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理論創新與中華民族復興 真正讓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的還是改革開放

現在鼓吹「中國崩潰論」的人相對少了,宣揚「中國威脅論」的人卻還有一些,這是為什麼?

就像一個病毒有各種變異一樣,一個「中國威脅論」也已派生出各種各樣的「威脅」,譬如,廉價中國商品的「威脅」,爭奪大量能源資源的「威脅」,軍事現代化「威脅」,台海可能開戰的「威脅」,中國走向遠洋的「威脅」,破壞環境的「威脅」,對外移民的「威脅」,等等,等等。

現在還有人說中國間諜「威脅」的。

所有這些威脅的背後隱藏著一個重大的問題,即中國未來將以什麼姿態站立於國際舞台,以什麼途徑實現「崛起」,「崛起」之後如何與其他國家相處,如何處理與既有的秩序和體制的關係。從歐洲地理大發現以來列強的興替的歷史顯示,大國多以武力征服和戰爭鋪平其上升之路。中國雖然不會走這樣的道路,但如何「崛起」?中國人應當研究和回答這個問題。

說到「崛起」,我就會想到張令澳老先生。老先生早年供職於國民政府外交部,又在蔣介石的侍從室里專責分析戰略情報,現已92歲高齡,卻仍機智、敏銳。他跟我一談現代化,二談中國崛起,三談經濟全球化。他說他不怕問題,不怕磨難,只怕找到了一條和平、民主、發展的現代化道路,不能堅持走到底。

老人的擔憂可以理解。要想消除老人的擔憂,大家的擔憂,就要如錦濤同志在6·25講話里所指出的那樣,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錦濤同志的6·25講話不是既講了「發展對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性意義」,又講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我國基本現代化、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性、長期性、艱巨性」?後面那三個性不容忽視,跟我們「前進道路上各種新情況新問題」有很大關係。

您說我們「前進道路上」又有哪些「新情況新問題」?

這就是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中所指出的「四個深刻」和「兩個前所未有」,也就是: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我們面臨的發展機遇前所未有,面對的挑戰也前所未有。

後面兩個「前所未有」,錦濤同志在6·25講話中也說了,他說:「在當前國際國內形勢下,我國發展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面對的挑戰也前所未有,既有許多有利條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關鍵看我們工作做得怎麼樣。」我們怎樣才能做好我們的工作呢?這就要堅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堅定不移地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科學發展、社會和諧,堅定不移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錦濤同志說:「做到這四個堅定不移,對保持黨和國家事業順利發展的大局至關重要。」我們就是要通過自身的努力奮鬥,給全世界一個巨大的信心,表明「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我們要繼續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研究和探索,努力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有人解讀錦濤同志的6·25講話,說高調論述四個「堅定不移」,特別是突出宣傳「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就是因為近期社會上出現了兩個方面的思想干擾:一是懷疑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改革開放路線,認為現在出現的某些社會問題是改革開放帶來的;二是認為改革開放沒有到位,沒有解決問題,應該從制度上進行根本改變,改用「民主社會主義」、「全盤西化」等來取代我國現在的社會主義建設。

錦濤同志在6·25講話中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旗幟」,是對這樣兩種思潮的最好回答。我們就是要堅定不移地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從改革開放以來做得非常好的那些事情,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沿著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繼續前進,繼續崛起,使我們的發展更加有利於人類進步事業,更加符合全世界人民的新期待。

有一些人很真誠,希望我們發展得更好更快,也有一些人唯恐天下不亂,老是在那兒說我們的壞話,說中國的改革開放搞糟了,損害了多數人的利益,富了極少數人,大多數人承擔了改革成本,造成當前社會是「人吃人」,「是五千年之最壞」,「處於最原始的人吃人的初期資本主義階段」。

今日中國根本不是他們說的那個樣子。錦濤同志為什麼要在6·25講話中說「事實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因為「新時期29年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就舉世矚目」。我們不說別的,就拿和諧社會的構建來說吧,有一些人是有一些誤解。他們非常懷念計畫經濟時代。他們以為那樣一種「一大二公」、「同工同酬」的社會就是和諧社會,那樣一種短缺經濟下面的絕對平均主義就是和諧社會。要是那樣一種社會供應水平很低的社會也能說是和諧社會,那麼沒有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現象的原始社會不是更和諧嗎?

有些人衡量社會和諧的唯一標準就是基尼係數。他們認為中國歷史上,凡是有農民起義的年份,總是基尼係數最高。

計畫經濟時代,基尼係數很低,只有0.18,0.2都不到。但是絕大多數人處於貧困線以下,還要限制資產階級法權,反八級工資制。

所以鄧小平說:「我們幹革命幾十年,搞社會主義二十多年,截至一九七八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資只有四五十元。農村的大多數地區仍處於貧困狀態。這叫什麼社會主義優越性?」

所以說,光看基尼係數不行。短缺經濟的社會,平均主義的社會,一定是沒有活力的社會,一定是大多數人享受不到物質成果、沒有生活質量的社會。這樣的社會能持久嗎?不能持久。真正讓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的還是改革開放,還是鄧小平時代。沒有「發展才是硬道理」,沒有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也就沒有全體人民的分享、共享。

一個共建,一個共享,這是錦濤同志所特彆強調的,6·25講話上也有「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一切奮鬥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現在65歲以上的農村老人已經覆蓋了社會保障,將來還會覆蓋更多農村居民,包括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這本身就是一種共享。也就是錦濤同志在6·25講話中所說的「使經濟發展成果更多體現到改善民生上」。這樣一種共享,這樣一種改善,當然需要有更多的投入,更多物力、財力的支撐,當然是一種更高層面上的和諧。但是,這樣一種更高層面上的和諧又不能超越我們的發展階段。從現在起到2020年,是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機遇期,這個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充分地利用,以此保證我們的國民經濟發展得更好,使得我們的經濟總量能如預期的那樣,接近日本的經濟總量。至於到了那個時候,日本的經濟更向前發展了,那是另一回事。

那時我們的人均GDP應該是在3000~4000美元之間了吧?

也許匯率到那時會有一些變化,人民幣會升值,去掉這些因素,我們的人均GDP應該是在3000~4000美元之間,就到了一個發展中國家的中等程度。有著10多億人口的中國能夠達到這麼一個水平,那是非常好的。我們全體人民分享、共享的資源也就更多了。綜合國力的增強,將使我們在世界上可能發揮的作用也就更大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