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水庫工地,三個月前我是來過的,但是只走到工地邊緣!
我們那次來,是只做四小時的輕微勞動。我們懷著極其興奮的心情,從北京出發,汽車走過明陵的大紅門,不久往東一拐,群山環抱之間,遠遠地有幾間草棚,我們的大汽車就在那裡停下了。
我們又極其興奮地跳下車去,工地上有人迎了上來,給我們指點了坡下勞動的地點,就是鏟走地面的浮土、石子和草皮,把好的粘土留下,將來好運去築攔洪大壩。我們分成幾隊後,鋤土的、鏟土的、挑土的、抬土的,按著自己的勞動力的大小,就幹了起來。休息的時候,我們起立四望,真正的勞動大軍,實在還離我們很遠很遠!豆子大的幾點紅旗,在一望無際的平野上,一閃一閃地發亮。勞動的人們,像幾條黃白相間的花帶一般,纏在朝陽下的山腰。在我們工作地點的大路上,停下了好幾輛大汽車,從裡面走下許多男女外賓,臉上充滿了興奮的神情,一隊一隊地向著東方跑去,我們這裡不過是工地的門口呵!
吃過了乾糧,午後休息的時間,我們上了小孤山,看的也還是工地的遠景:東山口上萬人如蟻,攔洪壩的地基上,有幾輛壓道機,在突突地開行。來回的一路上,推車的、抬筐的,有戴白帽子的回族同胞、有僧侶、有雙辮的小姑娘、有赤膊的小夥子,熱汗滿面,眼光里橫溢著無比的熱情。我們交肩擦過,相視而笑,也沒有談過一句話!
這次來,不走原路,也不進大紅門了,只繞了一條大馬路,汽車一直開進一座席棚搭的大門,穿過幾條整潔的、兩旁有帳幕和席棚的「街道」,直到文藝大隊的駐在地,停下了。
這裡很像北京城裡的三合院,以一座朝南的席棚為主,兩旁是相向的五六頂帳篷,不同的是這裡沒有門牆,而且院子大至無邊!裡面住的有常駐的工作人員,有來來往往的文藝大隊的隊員:畫家,作家,作曲家,雕塑家,新聞記者……真是熱烘烘人來人往,成了工地上很特殊也很熱鬧的一個角落!
住在這三合院里的人們,就好像一窩鬧嗡嗡的、忙忙碌碌的蜜蜂。這時十三陵工地上真是「百花齊放」,盛開著數不盡說不完的美麗挺拔的奇花異卉,把這一群蜜蜂忙壞了也樂壞了!哪裡去找這麼一個集中的豐富的花園呵!
有的人,一早起戴上大草帽,脖子上搭著一塊手巾,帶著畫具,或是揣著筆記本,匆匆地就出去了,也不知道他們都上哪裡,橫豎你隨便走去,在壩上、山頭上、河底、渠邊,處處都碰得著!有的人,幾天都不出去,在我們的「工作室」里,專候著我們的貴賓和對象——工地上的勞模和英雄。
我們的工作室,就是「西廂房」的第二座帳篷,除了狂風大雨的時節,平常總是把四面的圍幕掀起來,就像一座涼亭似的;旁邊是玉米地,西望是連綿不斷的青紫的山;裡面擺著幾張桌子,十幾把椅子,從篷頂上吊下兩個很大的電燈泡。這間工作室,設備雖然簡單,而來到的客人,卻不簡單!
他們是十八勇士,七姊妹,七戰友,九蘭組,五虎隊,單臂英雄……真是「談笑有英傑,往來無白旗」!這些貴賓,一在涼亭外面出現,我們這些人立刻喜笑顏開地一擁而上,握手的握手、拉椅子的拉椅子、倒水的倒水……等他們剛一坐下,這些人就把他們圍得風雨不透,問的問、記的記、畫的畫、塑的塑、攝影的攝影……把這些小夥子,大姑娘,甚至於久經戰陣的老兵,飽經世事的老頭,也搞得應接不暇,靦腆不安。
但是過不一會兒,他們的談話就流暢了,一提到自己和同伴們戰勝困難的事迹,他們就滔滔不絕地,眉飛色舞地說了下去。這時節,樂壞了也急壞了我們這一班人!筆記的忙得漏掉了一串一串的鮮明生動的言語,畫像的攝影的急得錯過了一個一個神采奕奕的鏡頭!這一場會見剛過去,第二隊貴賓又已經來臨,我們就是這樣地過著「將軍不下馬,各自奔前程」
的一天,這是多麼豐富,多麼興奮,多麼緊張又多麼困窘的一天呵!
清晨,草葉上還附滿了露珠,太陽還沒有冒花,已經有人悄悄地起身了。他們在涼亭里收拾整理:掃去地上的碎紙和煙頭,拂拭去桌椅上的塵土,把它擺成課室一般,大家各據一方,拿起自己的工具,扶頭細看凝思,修改整理著自己的作品。大家看來看去的,總覺得自己寫的不完全,不夠勁……自己畫的、塑的太呆板,不活躍……只得停下筆,放下工具,搔搔頭,抽抽煙;時間是最無情的,它已經被修建十三陵的英雄們拉好遠了,就只好向我們示威!不知不覺之間,太陽已經老高了,田野上浮漾著一層流動的熱氣。青青的玉米地里的仄徑上,不時走過敲鑼打鼓的報喜大隊,前面有許多面紅旗彩旗引導著,喜盈盈地飛跑過去!
