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促進21世紀世界經濟走向繁榮的火車頭 搞平均主義,發展就上不去

您的《什麼是社會主義》里還有一段話也很發人深省:「在我們這樣一個小生產傳統深厚基礎廣闊的國家,用小生產觀念對社會主義做不科學的甚至扭曲的認識,不僅是一個現實的危險,而且也確實有廣泛的市場。寧要貧窮的社會主義,從某種角度看,也正是小生產者『安貧樂道』觀念的反映。小生產者幾千年的要求就是『均貧富』,成為歷次農民起義共同的旗幟,因此,在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他們根據自己的意願和無知把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解釋成平均主義,甚至絕對平均主義。平均主義絕不是社會主義,恰恰是對社會主義的反動。」

毛澤東講過要聽群眾的意見,不要做群眾的尾巴。在當今中國,62%人口是小生產的農民,城市工人大多數是第一二代剛從農民轉過來,我們的知識分子和幹部很多也是出身農民。更不要說幾千年小生產者的傳統文化了。因此,絕不能忽視小生產意識巨大而深刻的影響。不能群眾說什麼,我們就聽什麼,做群眾尾巴。做群眾尾巴不是真正的群眾路線。對於小生產者「均貧富」的要求,黨要旗幟鮮明地進行長期教育,不可用平均主義分配去滿足它。過去計畫經濟時代搞平均主義分配,吃了大虧。現在,我們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要堅持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不能再搞平均主義。

搞平均主義,中國發展就上不去。平均主義會使掌握先進生產力的人受到壓抑,對發展不利。當然,有弱勢群體,在市場經濟競爭中處於弱勢地位。之所以弱勢,根本原因是他們處於落後生產力地位。因此,社會主義首先要保證他們的溫飽,提供基本生活條件,至少是保持一個人道主義的生活水平。同時更重要的還是按照科教興國的戰略,努力培育他們掌握先進的生產力技能,從弱勢轉為強勢。只有這樣地發展先進生產力,才是中國經濟和社會持續高速發展之不竭源泉。

社會問題總是存在的,有些問題在某個時期在某些地區可能還相當尖銳。沒有問題中央也不會提科學發展觀,也不會要求構建和諧社會。其實發展市場經濟的結果,一定會產生新的階層,一定會在解決舊矛盾的同時產生新矛盾,形成新的不和諧,這是不可避免的。構建和諧社會,就是為了解決那些新的矛盾,新的不和諧,包括教育問題,包括醫療問題,包括住房問題。和諧社會不是平均主義,平均主義導致普遍貧窮,是最大的不和諧。和諧社會也不是無差別、無矛盾社會,它只是消滅對抗性矛盾(如階級鬥爭),防止非對抗性矛盾(如人民內部矛盾)激化成為對抗性矛盾。怎麼防止?怎麼解決?

靠社會主義改革開放,靠進一步深化改革!但有人說教育改革的成本是由窮人負擔。事實勝於雄辯!1977年恢複高考,中國有多少大學生?20萬~30萬人。現在又有多少大學生?每年招生500萬以上,在校大學生數就可想而知了。短短20多年,增長几十倍,還是上百倍!這些大學生,這些新的知識分子,絕大部分是工農子弟,普通老百姓的子女。這樣活生生的事實明擺著,怎麼還說窮人負擔了教育改革的成本?再說現在貧困學生可以通過銀行貸款來完成學業,工作以後再還。還有政府和社會支持的各種獎學金、助學金等支持貧困學生入學。難道這也是讓窮人負擔教育改革的成本?

當然教育的發展還跟不上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特別農村教育,這是對的,政府應該也正在不斷採取新的措施。但不能掩蓋事實,也不應煽動不切實際的要求。同樣是改革開放20多年,為什麼還有窮人呢?這個問題也要辯證地看,從平均主義的普遍貧窮,到共同提高的貧富差距,這是歷史性進步,大大促進了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社會主義最後目標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也是菱形(橄欖形)的貧富差距。既有差距就有相對貧困的窮人嘛!還要歷史地看,我國還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完全消滅貧困是做不到的。因此,我們應對全社會講明白,進行教育,對那些貧困的人來講,要自強不息,艱苦奮鬥。對另外一些富裕的人來講,應該飲水思源,增加社會責任感,多做點善事。有許多企業家這樣做了,這就是和諧社會的做法。現在有許多人需要心理疏導,他們就是心理不平衡,導致許多不應該激化的矛盾被激化了,破壞了社會和諧。所以我們黨提出構建和諧社會是非常了不起的,有極其豐富的內容,值得深入持久地研究、闡發和創新,讓社會主義增加更多的感召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