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以整體戰略思維尋求未來發展的主動地位 經濟安全面臨的挑戰及應對的思維方法

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經濟領域已成為國際競爭的焦點,其激烈程度絲毫不亞於軍事戰。經濟不僅是一切軍事、政治鬥爭的原動力,而且已經成為兵不血刃地攫取戰略利益的重要手段。亞洲金融危機表明,一場經濟危機所造成的損失,絲毫不亞於一場較大規模局部戰爭所造成的損失。一些經濟大國通過操縱經濟危機所得到的豐厚利益,也遠遠超過武力征服所得。在未來的經濟競爭中,強權國家將更加註重貿易戰、金融戰、能源戰、知識產權戰,經濟安全更加為世界各國集中關注。因此,如何防範強權國家發動經濟戰,必須成為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時刻留意的問題。尤其是中國這樣以經濟為主導崛起的大國,必須更加關注經濟安全問題。

從整體戰略角度看中國確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戰略,經濟安全當然也就成為國家安全的重點,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它是國家安全的基礎,是實現和確保國家軍事安全、政治安全、社會安全、文化和科技等安全的物質前提。中國是在面對既定的西方資本主義規則,以及沒有主導資源、市場定價權力和勞動價值被嚴重低估的情況下,發展本國經濟。從經濟戰略態勢上講,中國同西方大國進行經濟競爭,在總體上處於弱勢,是以弱對強的較量,是經濟上的戰略防禦。所以,維護經濟安全就要像指揮作戰那樣需要有完整的指導思想和縝密方案。經濟上戰略防禦的指導就是要使最為根本的經濟利益不受傷害,包括一國經濟在整體上主權獨立、基礎穩固、運行健康、穩定增長、持續發展;在國際經濟生活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防衛力和競爭力;不至於因為某些問題的演化而使整個經濟受到過大的打擊和遭受過多的損失;能夠避免或化解可能發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危機。例如,要增強國民經濟體系中薄弱環節的抗外部轟擊能力;要有對付經濟制裁的戰略預置;要能在犬牙交錯的經濟戰場,在相互利益的牽制中,求得安全保障;要在做好經濟上自我保護的基礎上,擴展經濟安全的邊界,面向全球國際市場主動出擊,並參與國際貿易規則的制定和獲取重要戰略資源市場的相應定價權力,等等。

更廣泛意義的經濟安全還包括科技與信息安全、金融安全、石油安全、生態與環境安全、糧食安全、生物安全、基因安全等等。生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一項新內容,它比環境保護高一個層次,不僅是國家經濟安全的環境支持,而且關乎民族生存的長遠問題。糧食安全對於我們這個有13億人口大國的經濟穩定具有特殊戰略意義。石油安全直接關係中國的國防和經濟安全,是中國國防和經濟安全受到威脅的一個重要方面。科技、信息安全,既是其自身的安全,又是其他所有安全包括經濟安全的支撐和保障,為此,維護科技安全就是提高競爭力,維護信息安全就是防止被控制。

經濟領域是中美兩國摩擦與矛盾最多的領域。從雙方日益增多的貿易戰,到美國對中國人民幣匯率以及金融改革問題的壓力等,都表明美國在經濟及金融領域給中國出的難題已實在不少。更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中美兩國在對方經濟發展中的分量越來越重,兩國在經濟及金融領域出現矛盾、發生摩擦的幾率會越來越高,而且政治化的傾向會越來越強。其實,美國對中國的經濟戰爭,早就已經開場了,如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經濟封鎖、經濟制裁等,又如20世紀80年代以後利用不同程度的貿易手段、金融手段、能源手段和知識產權手段對中國的攻擊等。然而,如今的情況就不同了,中美兩國由於經濟互相滲透,如果發生經濟戰將會引發世界性的經濟災難,因此中美兩國都要冷靜地對待競爭,避免發生經濟戰。這正如美國前助理國務卿幫辦薛瑞福所說:「現在美國已經幾乎無法對中國進行經濟制裁。美中現在的經濟關係可以比喻成冷戰時期美蘇間的『確保相互摧毀』的程度。」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