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大風 第五章 麋鹿(三)

「你這回倒學聰明了,最終也沒上胡維庸那老狐狸的當」!復了命回到家中,劉凌捧上一壺香茶,聽武安國轉述完當天遭遇,甜甜地誇讚道。婚後生活雖說不上舉案齊眉,但這個時代的女子自有一分溫婉,每日回家,武安國的心都被化不開的柔情填滿。比起同時代女子,劉凌少三分柔弱,多十分見識,讓她的夫君受益頗多。

輕輕地颳了下劉凌的小鼻子,武安國笑道:「哪裡,老婆事先提醒的好,況且那個宋慎就差沒上來捂我的嘴巴了,我還能不明白其中的厲害」!

「油嘴滑舌,哪裡像個大將軍所為」劉凌笑著罵道。現在她算領教了丈夫的厲害,這個武侯爺在人前一本正經,回到家中卻如同一個長不大的孩子。雖然事業處於低谷,她最擔心情形並沒有出現,幾乎從來沒看見武安國悶悶不樂,相反,她經常能看到丈夫眼裡發自內心的笑容。

「你今天這番高論也算前無古人了,不知那些鼠肚飢腸的傢伙聽了會不會羞死」。夫妻二人鬧了一會,劉凌又說。

「誰知道呢,有些話是為了哄隔壁的人,有些話卻是我一時有感而發。胡維庸臨死倒是明白了,父親在天之靈看到此景,也該安息了吧」。

提到劉伯溫,劉凌神情不由得黯了黯,轉眼平靜,對武安國說:「以父親的胸懷,未必怨恨胡維庸。皇上這次明著是讓你給父親報仇,實際上把你放到了文官的對立面上,以後朝中,你要更加小心,別讓人抓了把柄。白天那些話能讓皇上放心,儘快放你出京就好了,以你的性子,本來就不適合呆在朝中」。

「也沒什麼不適合的,我給他個悶聲發大財,誰能把我怎樣?說實話,這些日子天天看著他們口不對心的表演,比看戲還過癮,就是這頭磕得太累,再過些時候,非磕傻了不可」。

「傻了你會怎樣」?

「要真的傻了,我就誰都認不出來」,武安國眼皮一翻,舌頭一伸,裝出一幅痴呆的樣子。「不過我每天都會喊,劉凌,我愛,愛」。

「作死啊……」

「……」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武侯懶早朝。

除掉了胡維庸,裁撤了三省,架空了武安國,朱元璋總算鬆了口氣。這個皇上當得可不輕鬆,比當年打仗還累,都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這些年他深有體會。蒙古北撤,把整個國庫全搬走了,中原地區本來就缺少銀礦,無奈只好發行寶鈔替代。誰知成想民間只認黃白之物,寶鈔順著山坡向下滑,一天一個價,官府強壓著百姓用,終究不是個事。大明朝君正臣賢,怎麼百姓日子竟然沒比大元好多少,要說朝廷稅重也罷,可這朝廷每年的稅收還不夠國家開銷呢。遇上這地方水,那地方旱的,總是捉襟見肘,好在這二年太子的海關弄了不少錢,高麗這場仗在曹振和常茂的主持下,非但沒消耗國庫,還大大賺進了一筆,讓戶部尚書費震連著幾個月嘴巴都沒合上。有錢的日子好過,至少說封賞功臣時不用那麼小氣。要說這為國掙錢的事,還有武安國那個愣頭青幾分功勞。

想起武安國,朱元璋就覺得為難。說他不忠吧,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少有的赤誠。說他忠心吧,沒見他對自己有何畏懼,還當面頂撞自己。嗨,當面頂撞這件事也就這麼算了吧,用人之際,暫時不和他計較。反正手裡無兵,不怕他折騰。可怎麼用他,是個問題,現在這小子的聲望太高,不壓一壓可不行。但老壓著吧,也不是辦法,沒了他,有些地方就是玩不轉。很簡單的例子就是馬鞍山那個冶煉場,一切都是照著懷柔做的,就是出不了鋼,那一陀陀說它是鐵都讓人臉紅的東西,見了就令人火往上撞。不到一年功夫都換了三個官了,派去的官越來越大,可聖旨不催,誰都不敢回來。這次派去的更絕,先是作了水路道場驅邪,後是擺了香火牛酒請仙,折騰了個遛夠,最後居然沐浴齋戒,剪髮斷爪,準備殉爐。要不是奉命視查的官員正好趕到,還不知鬧什麼笑話。

看來這事還得派愣頭青去,問題是派個超品大員去管冶煉場,不是有辱朝廷顏面嗎。傳到番邦那裡去肯定讓人笑掉大牙。朱元璋有時急得只想把那些工部的官員全部拖出去杖斃了。怎麼就這麼不給朕長臉,看看震北軍和水師的戰鬥力,幾萬人就可以滅一國。如今朕傳令建立新軍,震北、威北、定西、安東,平南,靖海六軍倒有一半是依然用大刀長矛的。現在國庫倒是有錢了,曹振他們從高麗沒少搜刮,問題是有錢也得有地方買火器啊,全天下都仰仗著北平,那個李善平又沒長了三頭六臂,他顧得過來么。

