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促進21世紀世界經濟走向繁榮的火車頭 中國再也經不起「付學費」的折騰了

在您看來,中國經濟要想走出「過猶不及」的怪圈,是否還得補課,還得補上「現代經濟發展規律」這一課?

不補這一課,中國經濟發展就不能徹底擺脫教條主義意識形態的羈絆,擺脫封建主義傳統文化道德的影響。中國共產黨執政50多年,經濟建設有失敗,有成功,關鍵就在於此。歷史的教訓不可忘記。過去計畫經濟下全能政府,統籌計畫,一平二調,平均主義,導致普遍貧窮、長期貧窮的慘痛教訓,應成為全黨全民的思想財富。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我們不能不正視計畫經濟的長期影響,不能不正視教條主義意識形態和封建主義傳統文化道德的根深蒂固。同時,這20多年社會主義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巨大發展的成功經驗,也應該成為全黨全民的共同財富。總結成功的經驗,可以歸結到一點,就是從中國實際出發,按照現代經濟發展規律辦事。具體說來,可以舉出如下幾條:

一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是黨在新時期基本路線的中心,必須按照鄧小平的教誨,一百年不動搖。「發展才是硬道理」、「發展是我們黨執政治國的第一要務」,一切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必須也只有依靠新的發展去解決。

如果經濟滑坡,地區差別、城鄉差別和貧富差別拉大,靠什麼解決?必須也只有依靠新的發展去解決。

二是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必須排除萬難,把社會主義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實現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只有改革舊的體制,才能產生高效益,才會消除投5元收益1元還要過熱增長的畸形投資。現在投資增長43%要壓,如果仍是投5收1,就是4.3%,甚至0.43%也不應該有。歸根到底,問題的癥結不是壓投資,而是改革產生這種畸形投資的舊體制。

三是以城市為主導。現代經濟以城市為主導,工業化的過程就是城市化的過程。必須把農業納入到社會化大生產的歷史性軌道,讓農民受現代教育,提高農民市場競爭能力;讓農民進城變成工人,實行農民工人化。進一步,伴隨人類社會信息化、知識化的歷史進程,實現工農大眾知識化即知識分子化。

四是以沿海為先鋒。資本和資源只有投到社會生產力最先進最有效率的地區,才能產生最大的效益。發展中國家的資本和資源有限,更應首先投入社會生產力最先進最有效率的地區。這是所有現代化國家走過的共同道路。中國是一個發展不平衡的大國,更應如此。中國沿海是中國歷史形成的生產力先進的地區,必須承擔經濟發展先鋒的歷史重任。隨著沿海的發展,按市場經濟規律向中西部梯度推進,逐步實現共同發展。中部和西部也不是平衡的,也必須把更有限的資本和資金投入到自己最能產生效益的地區。只有形成了這樣的地區才能吸引東部沿海和外國的投資。

五是科教興國。發展科學技術這個第一生產力,引領社會生產力全面提高。堅持和發揚以上五條基本經驗,再在這個基礎上,創造和積累新的成功經驗,中國一定會在今後20年戰略機遇期內保持持續高速發展,在21世紀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如果我們忽視乃至放棄這五條基本經驗,我們就必然重蹈過去計畫經濟時代的覆轍,不時在經濟過熱和過冷之間振蕩,我們就可能錯過歷史機遇。時不我待,機不可失。中國再也經不起「付學費」的折騰了,歷史不會再給我們更多進行新實驗的機會了。只要我們跟著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毫不動搖地、毫不偏離地沿著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所開拓所指引的道路前進,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任何力量、任何暫時困難都阻擋不了中國的前進,中國是大有希望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