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軍事統帥大比較:彭德懷PK麥克阿瑟 仁川登陸被一個人預見到了

很多人,官當大了,自然有名氣,名氣靠官氣。

麥克阿瑟雖然也有官氣,官當得很大,但卻不靠官氣,他靠的是在戰場上製造的一個個神話。

巴頓將軍,一個白人中的黑臉大漢,性格像彭德懷,曾因腳踢窩囊廢下屬而被免職。這個能征慣戰的二戰名將,一開始說什麼也瞧不起麥克阿瑟,認為他只是個牛哄哄的小白臉兒,曾私下罵他是個戲子。

幾次刺刀見紅後,巴頓將軍發現麥克阿瑟既不是戲子,也不是騙子,而是堂堂正正的大男子,也就服了他。第二次世界大戰,麥克阿瑟作為遠東美軍司令,靠高明的越島戰術(又名蛙跳戰術),對著日本人的後腦殼一個勁地狠揍。

與彭德懷一樣,他也是個槍一響就上一線,司令部前移的人。他作戰勇敢,在戰爭中從不考慮個人安危。曾經數十次沖入日軍火力封鎖區,和第一波攻擊部隊一起登陸。下屬經常勸他注意安全,他詼諧地說:「能打死我的日本子彈還沒造好!」

1944年,麥克阿瑟被授予五星上將稱號。當時全美國得到這一榮譽稱號的,只有七個人。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

金日成領導的朝鮮人民軍勢如破竹,迅速將韓國軍隊打到了朝鮮半島最南端,馬上就要把韓國軍隊趕下海了。

這時,天才的麥克阿瑟一邊在釜山一帶組織積極防禦,一邊組織了著名的仁川登陸作戰。

仁川,位於朝鮮半島中部,漢城(今首爾)以西28公里,瀕臨黃海,是朝鮮第二大港。這個港的突出特點,就是它的海邊有大片爛泥灘。這樣的港口,只能在每天僅僅半小時的漲潮時間藉助登陸艇才能衝上海灘,否則,就會陷進爛泥灘中。因此,這個港口也是公認的朝鮮港口中最不適宜兩棲登陸的港口。

戰爭從來是給天才準備的。

天才的麥克阿瑟司令官,有一個天才的構想。

他認識到,在前線與勢頭正盛的金日成勇猛的蘇式裝備部隊糾纏,即使能夠打贏,也得付出上萬人的生命。

要使戰局反轉,就必須另闢蹊徑。

他想到了一個打北朝鮮人的好辦法,那就是將他們軟弱的後腹部一刀斬斷,斷了北朝鮮前線部隊的供給。

沒有後方與吃喝,你北朝鮮部隊捂著肚子還怎麼打仗!

選擇在最不適合登陸的仁川登陸,遭到了下屬的激烈反對。即使不反對的人,也感到這事有點懸乎。

但麥克阿瑟看準了,這是百年一賭,必須豪賭一把。

他是司令官,他說了算。

看準了就堅持,絕不讓步。

偏執,天才都是偏執狂。

1950年9月15日凌晨,由7萬人和261艘艦船組成的聯合國軍登陸部隊,浩浩蕩蕩,排成長隊,向僅有2000多人駐守的沒有任何防備的仁川,發起了出其不意的大規模突然攻擊。

具有英雄主義情結的聯合國軍司令官麥克阿瑟,親自帶領著眾將官,帶著能讓他美名傳播的新聞記者,蹚著及膝的海水,在仁川瀟洒登陸了。

仁川登陸的照片,通過西方各大媒體,迅速傳遍世界。

麥克阿瑟的天才決策,一下將朝鮮人民軍斬為兩半,切斷了人民軍的後勤供應,一舉扭轉了整個戰局,不僅挽救了瀕臨失敗的韓軍,而且使美軍與韓軍長驅直入鴨綠江畔。

這也迫使新中國不得不出兵,進行這場抗美援朝戰爭。

這麼大規模的一場扭轉戰局的戰役,聯合國軍竟然沒有一個士兵死亡,僅有幾個士兵受傷。

絕了!

