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以整體戰略思維尋求未來發展的主動地位 整體戰略思維提出的現實意義

當今世界已處在「和平與發展」時代,雖然「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但是,構建真正的和平面臨兩個客觀事實的挑戰。一是國家獲取利益的手段是客觀存在的。由於政治的核心是取得權力和權益,無論強權的擴張,還是主權的維護,均離不開手段的運用。二是人類的自私本性是客觀存在的。歷史上從來都沒有實現過真正的和平,由於人類對權力和利益的貪慾不會消失,所以還會繼續有權力和利益的鬥爭存在。因此,國家間的角逐、對抗、衝突,包括戰爭也就不可能完全避免。在不可能完全避免的情況下,中國要和平發展就必須要研究探討全球化時代國家間的角逐競爭方式。這就必須要突破由戰爭研究戰略、由戰爭研究和平的思維模式,轉變為由和平研究戰略、由和平研究構建真正和平的思維方式。因為當今時代已不是「革命與戰爭」年代,而是「和平與發展」年代,研究戰爭戰略是「革命與戰爭」年代的主要產物,不完全適應「和平與發展」年代的現實,至此,戰略研究和國家角逐方式的研究必須轉變為由和平研究戰略、由和平研究構建真正和平的思維方式。這一轉變不僅是戰略研究方法的轉變,而且是為了尋求新時代戰略理性的新思維,主要目的是探求「和平與發展」年代國家間角逐競爭方式和中國如何應對國際上的各種挑戰,避免發生戰爭,進而通過和平角逐競爭的方式實現中國的崛起。

人類智慧的核心是思維。今日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是經濟力、政治力、文化力、軍事力的競爭,是科技和人才的競爭,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競爭,說到底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理論思維能力的競爭。戰略思維能力關係著國家的興衰榮辱,維繫著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正如革命導師恩格斯所說:「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對此,我們必須站在關係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戰略高度給予充分的認識。

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而其前提則是科學思維。國家的生存與發展,如果沒有科學的戰略思維和掌握科學的戰略思維方法,科學決策也就無從談起。當前世界主要大國受兩種戰略思維所支配。一種是以日益明顯的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為基礎,逐步實現政治管理的一體化。突出的事例是,持續衝突了幾千年的歐洲,大部分地區成立了共同體,實現了統一。它引發了世界許多地區建立區域經濟共同體的強烈呼聲,人們看到了世界由地區大同走向全球大同的曙光,這是通往世界持久和平的途徑。另一種是,大國霸權戰略思維的存在,依然延續著幾千年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支配下的傳統戰略思維。這種傳統戰略思維在20世紀下半葉曾以美蘇爭霸世界的冷戰思維為表現形式。歷史證明:這種傳統戰略思維在不斷地破壞人類和平,引發戰爭。在這種情況下,和平只是願望,要靠鬥爭來贏得。這種鬥爭可能是和平的角逐,也可能是暴力的。正如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所說:「我請大家注意,不要以為我們的事業,一切都將是順利的,美妙的。不,不是這樣,事實是好壞兩個可能性、好壞兩個前途都存在著」。今天,也同樣存在著兩種可能性和兩種前途,即:維持強權霸權的統治,阻撓和破壞國際政治秩序的民主化,維護霸權的「冷和平」狀態。這是一種可能性和前途。另一種前途和另一種可能,就是中國倡導的和平發展道路與建立和諧世界的理念。

2006年5月18日,英國《金融時報》刊登作家理查德·科克和英國前文化大臣克里斯·史密斯合寫的文章,題為《西方文明面臨嚴酷的選擇》,文末說:「西方文明已經走到一個十字路口。沿著一條路走下去是憤世嫉俗、侵略、冷漠、新保守主義和極端自由主義。另一條路是……建設一個個人通過自我完善、孜孜以求、樂觀向上、理性、同情心、平等和相互認同而凝聚在一起的社會。」這句話充分說明,前一條路已經證明不是人類文明的最好選擇和唯一選擇,這條道路恰恰是人類文明應該逐漸摒棄的。而後一條路,則是人類文明應該逐漸完善和追求的,這條道路正是中國正在探索實施的和平發展之路、和諧世界之路。作為一個古老文明的東方大國,中國做出這樣的戰略選擇,將中國的發展之路,定位於「和平」,並與倡導建立「和諧」世界的理念相結合,是基於對戰爭與和平關係的理解和對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時代脈搏的把握。全球化時代,是和平與發展的時代,又是一個「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時代。如果讀錯了時代,爭當「沽名的霸王」,必將成為世界人人喊打的「窮寇」。中國的和平發展之路、和平崛起之路、和諧世界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是人類文明的光明大道。但是,和平並不是廉價的商品,維護和平、和平發展也不是一件易事,至此,我們必須以高超的戰略思維能力,對發展過程中的形勢實時地做出準確的判斷,實施正確的戰略指導,爭得主動,贏得勝利,實現國家崛起和復興的戰略目的。

