笑道:「是不早了,擺駕靜怡宮,朕今天要到麗妃那裡」,又用手指了指桌子上的黃瓜,對當值太監道:「你們幾個把這些分了吧,過了夜就沒味道了」。

「謝皇上恩典」,幾個太監一同施禮,乾脆利落的服侍朱元璋披好遼東進貢來的雪貂皮大氅,擺駕向後宮去了。留下來洒掃的太監眼巴巴的看著桌子上的黃瓜,不住地咽吐沫:「他奶奶的,什麼破東西,等到了夏天,老子買一車,想怎麼吃就怎麼吃」。

很多東西就是這樣通過皇宮給推廣了出去,經皇帝親口稱讚、大臣交相追捧,科學院想不賺錢也難。院里博士們慢慢發現這個不怎麼約束大家的武侯爺可愛之處,反正自從進了科學院腰包就沒空過,發明了賺錢東西或古怪東西的人被按照院裡邊的措施重獎,跟著打下手的也能撈到不少油水。最便宜的是同文科,只要翻譯一本西方書籍出來,無論是否賺錢都會得到獎勵。雖然如此,同文科的博士、助教們還是盡量揀能賺錢的翻譯,夏天的時候推出了那個叫被人家滅國的什麼希臘的蠻夷折子戲,曾經轟動一時,賣得京城紙貴,俄狄浦斯王那不可抗拒的命運深深地打動了人心,連對蠻夷之書嗤之以鼻的大儒們都淚濕青衫。幾個戲班子還把它排了出來,四處上演。洪武十四年夏天,京城百姓中曾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如果想看哪個人哭的話,那最好的辦法是請他到戲樓里看《竇娥冤》,如果他還沒落淚,再讓戲子們唱一出《俄狄浦斯王》。

科學院出品的圖書中,也有武安國寫的一本。此書出版的第一天,就賣斷了檔。並不是因為寫得好的緣故,而是有人成心想從此書中找茬,出武安國洋相。一個自己名字都寫不利索的武人寫書,肯定是想讓人笑掉大牙。

第一次讀這本書的人當場都愣住了,書頁上端端正正寫著兩個大字,求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大夫的千古名句讓大家多少收起些玩笑之心,看裡邊立了什麼言。第一頁,是一個目錄,寫明了書中章回名稱和頁碼,按北平書院翻譯西方算術書的習慣,橫排版。大家搖搖頭,這雖然不算什麼大問題,但至少讓書檔次顯得差了一籌。接著向後翻,裡邊居然是街頭巷尾的白話。書的價值在眾人心目中又矮了三分。不過這個武侯爺好像就會說大白話,所以也可以諒解。當眾人搖著頭關注具體內容時,終於明白了這根本不能叫一本書,充其量只能算作一個手記,記載正是武安國和科學院的博士們一起發現事物的過程。

「取紅丹50克放在玻璃甑中,甑口套一段豬腸,紮緊,豬腸另一端放入水中,腸口伸入一滿水倒扣的窄口小玻璃瓶。用酒精之火加熱玻璃甑,紅丹漸漸褪去顏色,可見水銀在甑中滾動,此時再看玻璃瓶,被不知何氣從水中托起,待瓶中氣滿,立刻取蓋子將瓶口蓋牢,滅掉酒精火……」

像看江湖術士變戲法一般,眾人奇怪的看著書中的文字和插圖,不得不承認,這些文字寫得和羅貫中的三國一樣引人入勝。武安國的書中並沒有告訴大家瓶子當中得到了什麼氣體,只是用圖片和文字演示了整個操作過程,及取得氣體後的相關實驗。當寫到鐵絲在氣體中劇烈燃燒時,第一回結束,沒告訴大家得到了什麼。

第二回寫的是緩慢的加熱硝石,同樣可以得到讓鐵絲燃燒的氣體。這種氣體可以讓帶火星的木炭再次燃燒,這一回帶著懸念結尾,向讀者提出這些氣體究竟是什麼的疑問,顯然這不是身邊的風。

第三回卻拋開前兩回所做之事不談,把一個濕鐵片放入了倒置於石灰水中的空玻璃瓶內,記載了十餘天后參加實驗的博士一同發現空氣少了兩成,鐵片鏽蝕嚴重。剩下的氣體內放入燃燒的紙條,立刻熄滅。

第四回寫的是把點著的木棍探到玻璃瓶內,瓶口壓入石灰水中,一會火滅,空氣減少依然是兩成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