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給被打暈菜的聯合國軍再補一拳 彭德懷與蘇聯大使吵翻了

1月10日晚,停止追擊第三天。

君子里,中朝聯軍司令部。

一批朝鮮高官隨同金日成首相來了;

接著蘇聯駐朝鮮大使拉佐瓦耶夫也來了。

這位拉佐瓦耶夫大使,是蘇聯派駐朝鮮的總顧問,曾任進入朝鮮的蘇聯集團軍司令員,不算身經百戰,也是身經數十戰了。

對軍事,絕對不能稱為外行。

一見面,彭德懷就與這位拉佐瓦耶夫吵了起來。

爭吵的內容都是戰略問題。

雙方的觀點截然相反。

他們的爭吵很有意思,非常值得研究。

不管是搞軍事、搞政治還是搞企業的,都有必要了解他們的爭吵,以便在自己的工作中,觸類旁通,明白什麼是真知灼見,什麼是直線思維;什麼是務實,什麼叫主觀;什麼叫可行性,什麼叫必要性;什麼是英明決策,什麼是糊塗決策,以及兩種決策會給全局帶來怎樣截然不同的結果。

大勝情況下卻停止進攻,拉佐瓦耶夫百思不得其解。

金日成也不理解。

彭德懷從軍事、後勤、戰略態勢等方面,介紹了停止進攻的原因。

其實,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在綜合實力方面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上,如果讓聯合國軍知道了中國軍隊的那點家底兒,麥克阿瑟、李奇微非把腸子悔青了不可。

在軍隊數量方面,三次戰役下來,45萬志願軍中,傷亡5萬多人,凍傷、病4萬多人,共計10萬人。第9兵團的三個軍又因凍傷嚴重,至少兩三個月無法參戰,只剩下6個軍尚可勉強堅持作戰,也就30萬人。而聯合國軍主力雖然傷筋動骨,但實力尚存。

在火力方面,第一次戰役,志願軍只有火炮60門;第二次戰役,志願軍只有火炮48門。兩次戰役下來,共發炮彈1054發。就是火力最強的第三次戰役,志願軍也只有火炮106門,發射炮彈4287發。

而聯合國軍,火炮沒數,炮彈更沒數,可以隨便用。

在後勤方面,志願軍戰線已經拉長到550至700公里,在聯合國軍飛機的轟炸下,後勤保障極為困難,全軍的汽車因空襲和事故損失僅剩下區區260輛,能運到前線的糧食只能滿足最低需求的四分之一,廣大指戰員破衣爛衫、缺鞋少襪,禦寒極為困難。而美軍,則後勤保障極為充分,其強大的後勤供應能力令人咋舌。

在戰略態勢方面,隨著聯合國軍的後撤,他們收縮了戰線,有了反擊能力;而志願軍,則恰好相反。

拉佐瓦耶夫提出:「志願軍有困難我理解,軍隊休整我理解,但敵人正在逃跑,這可不是停下來的時候。可先出動三個軍,繼續進攻,即使殲滅不了多少敵人,佔領些地盤也是可以的嘛!」

金日成也認為要乘勝追擊。

彭德懷說服不了拉佐瓦耶夫,有些火了。

他開始反擊。他說:「既然你認為敵人一打就退,那好,我提議由志願軍擔任後方警戒維護交通,朝鮮人民軍的第1、2、3、4、5軍團12萬人已經休整兩個月,那就由他們試著攻擊好嘍!」

一句話,將拉佐瓦耶夫給噎住了。

拉佐瓦耶夫辯解說:「這可不能隨便試,一試就幾萬人的代價。」

這回彭老總真火了,他反駁說:「人民軍的命是命,志願軍的命就不是命?戰爭不是兒戲,我不能拿幾十萬戰士的生命去賭博。」

最後,彭德懷斬釘截鐵地說:「就這樣定了,部隊不南進。錯了我負責,殺我的頭!」

雙方不歡而散。

彭德懷險些罵了娘。

其實,不只是拉佐瓦耶夫,解放漢城後,很多人開始頭腦發熱,不客觀起來。

在志願軍中,也存在著這樣的提法:從北到南,一推就完。

那意思,用完一管牙膏就可勝利回國。

第三次戰役勝利,漢城解放。

人們在天安門廣場上燃放鞭炮,熱烈慶祝。

《人民日報》也發表社論,提出:

前進!

向大田前進!

向大丘前進!

向釜山前進!

把不肯撤出朝鮮的美國侵略軍趕下海去!

別人都可以不客觀,最高統帥不能不客觀。

別人都可以頭腦發熱,最高統帥不能頭腦發熱。

再看看彭大將軍,在勝利面前,在一片歡呼面前,非常冷靜客觀,非常有主意,在前拉後壓面前,不為表面現象所惑,敢于堅持自己的判斷,沒有上李奇微的當。

其實,完全可以設想一下,如果當時志願軍再繼續全軍追擊幾天,力量全部用完,彈藥全部用盡,而此時以逸待勞的機械化的聯合國軍回馬一槍,突然發起反擊,真不知道那時志願軍該如何收場,真不知要增加多少人員傷亡,真不知志願軍是不是能頂得住,甚至,抗美援朝會不會是另外一種結局!

表面看,彭德懷非常威嚴,不苟言笑,是一個性如烈火、不易相處的人,而第13兵團是四野的部隊,鄧華、韓先楚、洪學智等人都是在林彪溫和的指揮風格下成長起來的,可為什麼這些志願軍將士都對彭老總有深厚感情,即使在以後的歲月中,在廬山會議彭德懷遭到錯誤批判的情況下,仍然和彭大將軍站在一起,為彭大將軍鳴不平呢?

恐怕,就是彭德懷司令員的這種一心為公、敢於負責、敢於擔當的精神,深深影響了他們。

當今社會,人們成大才的慾望很強烈,這本無可厚非。但要想真正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軍事家、政治家,就要有彭德懷司令員在大戰面前所表現出的兩大素質:

其一,有常人未有之冷靜。幹事需要熱情,但干成事需要冷靜,需要務實。切忌有了熱情,丟了實際,這是很多人之所以不成才的一大致命因素。

其二,有常人未有之擔當。想事情很衝動,但一遇到事情就畏首畏尾,縮頭縮腦,推三拖四,這是很多人之所以不成才的又一大致命因素。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