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努力構建「人人有飯吃,大家要說話」的和諧社會 辯證分析西方新自由主義經濟學

您對西方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是否也有自己的看法?

中國改革開放28年,中間經歷過三次大爭論,從大爭論當中提出的問題來看,涉及到客觀評價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問題。老實說,我們的改革,從計畫經濟到市場經濟,不借鑒新自由主義經濟學還能借鑒什麼?所以,對西方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要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

比如,西方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對「經濟人」的設定,就是假設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人人關注個人利益的論述,我認為是有理論價值的。我們改革的起步,其理論的起點就是這個。我們28年的改革開放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因為從「政治人」轉變為「經濟人」。我們應當記得,在新中國建立到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探索中,我們幾乎就是將全國人民培養成為「政治人」。改革開放了,人人都去為自己的經濟利益而努力,從經濟利益的角度呢,激發了人的創造力和他的積極性,來推動經濟的發展,創造社會財富,並從中得到自己的經濟利益。只有關心自己的經濟利益,才能調動人的積極性,投入到創造社會財富中間來,改革開放的實踐不就證明了這點嗎?

又比如,西方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提出完全的信息化。主張信息完全公開,完全競爭。我認為這是我們今天完全應該達到的目標。我們今天信息壟斷性太強,不對稱性太大了。還有大的企業壟斷,各種公共資源壟斷。

我們發展市場經濟就是要打破這種壟斷,鼓勵自由的競爭,給人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所以,信息要公開,不能暗箱操作,黑箱操作。信息公開,對於推動公平競爭是有好處的。

再比如,西方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提出政府作用的最小化。這是西方人文主義在經濟領域中的體現,它涉及到對個人能力的尊重和對政府權力的限制。例如,人的創造力啊,創新能力啊,個性的發展啊,個人的獨立思考啊,包括維護個人的財產權,這是發展市場經濟最重要的。我們現在就是要盡一切可能將人的作用,人的積極性、創造性調動起來,發揮出來,將政府對微觀經濟的干預降到最低。而且,對政府的職能進行批評、監督。這樣有利於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我認為這一點也是改革所需要的,也是市場化改革所不可缺少的。當然我們還需要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並不是要政府絕對的最小化。因為我們幅員太大,人口太多,千差萬別,一定的建制還是必要的。

但是這種理論的精神實質我們可以掌握它,為我們所用。這樣對我們的改革還是有利的嘛。

不過,西方新自由主義經濟學,雖然有它可借鑒的一面,但是也有負面的東西,那些東西跟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相容的,所以我們還是需要重建我們的人文精神。我說了「經濟人」比「政治人」進步,但是「經濟人」也不是我們所追求的理想目標,我們追求的是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所以我提出一個「和諧人」的概念。我們要的是「和諧人」,跟和諧社會所要求的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相適應的人。「經濟人」以我為本,以金錢為本,追求的是物質至上,消費至上,金錢萬能,這是不足取的。我們所說的全面自由發展的「和諧人」,應該是不但創造物質財富,還要創造精神財富。他是有信念的、誠實的、有理性的、熱心於公益的、有愛心的人。他能取得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乃至於自我身心的和諧。為什麼現在精神病越來越多?就是自我不和諧,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浮躁,牢騷滿腹,精神上的壓力很大,容易得抑鬱症。所以我覺得要由「經濟人」轉化為「和諧人」,我們中國人需要一個人文精神的重建。我們要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要進行一場類似於歐洲文藝復興那樣的啟蒙運動,用來傳播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正義、平等、民主、自由、博愛、人權等觀念,提高人的整體素質,呼喚人的良知,處理好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不能一味地追求個人物質享受,不然,地球的資源有限,20個地球都不夠我們揮霍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