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共產主義的花朵和園丁——綜評四部兒童片

最近一連看了幾部兒童影片:《地下少先隊》、《好孩子》、《朝霞》和《漁島之子》。在每一部影片里都有一群花朵般可愛的孩子,也都有一些忘我勞動著的園丁。這些孩子們和成人們的形象,留給了我極深的印象。

《地下少先隊》是描寫上海解放前夕,一群窮苦失學的孩子,在黨的地下組織領導下,在黨的地下刊物《新少年報》的影響下,如何與社會上和學校里的反動統治勢力,進行英勇鬥爭,如何跟成年的革命者一起,滿懷熱情而無所畏懼地進行著迎接解放的工作。

展開在少年層的這一場階級鬥爭,是極其尖銳的。代表壓迫階級的三青團吳關根,與工農子弟江大成、呂小可之間,形成了對峙的壁壘。他們同在一個學校里讀書,但他們卻是兩種待遇。勤奮好學的江大成,不僅得不到學費的減免,反而因賣《新少年報》而被學校開除;吳督察的阿飛少爺吳關根,欺侮女生,告發進步同學,但卻得到學費的全免。起初江大成面對著這黑暗的事實,只能是怒目相視,在他被開除出校時,也只能憤憤地將校徽摔到布告牌上,也只能以無目的的快速腳步,來發泄心中的憤激。可是當他接受了黨的教育之後,在他的年輕的腦海里,就對革命,對解放產生了羨慕與嚮往。在黨的地下組織者楊老師告訴他在蘇聯國旗下的兒童生活時,在他和楊老師並肩對著蘇聯領事館的紅旗默默宣誓加入少先隊時,江大成才從一個受壓迫受剝削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少年革命者。

江大成的成長過程,也是一段少年革命者成長的教育過程。江大成等在執行黨交給他們給反動分子寫警告信的任務時,由於出自自發的復仇心理,竟未得黨的許可,私下給吳關根也寫了一封,以至幾乎將楊老師的身份敗露。而後來當孩子們去保護楊老師的安全時,又表現出他們的堅定勇敢和機智,他們一擁而上,把吳關根關進垃圾箱的那一場戲,博得了觀眾雷動的掌聲。在這裡江大成的性格和思想覺悟都得到了成熟的表現。

這部影片在向少年觀眾進行革命鬥爭的教育上,有著極為形象而生動的表現,它給孩子們以階級教育,給孩子們以革命意志的教育,給孩子們以集體的勇敢與機智的教育。

《好孩子》這部影片所反映的內容是:農村一群敢想敢幹的小學生在「建設社會主義也有我們一份」的雄心大志鼓舞下,試種棉花試驗田的故事。從陳明奎和寶妹兩個少先隊員帶著他們的弟弟豆豆,妹妹紅紅偷種試驗田開始,逐漸在他們的學習、遊戲生活中,與向自然災害作鬥爭和改良種植方法中,團結起全班隊員全部加入,連還沒入隊然而卻熱愛勞動的頑皮的阿虎,最後學習也提高了,並光榮地加入了少先隊。這裡除了這些內容之外,還表現了黨對新中國兒童的熱情關懷和教導。這些孩子好像是競渡的水手,幹勁沖天地在向前划槳,而黨就像一位沉著而慈祥的舵手,在水花激濺的航程上,給孩子們端正著前進的方向!

在紅領巾突擊隊里,陳明奎的形象是鮮明可愛的。是他首先發動試種棉花,不顧人們的反對和嘲笑,勇敢地堅持著試驗田的種植;是他首先實驗人工授粉新技術,雖然曾遭失敗,他自己也曾有過氣餒,但終於堅持到底,在這小小一塊兒童試驗田上,獲得了勝利的豐收。

陳明奎在夢境中所幻想的美麗的境界:在棉花紛紛飄飛的田地上,一片歡樂的歌聲揚起,紅領巾突擊隊員們身穿新衣,在興高采烈地跳著舞,這一個快樂的意境,深刻而美妙地展示了孩子天真的幻想天地,揭示了孩子的心靈。

阿虎是另一個生動的形象。他淘氣,他憨直,他不喜歡學習,但卻熱愛勞動,是他首先發動大家幫助陳明奎給試驗田去澆水,在河裡捉螃蟹時,是他最有本領,他看不慣「只說不作」的「小懶蟲」曉晴,但他卻不懂得批評辦法,而和曉晴及其他同學吵嘴打架,當他氣憤時,不顧一切地拔掉一棵棵大家辛勤培育的棉苗,而當他悔悟時,又對自己的錯誤感到難過以至痛哭流涕。這個有缺點的孩子,終於在集體學習和勞動中,成長為一個好孩子,光榮地戴上了紅領巾。

影片生動而有趣地表現了孩子們緊張的學習、活潑的勞動和愉快的遊戲生活,和孩子們性格上的衝突的發展,故事自然而真實。

《朝霞》是描寫一個小學校在響應黨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號召下,教師和孩子們在一道,怎樣辦起小工廠的事迹。影片塑造了一群熱愛勞動、初生的牛犢不怕虎般的勇敢的孩子,塑造了堅持黨的政策,和舊的教學方法作鬥爭的幾個黨員形象,同時也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從迷信於舊教學方法中解放出來的江老師的形象。故事發展很自然,在一連串的生動的場面里,還不乏爽暢的喜劇氣氛。

