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努力構建「人人有飯吃,大家要說話」的和諧社會 三大創新理論豐富了馬克思主義

看來中央的方針已定,也就是去年以來中央召開的若干次重要會議上相繼提出,並由胡錦濤在學習《江澤民文選》報告會上的講話中更為完整地表述出來的那些戰略思想,這就是:以人為本、實現科學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推動建設和諧世界、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等。黨中央提出的這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都是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服務的。

我看科學發展觀與和諧社會,是一體兩面,相輔相成。要是按照科學發展觀來主導今天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走科學的發展道路,那還要有科學的精神,科學的態度,要關注社會問題,民生問題。新中國成立,我們的黨成為執政黨,推行全能主義政治,完全把社會看做政府管的一個部分,所謂全能政府。政府一直管到社會的每一細節,包括老百姓的吃喝拉撒睡,一件也不落下。這樣整個社會就變成單元的,政府高度管制的,社會也就缺乏活力,缺乏生氣。許多問題也就非常擾人,嚴重干擾政府履行它的正常職責。現在我們終於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構建和諧社會」成了我們改革開放以來第三個主要理論創新。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先後有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和諧社會理論完全可以和前面那兩個理論相媲美。這三個理論是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論概念。正是這個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

首先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因為我們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以不能按照成熟的社會主義的框架來做。在這個階段,我們需要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第二個是黨的十四大所通過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這個理論把市場經濟作為我們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目標。第三個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改革開放以來,黨的理論創新,就是通過這三個理論,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

現在有人質疑和諧社會。他們說中國的公民社會都是脆弱的,不健全的,根本談不上和諧社會。

我們經濟的發展,民主政治的發展,必然要產生這麼一個公民社會。這個社會是在政府管理之外的,它是通過群眾自己管理自己的。許多的非政府組織,民間的組織,學會、協會、行業組織,各種維權的組織,包括環保的組織,包括各種各樣的基金會,慈善事業,保障就業的機構,等等,這樣一批社會組織的出現,恰恰是彌補了政府管理的不足,依靠政府管理不過來那麼許多具體的社會事務。所以,我們要建立一個公民社會,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這也是民主政治的必然結果。大國崛起,中國崛起,就是要有這樣的民主政治,就是要有這樣的公民社會。一個崛起的大國,一定要保證人人有飯吃,大家要說話。有這樣一個格局跟沒有這樣一個格局是不一樣的。

有了這樣一個格局,既有科學發展觀,又有和諧社會,那我們的發展道路就更寬廣了,我們就有了一條更好地發展自己的道路。這對我們中國的發展一定是很有利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