離「七一」獻禮只有一兩天了,各路的修建大軍,紛紛地「紅旗報捷」,而我們呢……形勢逼人,只有一句話,不,一個字:「干!」
橫擋在蟒山和漢包山之間,六百二十七公尺長,二十九公尺高的攔洪大壩,是十三陵水庫的主要工程。它必須和六月十五以後的洪水賽跑,水高一尺壩高一丈,四十萬勞動大軍日日夜夜的智慧與血汗,終於在洪水的面前,矗立起這一座銅牆鐵壁!從今起那千百年來洶湧奔騰的惡水,將靜止迴旋在水庫之內,馴良地為人民服務了。
前面說過,三個月以前,我根本連大壩的影子也沒有看到。這一次,我把行李放在帳篷里,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大壩,又是穿過幾條上坡下坡的整潔的「街道」,兩旁是食堂、報館、展覽館、指揮部……繞過一座山坡,猛然看見這一座從平地湧起的萬里長城似的高牆!
毛主席寫的「十三陵水庫」五個瀟洒的、用白石砌成比人還高的題字,嵌在壩上,在朝陽下閃閃發光。壩前壩上東一簇西一簇,布滿了熱火朝天的在驕陽下猛乾的人們。壩的兩端,還架著兩道高高長長的浮橋,通到地上,橋上也上下地走著川流不息的人。在壩上工作的都是解放軍部隊,在鋪石塊,在壓道……個個汗流如雨,臉上堆著笑,嘴裡唱著歌。倚著石欄西望,將來是水庫湖身的地方,已經是一片平坦,四望空闊,四邊靜靜的群山,一層一層地,顏色從淡紅到深紫。將來這一帶是良田千頃,樹木蔥鬱,亭台掩映,將是京郊最富饒最美麗的地方了。
過了四五天,就是「七一」的前一天早晨,我再到壩上去,又看到一個奇蹟!兩座浮橋已經沒有了,大壩基的南頭,忽然湧現出了一座發電站,裡面也裝好了機器!這電站有兩層大樓高,上面還有平台。壩上已經碾成平路了,觀禮台的大廳已經布置好,還有兩隻龐大的石獅子,不知何時,也已爬上壩去了,一左一右地,在大壩的南端蹲踞著。向西望去,那座將來湖中小島的小孤山,也已經削瘦了,堆高了,上面密密地壘上石塊,青黃青黃的,好像一頂大草帽似的,扣在湖底。這時我望著前前後後上上下下幾萬個勞動大軍頭上戴的草帽,忽然想起要寫一首詩,回到帳篷,在同志們指點之下,寫出:
千百塊石頭往上壘,把它壘成個草帽山,十萬頂草帽圍著它轉,小孤山一點不孤單!
山又青來水又藍,二十萬隻鋼鐵手,開出一片好湖山。
當天的晚上,吃過晚飯,我們六七個人又散步繞過大孤山到壩前去。了不得!眼前是一片仙境,簡直是走入童話的世界!壩上燈彩通明,把觀禮台,水電站,和整個壩身,都用彩燈的線條畫出來了。壩下寂無一人,修建的勞動大軍,今天下午三點鐘起,都完工休息了,只有新安裝的幾條水管的幾十個龍頭,在嘩嘩地流著洗管的水。壩前廣場上是幾十條彩燈綴成的街道,這彩燈總有幾千盞,照耀得燦爛輝煌。舉頭仰望,這大壩比五一節和國慶節的天安門,顯得更高更闊!
人民的集體力量多大!在任何窮山僻壤,都能建設出比天安門更高更大的天安門來!
萬道明光集射之下,萬籟無聲涼風四起之中,我們在遼闊勻整的沙地上坐下了,相顧之下,不但嘴裡不知道說什麼好,心裡也不知想什麼好了!只覺得胸頭很激動,眼裡卻有點發酸,此時此地,真是一生最難逢最難忘最幸福的日子,還是學勞動人民說一句最樸素最有力的話:「感謝共產黨,感謝毛主席」吧!
第四次上壩,便是七一水庫落成典禮的這一天了。天有點陰,不時下幾滴小雨,這對壩前和四面山頭鵠立的幾十萬群眾,是很好的,免得在熱情如沸之中,還受著烈日的蒸曬。
這一天,萬眾的歡呼和歌聲,震動了四圍的山谷。從群眾的隊伍里,千百朵氣球飛上天空,五光十色地拖著長長的標語彩帶,順風徐徐向西飛去。它們也許會落在那十三座帝王陵墓的祭殿上,掛在墓樹的梢頭。這些封建統治者的幽靈,在過去一百六十晝夜之中,已經飽聽到從他們腳下站了起來的人民的熱情勇敢的呼聲了,現在十三陵周圍的千萬人民,一心前望著社會主義的幸福美好的遠景,早已把他們的苦難忘卻,而且把他們從前的可恨的統治者,遠遠地拋在一邊了!
因為一下午在壩前笙歌鼎沸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