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統帥大比較:毛澤東PK杜魯門 如何提高戰略預見性

毛澤東,世界公認的大戰略家。

這世界級戰略家的名號,可不是忽悠出來的,也不是靠網路炒作出來的。

一個「大家」,如果他的部下說他是大家,他往往不是大家;如果他的朋友說他是大家,他也不一定是大家;而如果他的對手,他的敵手說他是大家,那他一定是大家了。並且,對手讚譽越高,他這個「家」就越「大」。

你想啊,靠戰場上「刺刀見紅」,靠碾子對秤砣硬碰硬,靠對手被打疼、打服之後雙手捂著腦瓜叨念出來的,那不是「大家」是什麼!

毛澤東,就是這麼一個將對手打服後,被打心眼裡承認的大家。

打服的,才叫真服。

抗美援朝未開戰,毛澤東就在中美較量的大棋盤上亮出了「三招」。這三招一出,招招見血,步步主動,大氣磅礴,大勢反轉。

就是在60年後的今天,這些招法仍值得玩味欣賞,仍在網路時代的語言中經常使用。

哪三招呢?

第一招:朝戰一開始,毛澤東預見到中美難免一戰,就調兵遣將,將解放軍的第13兵團——20多萬虎狼之師移師到中朝邊境。

這叫什麼?這叫戰略預見性。這一極富戰略預見性的決策,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極大主動,對來則能戰、戰則能勝,起到了重要作用。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

6月27日,杜魯門下令,美國第七艦隊封鎖台灣海峽。

僅僅10天過後,7月7日,毛澤東就指示中央軍委,召開保衛國防問題會議,並決定:調集在中原地區駐守的第四野戰軍的第13兵團(下轄第38、39、40軍),立即北上,與在東北的第42軍和炮兵第1、2、8師合編,擔負保衛東北邊防、應對朝鮮戰事的任務。

當時,第13兵團的兵團司令是黃永勝,而毛澤東卻慧眼識珠,將司令的位置給了鄧華將軍。

9月上旬,中央軍委感到兵力不足,又調第50軍開赴東北,使東北邊防軍的兵力增加到五個軍。

這樣,26萬虎狼之師,提前三四個月就移師布防到了中朝邊境,厲兵秣馬,等待血戰。

人們說,平庸棋手看一步,高明棋手看兩步。

在這裡,毛澤東卻看到了三步之外。

第一步,你美國來,我就能打;

第二步,我在中朝邊境候著你打;

第三步,打就不是小打,打就要往死里打。因此,兵不調則已,一調就是一個大氣磅礴——26萬,且是解放軍中能征慣戰的主力部隊。

三步之外,只有棋聖才能看得出。

但毛澤東卻很謙虛,從不自誇。

1970年10月,北京。

毛澤東會見朝鮮首相金日成。

回顧抗美援朝的決策,他老人家卻感到有些美中不足。他說:「可惜那時只有五個軍,那五個軍的火力也不強,有七個軍就好了。」

彭德懷,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在誇獎人方面語言非常吝嗇。而他,卻對毛澤東這一大政治家的戰略遠見大加讚賞,佩服無比。

彭德懷在總結抗美援朝戰爭經驗時,感慨地說,「當美帝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時,我們即調了五個軍置於鴨綠江北岸……不僅挽救了當時朝鮮人民軍敗退的局面,而且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如果預先無此準備,想要憑空扭轉當時極不利、極嚴重的局面,那是不可設想的。」

這一招,確實是高!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