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李奇微開始出重拳了 臨危不亂乃大軍事家性格

無備則亂。

按常理,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聯合國軍突然大舉進攻,彭德懷應該慌神了,應該「亂」方寸了。

但彭大將軍就是彭大將軍,或許是多年戰爭生涯的歷練,或許是天性使然,彭大將軍在出乎意料的變局面前,不但不慌亂,反而表現出了出人意料的冷靜。

他冷靜地判斷戰局:目前,志願軍軍力使盡,兵待補,裝待發,糧彈俱缺。

這種情況下,最好的做法就是取守勢,先穩住戰線,阻止敵人進攻,免得後退過多,造成全線潰退。同時,積極準備後備軍,在國內調兵遣將,待大批援軍上來後,再敲美國人的腦殼。

他提出,對第四次戰役,要「力爭停止敵人進攻,穩步打開戰局,從各個方面加緊準備,作長期艱苦打算」。

這,就是志願軍的作戰方針。

如何阻住聯合國軍的大舉進攻?

話好說,辦起來難。

志願軍拳頭已經打出去,根本沒有再出拳之力。

甚至,此時志願軍力量即將耗盡,守的力量都很小。

彭德懷帶著志願軍高級將領,徹夜開會,商討破敵之策。很快,他們統一了認識。認為要打破這種極為被動局面,決不能死打死守,不能敵人在哪裡攻我們就在哪裡守。

高明的辦法是:守中有攻,雖然守,也要有攻;被動中有主動,雖然被動,也要化被動為主動。

具體的,就是在一個地方堵住強敵,取守勢;而在另外一個地方,集中優勢兵力打弱敵,剁掉敵人的一個手指頭,取攻勢,從而起到讓敵人的拳頭縮回去的目的。

彭德懷看到,李奇微進攻的重點在西線,重兵團部署在西線,東線則以韓國部隊為多。

且,西線進攻快,東線進攻慢。

於是,志願軍首長實事求是地制定了「西頂東放」的積極防禦戰略。

就是:用少量部隊堵住西線敵人,而將大量部隊集結於東線,狠打東線,震動西線,從而解除敵人的進攻。

志願軍的戰法是否能夠如願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