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以整體戰略思維尋求未來發展的主動地位 軍事安全面臨的挑戰及應對的思維方法

屈服敵人不需要戰爭,奪取敵人的城池不需要進攻,軍隊不受挫折或以小的代價就能奪取全面勝利,這是古今中外所有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夢寐以求的最佳境界和最高目標。新軍事革命以來,世界的一些軍事思想家顯得非常活躍,他們針對新的形勢和環境,吸取戰爭的經驗教訓,結合新軍事革命的發展趨勢,提出了許多新的概念。在信息時代和新軍事革命的條件下,軍事理論家們正在突破舊觀念,把目光轉向利用信息化戰爭的新機制和新原則來完成新的戰略任務。特別是戰爭的具體動因決定著戰爭的目的,戰爭的目的正在由以前的徹底殲滅和消耗打擊敵人向威懾或有限打擊及癱瘓和控制敵人轉變。這一轉變使以不戰或小戰而屈人之兵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但是,在當今國際社會的體系中,導致採用軍事暴力手段達到政治目的和其他目的的不確定因素依然很多,如動輒對外動武仍然是霸權主義的特徵。由於冷戰後和平力量的發展和壯大,在國際衝突中,使用軍事暴力手段確實有減少的趨勢,採取軍事的非暴力方式解決衝突逐漸增多。如:戰爭準備、軍事威懾、維和行動、軍備控制、軍事外交、軍事聯盟、軍事演習、武器禁運等。在這方面強權國家正把這些謀取和平的軍事非暴力方式,作為謀求軍事絕對優勢的主要手段。如:以實戰化等多元的威懾行動奪取戰略威懾優勢;利用軍備控制保持軍事優勢;利用軍事交往的透明度,了解對手的戰爭能力和戰爭潛力;用「虛擬戰爭工程」的方法準備和實驗戰爭以奪取未來戰爭主動;採取「先發制人」軍事戰略震懾對手;依靠癱瘓作戰行動、懲罰性攻擊行動、間接使用武力等暴力手段實現戰略目的等等。在戰略層面上,這些軍事的非暴力和暴力手段運用的方式方法都具有極強的進攻性。世界的主流是和平發展,但一些國家仍然面臨著戰爭的威脅和國家被分裂的危險。特別是在國家的主權安全上,我們面對著內部分裂勢力突破底線的圖謀。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就更不能忘戰,忘戰必危。

「兵者,國之大事」。軍事是國家的核心支柱之一,它涉及的是國家的生死存亡,盛衰榮辱。戰爭是實力的較量,和平與發展也是實力的較量。在國家的角逐中既不要低估戰爭和軍事力量的作用,也不要高估戰爭和軍事力量的作用。有力量而沒有正義必然走向邪惡,有正義而沒有力量則無法生存。

無論過去、現在、將來,軍事因素在國家的生存與發展中都佔有最重要的地位。從這一角度說軍事仍然是中國和平崛起、和平發展的核心支柱。戰爭與和平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早已成為一門藝術深入人心。研究戰爭藝術的根本目的,在於了解戰爭的真諦以求指導戰爭取得勝利。研究和平藝術的根本目的,在於了解和平的真諦以求構建實現真正的和平。好戰必亡、忘戰必危,這是千古警訓。面對強權的威脅我們必須研究戰爭、準備戰爭、遏制戰爭。當今世界,有一個問題我們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現代戰爭的根源已經由戰爭的事實說明,即衝突與戰爭主要是強權政治、霸權主義造成的。那麼中國還有無必要準備戰爭,就必須首先回答一個問題:現在和將來世界上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會不會消失,如果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不會消失,那麼它會不會侵犯中國的主權和利益?這一點誰也不敢保證。目前,西方有些人大談「中國威脅論」,叫囂遏制中國、分化中國,這是個事實。在這種情況下,國內有些人竟然提出強調存在戰爭同和平發展大環境是不相稱的,這是非常幼稚的。

可以這樣講,中國今天取得的和平環境,是在時時刻刻同強權、霸權不懈的鬥爭中取得的,也是不斷固強國防,積極做好反侵略戰爭準備的結果。所以,要獲得和平,必須準備戰爭。只有準備戰爭,才能遏制戰爭。這是戰爭與和平的辯證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