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戰場初交手,聯合國軍沒摸到門就敗了 戰機定律:在戰場上,速度就是機遇

在朝鮮北部,有一條南北走向的狼林山脈,從中間把朝鮮北部戰場分成了東西兩半。

參戰初期,志願軍稱它們為東線戰場和西線戰場。

按照彭德懷的作戰設想,志願軍力量弱小,不能兩個拳頭同時打出去,而要在西線出拳,取攻擊態勢,將對手砸暈;在東線收拳,取守勢,阻擊敵人進攻。

這,就叫戰法。

在西線,志願軍部署重兵,在雲山等地與美軍展開血戰;在東線,第42軍的第124、126師,則利用險要地形,在黃草嶺擋住聯合國軍的進攻。

當時東線戰場的態勢是,聯合國軍有美軍第10軍和韓軍第1軍團,力量強強;而志願軍卻只有一個第42軍,力量弱弱。

無論裝備還是人數上,聯合國軍都佔有絕對優勢。

美國第10軍軍長阿爾蒙德,是聯合國軍東線戰場總指揮,與麥克阿瑟一樣,阿爾蒙德軍長此時也認為,朝鮮已無大仗可打了,戰爭很快就要結束了。

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快速推進,儘快結束戰事。這樣,聯合國軍以非常快的速度推進,韓軍的第1軍團已經逼近了長津湖的門戶黃草嶺和赴戰嶺。

而此時,志願軍第42軍,距離預定戰場還有百八十公里的路程,志願軍能趕上這班船嗎?

一旦趕不上或者堵不住,東線口子被撕開,東線美軍就會快速援救西線,志願軍主力就會陷入兩面夾擊之中。

如果那樣,西線反擊作戰就會功虧一簣,整個戰局,就可能改觀。

對此,彭德懷非常焦慮。一封以最快速度堵住東線口子的電報,送到了第42軍軍長吳瑞林的手中。

軍令如山。

怎麼辦?雙腿如何拼過四個車軲轆?

東方人有自己的智慧,志願軍拿出了自己的拿手好戲。沒有運兵車,志願軍迅速集中了全軍僅有的運送彈藥的幾輛破汽車,又徵集了20多輛朝鮮人民軍的機動車,組成一支先頭部隊,不顧一切地向黃草嶺和赴戰嶺狂奔而去……他們的任務,就是先堵住敵人,爭取時間,等大部隊趕來。

大部隊跟在後面,跑步跟進。

這種運兵方式,等於步行的志願軍也半機械化了。

用鄧小平的話說,社會主義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

志願軍沒有任何優勢,卻在玩命搶時機。再看看美軍,他們幹什麼了呢?在美軍離目的地還有一步之遙的時候,他們卻以為勝利已經到手,竟然蹺起了二郎腿,邁起了四方步,推進速度慢了下來。

就在這一緊一疏、一快一慢之間,志願軍第124師第370團的臨時「汽車部隊」提前一步到達了目的地,搶佔了黃草嶺和赴戰嶺。

當聯合國軍趕到時,眼睜睜地看著陣地被志願軍搶先一步佔領了。

在戰場上,只要離目的地還有一步,就不能說勝利已經到手,就不能疏忽大意。

先機,就這樣被無速度優勢,無距離優勢,無任何優勢的志願軍從手中「搶」走了;

先機,就這樣從有速度優勢,有距離優勢,有幾乎所有優勢的聯合國軍手中溜走了。

人們常說要搶抓機遇,如何搶抓機遇?搶抓機遇就是搶抓速度,看看志願軍就清楚;

人們常說不要喪失機遇,如何喪失機遇?看看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的美軍就明白。

後面跟進的第42軍第124師和第126師兩個師,此時也甩開膀子,邁開步子,在敵人突開志願軍的口子之前,全部到達了指定防禦地區。

一場惡戰開始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