麥克阿瑟,在崇拜英雄的美國成了家喻戶曉的製造神話的人。

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聽到登陸勝利的消息,杜魯門總統一顆懸著的心落了下來。他滿臉堆笑,對麥克阿瑟的讚美更是不吝筆墨。他發來賀電稱:「軍事史上沒有任何軍事行動能同你的以空間換時間的遲滯戰相比擬,也無法同你的最終解放漢城的功績卓著的機動戰相比擬。」

軍事理論家驚呼:「仁川登陸是有史以來最高明、最大膽的戰略進攻。」

其實,美軍要在仁川登陸,還是被一個人預測到了。

這個人是誰呢?

一種說法,是周恩來的一名作戰參謀,叫雷英夫。

朝鮮戰爭爆發後,朝鮮人民軍僅用兩個月時間,就將韓國軍隊趕到朝鮮半島最東南角的洛東江一帶。當時,蘇聯和朝鮮領導人對形勢估計非常樂觀,認為最後的勝利就是這一天或那一天的事情了。

周恩來的軍事秘書、在總參作戰室工作的雷英夫,也與參謀們一起,密切關注朝鮮戰局。通過分析,他認為,麥克阿瑟不是吃素的,根據這位麥帥的指揮特點,他很可能調運駐紮在日本的兩個戰略預備隊,搞突然襲擊,在朝鮮蜂腰部,在人民軍後背上插上一刀,即仁川港登陸。

8月23日,雷英夫將自己的天才判斷向周恩來總理進行了彙報,周恩來總理又迅速帶著他面見毛澤東主席,並向毛澤東進行了報告。毛澤東一邊聽,一邊用鉛筆不時在紙上畫幾道說「有道理,很重要」,並讓雷英夫談了美軍登陸時間的判斷。

據說,仁川登陸的時間和雷英夫的判斷,非常一致。

還有一種說法,準確預測仁川登陸的是中國駐朝大使倪志亮。

倪志亮,新中國建立之初的10位將軍大使之一,具有豐富的軍事經驗。戰爭爆發後,倪志亮不斷對戰局進行分析。到8月底,在倪志亮的主持下,駐朝大使館對戰爭形勢進行了分析,針對美韓軍隊在西海岸頻繁的偵察活動等,倪志亮與使館的政務參贊柴軍武(即開城談判後的「柴成文」)一起,寫了一份《目前朝鮮戰爭局勢報告提綱》,報告稱「估計可能在仁川或其他地區登陸」,對美軍仁川登陸的可能性進行了大膽預測。

9月7日,柴軍武應召帶著這份報告提綱火速趕回北京,向聶榮臻代總參謀長彙報,並於當日經聶榮臻將報告呈毛澤東。

毛澤東閱後當即批示:「周閱後,劉、朱、任閱,退聶。請周約柴軍武一談,指示任務和方法。第13兵團同柴去的軍事人員是否要來京與柴一道面授機宜,請周酌定。」

聽完柴軍武的彙報,周恩來總理又把報告仔細閱讀了一遍,認為駐朝使館彙報的情況很重要,當即批示「印發政治局各同志」。

這就是倪志亮預測聯合國軍仁川登陸的經過。

其實,這兩種說法都是事實,都符合實際情況。但真正最早預測到聯合國軍可能仁川登陸的,不是雷英夫,也不是倪志亮,而是毛澤東。

早在1950年7月2日,蘇聯駐華大使羅申給莫斯科發的一封電報里就稱,周恩來在與蘇聯大使羅申的談話中,傳達了毛澤東對北朝鮮人的建議:美國軍隊可能在仁川登陸,必須在仁川後方建立一條堅強的防線。

10月2日,毛澤東在致斯大林的電報中又談到:「7月中旬、7月下旬和9月上旬,我們又三次告訴朝鮮同志,要他們注意敵人有從海上向仁川、漢城前進,切斷人民軍後路的危險。」

就是說,朝鮮戰爭於6月底(25日)爆發,到7月初,毛澤東就根據北朝鮮人民軍快速推進的情況,預判聯合國軍可能仁川登陸了,且後來又多次對戰局作出類似的分析。雷英夫和倪志亮的預測,不過從不同角度加深了毛澤東對麥克阿瑟仁川登陸的認識罷了。

什麼叫預見能力?毛澤東對仁川登陸的天才判斷,就是預見能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