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理論創新與中華民族復興 變擔憂「西化」為積極「化西」

您的視角很獨特。現在談論「文化全球化」的學者不少,像您這麼說的不多。

在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著對於全球化的擔憂,中國也不例外。已經有不少文章談論「文化全球化」,爭議很大。邁克·費瑟斯通的觀點可能比較中肯,統一全球文化的前景渺茫,更確切地說全球文化是多元的文化。這裡有兩種平行但相反的趨勢,一種是工業文化、通俗文化的全球化,以及西方文化價值觀部分地被非西方接受;另一種是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復興,人們在全球壓力下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傳統。民族文化價值觀不會消亡,而是在變革中傳承。中、日、韓三國學者曾對青年價值觀做過調查,結果顯示,三國青年的價值觀有明顯的現代化取向,同時80%以上的人主張繼承傳統民族文化,但不與西方為敵。青年的取向表現了文化傳承的力量,預示了未來的方向。因此,與其憂心忡忡地坐而議論「西化」危險,莫如扎紮實實地行而增強「化西」能力。

要「化西」,不要「西化」,這很有意思。

任何一種文化要被異文化所理解,必須通過異文化的過濾和篩選,文化誤解是不可避免的。更何況還有有意曲解,即對別的文化進行「妖魔化」宣傳,更加容易對國際關係造成負面影響。美國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塞繆爾·伯傑說,有太多的美國人研究中國龍,卻只看到了尖利的牙齒和鱗片,也有太多的中國人研究美國鷹,卻只看到了兇猛的眼睛和堅硬的鷹爪。

有人在反經濟全球化的同時又反「文化全球化」,還說「文化全球化」就是文化殖民化,就是文化帝國主義化,您對此又有什麼相似或相反的見解?

第一,所謂「文化全球化」,不是那麼簡單的問題。我們看到兩個趨勢,它是相反而平行的。一個是通俗文化和工業文明的全球化,這個是全球化。譬如全世界的男孩女孩都穿牛仔褲,這個就是通俗文化的全球化。

還有選秀。真人秀。「超級女聲」就是這麼來的。「舞林大會」就是這麼來的。「加油,好男兒」就是這麼來的。給廣電總局緊急叫停的「第一次心動」也是這麼來的。

這些東西都是的。還有聽流行音樂,貓王、列農、邁克·傑克遜,都是工業文明的產物,即使到了非洲,大沙漠里,還是有那麼一塊,都是高樓大廈,現代化建築,工業文明的東西。這是一個趨勢。

法國作家勒克萊齊奧把這一趨勢視同戰爭予以詛咒。她在她的小說《戰爭》中憤怒聲討了那些大樓、隧道、鐵路、工地、電視台的發射塔、高速公路的岔道口,她還憤怒聲討了滾燙的瓦斯從排氣管出來,一氧化碳侵入人的五臟六腑。她還憤怒聲討了巴黎的地下鐵,達喀爾的碼頭,哈巴羅夫斯克的磚牆,亞的斯亞貝巴的單極泵,達累斯薩拉姆的混凝土攪拌機。也許,工業文明不是發展到了今天才被質疑的。也許瓦特發明第一台蒸汽機的時候,人類就已註定要在自己預設的陷阱里受困。不然,狄更斯為什麼要在《雙城記》的開頭如此寫道:「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那是睿智的年月,那是蒙昧的年月;那是信心百倍的時期,那是疑慮重重的時期;那是陽光普照的季節,那是黑暗籠罩的季節;那是充滿希望的春天,那是讓人絕望的冬天;我們面前無所不有,我們面前一無所有;我們大家都在直升天堂,我們大家在直下地獄。」

你的想法並非毫無道理。正因為全球化,跟工業文明有關的一切都在全球化,人們就更加擔憂失去自我,所以又有了一個平行的但相反的趨勢,即更加重視民族文化。我們必須看到,文化的民族化,或叫文化的本土化,這也在加強。所以,贊同提「文化全球化」的人,只講了一個方面;反對提「文化全球化」的人,也只是看到一個方面。

據我所知,你是不同意提「文化全球化」的。

總體來說,我是不同意提「文化全球化」的。因為「文化全球化」,會讓人以為全世界的文化都一樣,同質化、趨同化了,其實不是這個樣子的。一方面,那樣一個通俗化和工業文明的全球化是客觀存在的,是一個不可抗拒的發展趨勢。但是,另一方面,人們也在更加重視自己的文化,要在自己的文化建設中思考發展的前景。這樣一個趨勢,一個更加註重文化多樣性的趨勢也是不會消失的。不管我們怎樣的工業化、現代化,注重文化多樣性的趨勢都不會消失。你看歐洲發達國家,工業化那麼發展了,現代化那麼發展了,它還是沒有消失它的文化。

上一世紀末,時任法國總理的若斯潘來華訪問,在上海逗留期間,曾邀請中方各界人士在法國人設計的上海大劇院會面。席間,一位中國學者起立發問:「文化與語言密切相關,面對世界的『英語化』和全球經濟的『一體化』,法國政府何以維護法語的地位,又何以發揚光大法蘭西文化?」若斯潘沒有正面回答提問,而是做了一個原則性的思考。他說,一個民族語言的喪失,就意味著這個民族文明的終結。任何一個維護民族文化價值的國家都不會聽任自己的語言被英語所取代。而對世界來說,經濟可以全球化,甚至貨幣也可以一體化,但文化則要鼓勵多元化。他還認為,正是本著文化多元化的精神,法蘭西文化在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同時,得到了自身的不斷發展與豐富。

弱勢文化的強身健體需要很長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但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也應不斷地培養和增強對於本地區和全世界的文化影響力。儘管在總體上處於弱勢,但可以在某個議題上有首倡權,在某個議題上有主導權。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維護全人類的共同利益,把中國的國家利益與其他國家的利益和全人類的利益相結合,中國的主張就一定能得到更多的響應。

弱勢文化變強不僅是現代化提高實力支撐的結果,而且是有意識地積累經驗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看,中國豐厚的文化資源和思想智慧有待深入挖掘,提煉運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