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促進21世紀世界經濟走向繁榮的火車頭 沒有共建,也就沒有共享

鄧小平說:「社會主義不是少數人富起來、大多數人窮,不是那個樣子。」他還說:「如果導致兩極分化,改革就算失敗了。」但是,有些人卻說:「25年的改革損害了多數人的利益,富了極少數人,大多數人承擔了改革成本」,拚命渲染兩極分化,這不就等於說中國的改革失敗了?

我們的社會裡是有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億萬富翁,但畢竟是極少數的。這個差距可能是大的,但這差距是在共同提高的基礎上的差距。有人富得快一點兒,有人慢一點兒,這不是資本主義的兩極分化。富的越來越富,窮的越來越窮,勞動者絕對貧困化,這才是資本主義的兩極分化!現在不是這個情況。現在是中等收入的佔主體,真正富可敵國的是少數,真正入不敷出的也佔少數。這樣的一個社會制度,應該是最穩定的。本來人的能力、貢獻有大有小。天才是少數,智障也是少數,大部分人是取中間的,這叫常態分布曲線。中間大,兩頭小,根據人對社會的貢獻大小實行分配。「各盡所能,各取所值」,達到效率和公平的高度統一,這就是真正的按勞分配。只有按勞分配才能調動人的積極性。所以真正的按照勞動的價值,即社會貢獻分配,結果一定是兩頭小、中間大的菱形(橄欖形)分配結構,即中等收入階級佔主體,而不是無差距的平均主義結構。計畫經濟時代也講按勞分配,實際上計畫經濟是吃「大鍋飯」,多干少干一個樣,是按照小農經濟「均貧富」道德要求實行平均主義分配。現在是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鼓勵人人開動腦筋想辦法勞動致富,提倡個人領先,提高個人的生活質量,把自己的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然後取得相應的報酬。歸根到底,只有整個社會的「蛋糕」做大了,才會給大家一個很好的回報、很好的福利待遇。改革成果共享是對的。但是共享的前提是共建,把「蛋糕」做大。沒有共建,也沒有共享。沒有共建,卻要共享,這怎麼可能呢?這是不可能的。共享不是「均貧富」,不是平均主義共享。你貢獻小,怎麼能平均共享呢?你貢獻小,當然也要溫飽,社會主義要保證溫飽。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保障,只能是人道主義水平,也就是吃得飽、穿得暖,而不是享受一樣的富裕。隨著經濟發展,「蛋糕」更大了,水漲船高,社會保障逐步「共同富裕」,但也不能「均貧富」、養懶漢,否則就會像有些高福利的歐洲國家一樣,陷入新的困境。

瑞典的社會福利,人所共知,在世界各國中是最多的。在生育方面,一個婦女生了孩子,不僅可以享受長達一年半的帶薪假期,其中一年為100%,半年為90%,而且在第18個月時,如果檢查確認又懷孕了,還可以繼續享受90%的帶薪休假。所以,有人就鑽空子,以生育為業,每月還能從政府那裡多得至少1000多克朗的補貼,還免交所得稅。

那樣的高福利社會只是高水平的「大鍋飯」,是難以持續發展的,肯定不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瑞典也在採取改革措施,何況我們是發展中國家,什麼「全民醫保」、「全民就業」,口號很動聽,但怎麼做得到?在當今中國絕不可能。要是真搞「全民醫保」,我們的財政收入全都貼進去也不夠。不要忘了,我們有13億人呢。不要忘了,我們還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切要從這個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才是持續健康發展之途。嘩眾取寵,只會弔高人民胃口,造成人民不滿,最後破壞經濟發展,搞亂社會穩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