國家與國家集團之間的戰略競爭乃至角逐對抗,它不僅是行動上的競爭,也是其戰略決策集團及智囊參謀機構之間戰略思維能力的競爭。戰略指導層是國家戰略的制定和執行者,其戰略思維關係著國家的興衰榮辱,維繫著國家和民族的命運。高超的戰略思維能力,能指導一個國家永遠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唯物辯證法關於普遍聯繫的觀點和哲學現代系統論認為,系統是物質的存在方式,物質作為系統而存在,系統就是由事物內部相互聯繫著的各個要素、部分組成的有機整體。這正如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所說:「整體不等於各個孤立部分總和,作為整體它產生了新的功能。」要發揮整體功能就要重視全局,「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事者不足謀一時」,所以必須要處理好整體與局部關係。整體由部分組成,沒有部分就沒有整體。同樣,部分依賴於整體,沒有整體也沒有部分。整體上有所得,局部上可以有所失;整體上有所進,局部上可以有所退。以和平發展為顯著標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個集政治、經濟、文化、外交、軍事等局部組成的有機整體。整體在想什麼?幹什麼?要求局部不能脫離全局、脫離整體。同時全局、整體也要關心局部,使這些局部充滿活力。至此,我們在探索未來中國生存與發展道路時,必須要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個整體、這個全局進行思維。

同時,也要有對政治、經濟、文化、外交、軍事等局部和具體進行思維,使多個局部和具體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形成新的整體強大功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個整體服務。至此,在中國的未來發展中,我們應按照唯物辯證法關於普遍聯繫的觀點和哲學現代系統論的整體性原則,以整體戰略思維,在複雜紛紜的國際矛盾中,抓住事物的本質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正確判斷科學決策,實施有利的戰略預置,尋求國家發展的主動地位。

整體戰略思維就是從最高層次上對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外交、軍事及社會一切領域的生存和發展做出判斷和決策的科學思維活動。這種思維活動要求把各種事物放在國際大環境的背景下進行系統思考和運籌,使事物在整體上協調一致,達到最佳效應。這種思維活動還要求把政治、經濟、文化、外交、軍事等資源、手段和力量緊密配合,相互支撐,更為有效地發揮其作用。這種思維活動也是一種現實性、對策性的思維活動,是適應國家生存和發展的要求所提出的對策。形象地說,是一種鳥瞰式的思維,是從大戰略視角為了國家生存和發展所提出的對策。這正是戰略思維的宏觀性、系統性的體現。

當今世界,人類已進入了信息化、全球化時代。這是個大崛起、大發展、大創新的時代,也是個大競爭的時代。我們以什麼樣的視角,觀察、審視全球的安全環境?以什麼樣的視角,觀察、審視國家、民族在生存與發展上的角逐?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世界安全形勢的發展前景如何?等待我們的將是什麼?我們將面臨什麼樣的威脅?我們將如何應對?這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特別是當今中國以經濟為基礎的綜合國力迅猛發展,使中國所處的戰略環境和在國際戰略格局中的位置發生了很大變化。這種變化使中國的發展,面臨發達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軍事、科技等方面佔據整體優勢的壓力,面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社會環境、科技、信息等整體安全的威脅與挑戰,還面臨「台獨」分裂勢力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挑釁。所有這些都需要我們從大戰略的視野,以整體戰略思維應對挑戰,在角逐競爭中,尋求國家未來發展的主動地位。

我們要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包括國防建設的全面現代化。從這一視角講,中國的發展戰略,應該包括經濟崛起、政治(外交)發展、文化復興及軍事現代化。

目前,從經濟上講,中國的「崛起」,是從經濟上的「崛起」。改革開放近30年來,中國通過加入各種國際和區域經濟組織,積極推動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