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促進21世紀世界經濟走向繁榮的火車頭 全球化是「雙刃劍」

我們已多次談到全球化問題,很想知道您對全球化的看法。可以的話,也請展開談談好嗎?

首先是經濟全球化,據我所知,目前流行的有四種觀點。第一種是所謂的「自由派」,認為經濟全球化是資本擴張的必然結果,所以,經濟全球化的本質就是資本主義化,甚至可以說是美國化,是美國模式資本主義在全球取得最後勝利的標誌。第二種是所謂的「新馬克思主義」觀點或「左」派觀點,他們也認為經濟全球化是資本主義化、美國化,因此本質上就是經濟殖民主義,是帝國主義發展的新階段,必須堅決批判與反對。第三種是懷疑派,認為歷史並沒有顯現所謂全球化的事實,充其量不過是出現了高水平的國際化,也就是國家之間經濟互動而已,經濟全球化是某些理論家的神話。第四種是「變革派」,認為全球化是21世紀推動社會經濟、政治快速變革的中心力量,這些變革正在重新塑造著當代世界,但未來如何,還得靜觀事變,看進一步變革。而我則認為,要想準確揭示經濟全球化的本質,必須首先準確把握經濟全球化現象。現象是認識本質的入門。先有事實,後有概念。當事實不存在或者尚未充分展現的時候,概念是無法產生的。

1999年2月3日,古巴共和國國務委員會主席菲德爾·卡斯特羅在委內瑞拉中央大學的演講中猛烈抨擊了全球化。他認為全球化「是歷史發展的產物,是人類文明的成果」,「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進程」。但是,不能維持下去,不能長期存在,只能持續幾十年。其「過渡」形式,不大可能「通過廣泛的暴力革命或大規模的戰爭」,卻很可能「通過深刻的、災難性的危機」。在他看來,「這是最可能的,幾乎最不可避免的,將會通過非常不同的道路和鬥爭方式發生」。2000年4月12日,南方首腦會議在古巴首都哈瓦那開幕,卡斯特羅在開幕式上以更加尖銳的語言抨擊了全球化。他說:「全球化是客觀現實,它顯示了在這個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們是同一條船上的乘客。然而,乘客們旅行的條件是極其不平等的。一小撮乘客住在豪華的客艙,內有互聯網、行動電話和可進入全球通訊網的設備;他們有豐盛而營養均衡的食品,飲用乾淨水,享受先進的醫療,並能受教育。受苦的絕大多數乘客旅行的條件類似殖民時期橫渡大軍把非洲奴隸運往美洲時那駭人聽聞的旅行條件。這艘船上85%的乘客擁擠在不衛生的船艙里,他們挨餓、患病,絕望了。很顯然,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難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達安全的港口。好像命運註定這艘船要撞上浮動的冰山,到那時大家都要淹死。今天與會的各國政府首腦代表著那受苦的絕大多數人。我們有權利更有義務去掌舵,去校正走向災難的航向。我們有義務在這艘船的指揮台佔有屬於我們的位置,有義務使全體乘客在團結、平等和公正的條件下一起航行。」當然,反全球化的不只是卡斯特羅一個人。據統計,僅1999一年,在世界各地,就有2000萬人走上街頭,以各種不同形式宣洩他們對於全球化的憤怒。

卡斯特羅的觀點根本沒有講清楚為什麼全球化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進程」,而把它解釋為大家在全球這條船上,那人類自誕生開始就是在一條船上,而且自古就有各種船艙嘛!他本質上是第二種觀點。我的觀點是第五種觀點。第一,全球化是不可逆轉不可抗拒的歷史進程;第二,全球化是屬於社會主義的,必將導致社會主義在全球的勝利。一個全球大市場,一個全球公司,一個信息網路全球化,這是經濟全球化的三大「標誌性事實」。除此以外,還有什麼呢?還有「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還有世界性經濟組織,譬如世界貨幣組織、世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的作用等等,這些也都是經濟全球化令人矚目的特徵。正是這些「標誌性事實」,這些令人矚目的特徵決定了經濟全球化成為20世紀80年代以後的全新事物與概念。以那一時間為肇端,經濟全球化開始了自己發展的進程,成為了現在全球經濟的熱點話題。

這裡,我要特彆強調全球公司(全球企業)誕生的劃時代意義。企業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工業社會和現代經濟的細胞,它的活力決定了社會生命力和經濟競爭力。現代企業總是從地區企業開始,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推進,地區企業發展到全國企業、國際企業,進而發展到跨國企業。20世紀80年代新一輪企業大併購浪潮中,一些跨國企業發展為全球企業,一些企業雖然沒有併購但也在激烈競爭中發展為全球企業。全球企業的基本特徵如下:

