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以整體戰略思維尋求未來發展的主動地位 文化安全面臨的挑戰及應對的思維方法

文化戰略是國家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建設是一個國家建國強國的永恆主題。重視文化安全不僅要思想上重視,而且行動上更要有實際的措施和步驟。最重要的是如何增強全民文化安全意識,增強全社會的文化免疫力。經濟全球化以來,西方一些強勢文化持續擴張,正在利用戰略傳媒欺騙、戰略文化滲透、戰略輿論包圍、戰略心理攻擊,發動一場以侵略為目的的「文化戰爭」,以期影響甚至部分改變其他國家的文化體系,削弱其民族凝聚力。強勢文化所發動的「文化戰爭」,就是想在對方國家獲得更大程度上的文化認同,使該國的民眾特別是精英層接受、偏好、嚮往西方的價值觀念、思想理念、生活方式乃至社會制度。所以,對於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中國來說,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形勢是嚴峻的。要想在一個開放的世界中,既有效地維護國家經濟利益,又有效地維護國家文化利益,我們一定要認識並注意到以下幾點:第一,西方把文化作為一種戰略武器來使用,文化征服先於武力征服,文化摧毀重於武力摧毀,「看不見的戰爭」比看得見的戰爭更有殺傷力。第二,文化可以作為一種相對獨立的戰略手段使用,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成為達成一定戰略目的的重要手段。第三,一個人價值觀念的改變,意味著其思想、行為和價值取向的改變;一個國家主體價值觀的變化,必將影響其社會性質和發展方向的變化。因此,價值觀的競爭和較量,歷來都是國內、國際鬥爭中的重要戰線。第四,信息時代的戰爭,已由過去對敵方土地、資源和財富的掠奪,擴展為強迫對方服從自己的制度,接受自己的價值觀,從而達到對一個國家、一個政權的控制,對一個民族信仰、精神、意志與心理的征服。第五,一個國家在經濟轉型期間,特別容易因為世界文化的多元性與複雜性,尤其是敵對勢力的文化滲透,而出現價值觀的混亂和價值觀的偏移。這樣有可能造成道德失落、法紀觀念淡薄,進而會引發民族凝聚力、民族精神等方面的一系列問題,會對民族的復興和崛起造成很大的影響。

尤其是在全球化、信息化時代,新聞傳媒已經成為國家間角逐的重要手段和戰略武器,是和平時期國家的一支「新軍」。今天,一個簡單的謊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殺傷力。在全球化與信息化時代,傳媒的作用被大大提升,社會輿論越來越能夠影響一個國家的決策過程和決策結果。傳媒不斷製造輿論,塑造形象,正確的輿論能對國與國之間的和平與合作及國內的穩定起到助推作用,不正確的輿論卻也會亂及整個地球。西方對「中國威脅論」的放大宣傳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他們將不真實的事情,利用媒體反覆宣傳,把對自己有利的認知傳達給別人,來創造一個讓世人都相信的「真實」。我們過去常說,槍杆子裡面出政權,現在則是攝像頭裡面出政權了。譬如,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在干涉其他國家選舉時,大量地利用輿論手段向該國國民傳達一些具有煽動性的虛假信息,對現政權進行輿論攻擊,支持反對派領導人奪取政權。在和平發展的年代裡,媒體已成為文化領域真正的戰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例如,西方超級大國在國際法的約束下,對外行使武力或者對外實施經濟制裁,常常會受到種種制約。但是,在輿論和宣傳方面,攻擊其他國家不存在任何約束。所以,決策者必須從戰略層面上來認識傳媒戰,把傳媒戰作為戰略決策的重要內容來謀劃,對新聞報道進行周密部署,全面策劃。這不僅僅是一個宣傳問題,而且是一個影響整個社會安全穩定乃至生存與發展的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在國家角逐中,文化是一場沒有硝煙的無形戰爭。文化戰略和策略是一種特殊的安全戰略,其目的是防止強權文化對本國人民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和評判標準的衝擊和改變。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日益增強,文化領域的競爭將會更劇烈。對此我們不可掉以輕心,必須採取有力的對策。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在現實國際政治中,文化力的應用已成為處理國際關係的重要選擇。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強化了各國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有增強謀求共同利益的可能性,我們應加以弘揚,使文化成為交流的紐帶,避免異化為攻擊的手段。

當今世界正處在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社會現代化、文化多元化的時代。在這當中雖然存在對抗的因素,但是,文化傳播的手段與方式日益多樣化、世俗化,不同質文化的相互碰撞、溝通、交流日益頻密。為此中國要在文化方面實現崛起,就必須在汲取世界優秀文化成果的同時,推進中華走向世界,否則就會喪失自己的固有優勢,與任何機遇都會失之交臂。

中國要實現偉大復興就不能沒有開放的、健康的、國際化的大國抱負、大國氣概、大國意識、大國風範。具有大國抱負、大國氣概、大國意識、大國風範,才能讓我們虛懷若谷、有容乃大,從容直面當今世界各國各民族的思想文化,兼收並蓄,博採眾長;才能讓我們處變不驚、舉重若輕,以平常的心態,開放的心態,向前看的心態,去逐一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和剪不斷、理還亂的國際糾紛。即使是對干擾中國發展的雜音、噪音,我們也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

凡是有幾分道理的,我們都應該認真思考、從諫如流;凡是心存疑慮或者有所誤解的,我們也應該深入淺出、解惑釋疑;凡是無事生非、惡意攻擊的,我們也不必在意,太往心裡去。無論如何,我們都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是極其光榮偉大的事業。毛澤東說過:「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正義的事業是任何敵人也攻不破的。」何況我們也還可以利用雜音、噪音來磨鍊自己,砥礪自己,強壯自己。

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國需要強化自己的主體文化和國家精神,守望好自己的文化疆域,並對自己的歷史文化遺產進行提純,才能在融入世界中不迷失自己。尤其是我們不能否定自己的先進文化和光榮的過去。2007年2月10日一位著名將軍學者在《瞭望新聞周刊》發表文章,對某些教科書弱化革命和戰爭表示批評,並提出要振興國魂、軍魂。這充分體現了一個將軍強烈的憂患意識,以及對國家安全的特殊警醒和對民族未來的深重憂慮。歷史教科書決定下一代對歷史的記憶,這正如福柯所言:「記憶是鬥爭的重要因素之一……誰控制了人們的記憶,誰就控制了人們的行為的脈動……因此,佔有記憶,控制它,管理它,是生死攸關的。」所以我們不能「在文化和意識形態上單方面『裁軍』」。每一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兒女,都應該有這種憂患意識。我們今天還不是很強大,需要記住歷史,以先烈為榜樣,以昂揚的戰鬥精神迎擊我們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挑戰。愛國主義教育無論在東方和西方國家都是必修課;國魂、軍魂、民族魂、愛國志都是國民教育的永恆主題,更何況一個飽經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瓜分和蹂躪的民族。世界雖然進入了全球化時代,但戰爭一直也未停止過。對我們民族來講,要大力加強國魂、軍魂教育,這是一個民族永遠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靈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強烈的憂患意識和軍人高昂的戰鬥精神,這本身就是國家和軍隊的重要軟實力。因此,在實現中國崛起和偉大復興的過程中,強調中華民族永遠保持高昂的戰鬥精神是至關重要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