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努力構建「人人有飯吃,大家要說話」的和諧社會 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新矛盾和新問題

民主是好東西,只是政府在面臨社會民主化壓力時又不能以一種民粹主義的方式實行民主化。一個是民粹主義,一個是憲政民主,兩者都強調人民的主權地位。但在具體運作中,民粹主義政治的基本傾向是賦予「人民」至高無上、毋庸置疑的地位,在政治行為中唯民意為依歸。結果,不僅導致政治不穩定,而且往往會迫使政府追求福利主義經濟政策,從而使經濟喪失競中國改革的第三次爭論中就有這個問題。這一次爭論,先是有人發難,叫板MBO(ma buy out,即管理層收購),點燃導火索,隨後,論戰蔓延,延伸到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總方針,中國社會階層的變化趨勢,中國城鄉關係的變化前景,圍繞國企產權改革、醫療、教育、住房改革、腐敗泛濫、貧富差距拉大、人民基本福利得不到保障等問題展開,重新有了分清「兩種改革觀」、「寧願全面停止改革,也不要扭曲的、不公正的改革」的說詞。

當時還有一個說法,就是「必須依靠工人階級來推進改革開放,而不能以犧牲工人階級的利益為代價來進行所謂的改革開放」。

第三次大爭論暴露了一些問題,讓人看到了一些改革開放以來所形成的新矛盾和新問題。這些新矛盾和新問題,概括起來就是五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區域之間,城鄉之間,貧富之間,差距過大。人口、資源、環境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經濟整體競爭力不強。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發展之路不能再走。第二,那種直接涉及到民生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了。諸如看病貴,上學難,房價高,就業難,治安差,都是集中反映了社會就業、社會保障、醫療、教育、住房、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產方面的問題。第三,我們的體制、機制不完善、不健全,再加上司法不公,決策不透明,信息不對稱。社會失去了公平,到處都是幕後交易、暗箱操作,損害老百姓利益,老百姓維權遇到種種困難。第四,權力與市場結合形成了官商勾結、權錢交易,腐敗現象比較嚴重,發生了大量有涉腐敗的大案、要案、窩案。一窩一窩的,自然引起老百姓的很大不滿。第五,民風、社風不正,誠信缺失,道德失范,社會風氣不好,假冒偽劣、坑蒙拐騙的現象比較普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日趨商品化,日益顯現出金錢第一、享樂主義、損人利己的負面效應。所以,第三次爭論的導火索是國企改革、國有資產流失,引起大家共鳴的就是這五點,就是這五個方面的問題。有人在爭論中,就拿這五點做文章,說我們的市場化改革搞錯了。有些經濟學家就認為我們講市場化講多了,講社會主義講少了,市場經濟搞砸了。我認為問題不在這裡。我認為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不在於市場化改革的方向不對,而是在於市場化改革進行得不徹底,不全面,沒有進行得深入。這就是說,現在的問題是不該市場化的市場化了,應該市場化的沒有市場化。這又是什麼問題呢?歸根結底,就是政治體制改革的有待深化。這就是我的看法。恰恰是在經濟體制改革裡面沒有能夠確保政治體制改革的配套,才引起這麼多的矛盾,造成這麼多的問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