(1)生產要素在全球範圍內有效配置,包括資金、管理、技術、生產、勞動力、市場銷售網及其服務等等,哪裡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就在哪裡進行,從而能夠最有效地利用資源,最有效率地組織生產力,具有最大的競爭力。

(2)企業所有權通過股市在全球範圍內配置。即企業所有者是全球高度分散的,沒有控股的集團和個人,而且通過股市交易朝夕變化,也沒有固定不變的所有者。可以說全球企業所有制是一種新型的公有制——全球化社會所有制。

(3)企業的經營層和高級管理人員也是在全球化配置,超越國家、民族、意識形態等限制,從而領導集團得以最佳組合。

(4)全球企業與現代科技發展相適應,從而使企業全面科技化改造,成為科技型產業,具有最大的第一生產力容量。網路和電子小屋傳遞各種企業信息,也全面改革了員工勞動和管理方式。

由此可見,全球企業成為人類新的最先進的生產方式。先進生產方式是不可抗拒的,開拓著新的經濟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的廣闊前程。

所以,我的觀點是:經濟全球化是社會化大生產發展的必然,是人類未來新社會的經濟基礎,同時全球公司散布全球,各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作為一個獨立的「經濟王國」要求持久和平,反對一切地區壁壘和衝突,所以它也是通向世界和平和世界大同的經濟基礎。不言而喻,它對於發展中國家抑或對於發達國家都是嚴峻的挑戰,回應經濟全球化最好的對策就是全球友好合作,共同發展,共贏共享,共同進步。這也是唯一的出路,必然的出路。

應該強調指出,社會化大生產是工業社會的特徵,雖然曾經與資本主義伴行,但並非資本主義制度本質的體現。社會主義經濟也是以社會化大生產為基礎的。

經濟全球化是社會化大生產發展的必然,是社會化大生產發展的新高度、新階段,各種資源和社會生產要素在全球範圍內得到最有效的配置,代表了人類社會迄今最先進的生產方式,最先進的生產力,將成為世界和平、世界大同和人類未來新社會的經濟基礎。這個新社會就是代替工業社會的科業社會,這個與之相對應的新社會就是真正完全意義上的社會主義!經濟全球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是客觀經濟規律,是不隨人的意志而轉移的偉大歷史潮流。馬克思主義已經論證了社會主義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是客觀經濟規律,是不隨人的意志而轉移的偉大歷史潮流。現在,這兩大歷史潮流,在21世紀不可抗拒地匯流了!多麼偉大的21世紀!因此經濟全球化這一偉大歷史潮流,對一切國家都是難得的機遇,同時也都面臨著最嚴峻的挑戰。

某些發達國家高唱經濟全球化,想的儘是有利於他們通向更加富裕的機遇。他們心中的經濟全球化只是能表現他們優勢的「貿易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而沒有看到對他們日益嚴峻的挑戰。這些挑戰有些是近在眼前的,有些是嚴峻地潛在著的。姑且不說經濟全球化還包含著對發展中國家的有利因素:「技術自由化」、「勞動力自由化」、「管理自由化」等等生產要素全面自由化,就說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南北差距」越來越大的趨勢,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將對發達國家意味著什麼?

首先,貧窮的發展中國家將無力購買發達國家的產品,使全球市場萎縮,「貿易自由化」還有什麼實質意義?貧窮的國家總是帶來嚴重的社會矛盾與動蕩,從而投資環境惡化,「金融自由化」又有什麼實質意義?占人口2/3以上的發展中國家無法參與,還有什麼經濟全球化?這樣,反過來必將制約發達國家自己的經濟發展,引發全球性經濟危機。在全球性經濟危機中,發達國家不僅無法倖免,而且即使不首當其衝也必然損失巨大。

其次,「南北差距」越來越大,意味著歷史上殖民地與殖民主義的對立將以新的形式再現。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一個貧窮國家的動亂將引起周邊地區乃至全球性動亂。更嚴重的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是歷史鐵的規律。貧窮的發展中國家反對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的浪潮必將一浪高過一浪,階級鬥爭也將從國內走向全球化,和平與發展時代將結束,代之以新一輪的全球範圍的革命與戰爭。即使在血與火中誕生一個新世界,也將是人類一次空前的災難。

從這個意義上講,經濟全球化也是向人類的挑戰,全人類應該在這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