在這群孩子裡面,應該說華小川是最引人注意的。他是工人家庭的孩子,他活潑、熱情、樸直、熱愛勞動,在輕視勞動的江老師眼裡,他是一個不愛學習、不守紀律的孩子。星期天里,華小川不願參加江老師領導的脫離孩子實際的枯燥的隊日活動,而去熱烈地參加了張師傅所說的「為社會主義干點活」的集體義務勞動。並且,他在勞動中,看見同學們從工廠柵欄外走過時,還喊叫同學們一同來勞動。當學校里搞起運輸輪胎勞動的時候,華小川帶動大家走在最前面,當同學們抬累了的時候,是他靈機一動創造了滾輪胎的辦法,引起同學們一片歡笑,也引起了交通警察的吃驚。在辦小工廠時,是他首先把自己家裡的舊造釘機修復起來獻給學校,辦起了小釘子工廠。華小川看不慣嬌慣軟弱的孩子,他常常批評那些不愛勞動的同學,但他方式比較簡單,人家一時接受不了,可是在校長的幫助下,華小川也能很快接受意見,改正自己的缺點,更好地去團結同學們。影片作者活龍活現地塑造了這個完整、豐滿、可愛的兒童形象。

在成人當中,林征校長被描寫成一個可敬可愛的革命青年形象。他不但熱情有毅力,也沉著而耐心。他善於體會領導意圖,把勤工儉學沒有當作是一件簡單的教學方法的改變,而把它當成是一場教育思想的革命,他善於依靠黨組織,依靠教師和家長,終於領導孩子們辦起了小工廠。他熱愛孩子,因勢利導地鼓勵孩子們的勞動熱情,他耐心而有效地對江老師的重視書本教育,輕視勞動教育的思想進行了幫助,並以身作則,代江老師給孩子們上課,使江老師得到了徹底的啟發。林征校長的形象是一個堪作教師們的光輝的榜樣,他給人們的教育是極為生動而有力的。

江老師這樣的人物,在我們廣大教師中間,可能不是個別的。她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她滿腦子資產階級教育觀點,認為一切都要通過課堂教育,只是陶醉於課堂上黑板寫的「勞動是光榮的、偉大的」一片誦讀聲,到了學生真正搞起勞動來的時候,她就一肚皮的不滿意了。最後她的從前的學生孟瑛(小學校主任)啟發她,教育的目的不僅是要使孩子們有學問有能力,還要使他們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和有文化的勞動者,這才使江老師徹底覺悟過來,改變了立場和教學思想。

影片作者細膩而深沉地刻划了這個人物的內心情感的變化,通過江老師從極端自信了解自己學生的情況,發現自己的學生原來還有許多向她隱瞞的細節,使她對自己的教學方法引起了深省。通過華小川在學校正確教育思想的教導下,有了顯著的變化,深刻感動了江老師,使她體會到黨的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政策的英明偉大,使她終於得到改造。這個形象在廣大教師當中,富有普遍意義與代表性。

《漁島之子》這部影片,把我們拉到祖國的海防前線的海島上。在這裡,羅海生和他的一群勇敢機智的小同學在波濤飛卷的海上作著遊戲,忽然在岩石間發現了一隻橡皮船,引出了一段破獲隱蔽的反革命分子的驚心動魄的故事。在這場敵我鬥爭中間,羅海生和他的小同伴經歷了許多艱險的遭遇,發揮了高度的機智與勇敢精神,為保衛祖國貢獻了他們的力量。

故事裡的中心人物羅海生和他的同伴小玉,在敵人面前是那樣沉著勇敢,在對敵鬥爭中是那麼機智敏捷,在山洞和蔗田中與特務艱苦相持的一場戲,突兀驚險,牢牢地牽緊著觀眾的心弦,而當孩子脫險、特務就擒時,又使人自內心迸發出歡呼和笑聲。

眉宇間帶著撲人的英氣的羅海生,是漁民的兒子,他的父母都參加過解放大門島的鬥爭,他的母親就因參加這個鬥爭而犧牲,當爸爸向海生追述媽媽的英勇犧牲時,激起了海生的革命意志和堅毅的心,當他被特務綁在山洞裡飢餓和恐怖熬煎著時,他就記起母親的英勇精神,從而得到鼓勵和力量。

羅海生跑下山去喊人抓特務時,在山下正遇到反革命分子林振波,這一場戲使人捏一把汗,極為緊張。可是細心大膽的海生始終保持著鎮靜勇敢的品質,他趁著特務和小玉搏鬥時,抓緊時機將電台掩埋在草堆里。一逢有逃離線會他必定要小玉先跑,自己作掩護,當特務逼著他們一起轉移的時候,他隨時暗地丟下彈弓和鞋子,使得尋找他的人們可以追蹤前進。這些細節的安排,充分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