前兩天新任北平承宣布政使司的布政使郭璞上書,力陳不可急於趕製兵器。趕製太快質量肯定不高,遺患無窮。況且忠勇伯李善平據報已經數次嘔血,把這麼忠心的臣子累死,實在可惜。沒辦法,還得把李善長這個老狐狸招來問問,前些日子他一個奏章就給朕把如何賞賜立功將士的問題給解決了,王本、杜佑、襲斅、杜斅、趙民望、吳源這幾個中看不中用的老傢伙就知道拍馬屁,拿不出什麼好點子。

王本、杜佑、襲斅、杜斅、趙民望、吳源這幾個人可不知朱元璋這麼評價他們。幾個大儒是胡維庸倒台後皇帝欽點的春、夏、秋、冬四輔官(參見明史),品級雖然不高,但需要決策的事情,皇上都找他們六人。甭說一般官員,一品大員見了他們也要客氣幾分。這要擱在宋朝,就是大學士。幾個人現在正核計著怎麼讓朱元璋把位置給正了,叫什麼輔官啊,大學士這個名字多威風。

和武安國不同,想到李善長,朱元璋心裡就有些內疚。經歷一番牢獄之災,弟弟全家被流放遼東,李善長沒有任何怨言,依然像平時那樣上朝下朝,不該他管的事絕不多嘴。自己當時實在是氣暈頭了,武安國說得好,李善長幫別人造反,也不會比現在官大,犯得著么。得,怎麼又想起武安國這個愣頭青的好處來了。

李善長的奏摺寫自出獄後不久給武安國籌備婚禮那段日子。那些和武安國談天說地的日子,是李善長平生最愜意的時光。武安國所言制度上的弊病深深地觸動了他,大明朝的典章、制度絕大部分出自善長之手,正因為了解得深,才明白武安國說的都切中時蔽。改動的力氣是沒有了,大家都習慣了的制度動一動都會傷及國家根本,李善長覺得自己唯一能作的就是盡量修補漏洞,為後人打好基礎。另外,經歷一場磨難,他現在想得更多的是如何避免悲劇再次發生。顯然,能把矛盾轉嫁到國外是最好的策略,即使不能,也要給大家留條活路,那陰冷潮濕的囚牢,幾乎每天都會走進李善長的夢中。思前想後,他給朱元璋寫下了這樣一道奏摺。

「陛下欲振長策而御宇內,必效穆公興秦之策,彰顯戰功。使我大明之民,以血濺沙場為榮,馬革裹屍為壯。然戰事多,有功者必眾。賞功罰過,治軍之根本也。不賞必有怨言,賞之必耗銀弩。有功爵者日多,賞賜日重,久之國庫必乏,民必不堪負荷。民不堪負荷,必生變亂,反使軍心動搖,有違陛下興軍之初衷也。臣權衡此事久,苦無良策。今思得一法,請陛下裁奪……」。李善長擔心的不無道理,這兩年武將得封伯、侯者甚眾,照這樣打下去,國家收之平衡遲早會有問題,很多文臣也看到了這一點,但見朱元璋一心拓土,不敢直諫。李善長和武安國論及此事,武安國說有辦法可以解決,但是擔心如果自己獻此策,朱元璋未必會聽。李善長仔細推敲了武安國的主意,覺得對國家有利,所以出面獻上重分爵位的策略。

這個計策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重新劃分爵位的高低,推翻元代只有公、侯、伯三級爵位的慣例;復漢人祖制,仿照唐制分爵位為公、侯、伯、子、男五級,男爵以下為國士,國士列為封爵之外,作為貴族的起步區別於平民,可通過立功或出捐款給國家而獲得。公、侯、伯依然分四等,而子、男二爵分為三等,國士僅一級。功臣之子,無論文臣武將,長子都可襲爵,其他的兒子皆為國士,若對國家沒有特別的功勞,長子襲到的爵位會降低一等,降到國士為止不再降秩,使功臣的家族永遠享受貴族的榮耀。有特別功勞的臣子將賜鐵券,記載其功勞,可以不降秩傳爵給子孫。這部分僅僅增加了兩級半爵位,沒有觸動目前即得爵位的貴族利益。並且可通過出售國士稱號給國家增加不少收入。

第二部分參照朱元璋嘉獎北平工匠的做法,此後的新封爵位將是有爵無祿,即今後爵祿分開。爵位只代表其對國家有功,是一種榮耀;而俸祿為給國家效力的酬勞,只供給在職或告老的官員。如果有爵位者不為官,則沒有俸祿。但再次強調有爵位的人包括國士在地方上擁有見官不拜的特權,非府級以上官員無權捉他們入獄。有關他們的官司,大理司要逐一核實,不得輕易下結論。他們沒有官員的行政權利,但在地位上,他們等同於地方官員,可以直接通過通政司上書給皇上,任何人不得扣留他們的奏章。這部分建議等於為國家節省了開支,並且鼓勵官員及百姓為國立功。同時給朱元璋增加了一個了解民情的渠道。

第三部分是,凡有功於國之人,被賜爵位的同時還要按爵位的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