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五章 1914年:全面開戰

西線戰事由德軍入侵比利時揭開戰幕,而其中的列日要塞首先接受戰火洗禮。列日城是從德國進入比利時的大門,連接德國、比利時和法國北部的四條鐵路線在這個戰略城市彙集,然後向比利時平原作扇形展開。控制這些鐵路幹線是實施「史里芬計畫」的先決條件。因為120多萬迂迴大軍的後勤補給主要依賴這幾條鐵路線的運輸。只有拿下列日,組成旋轉右翼的第1、第2、第3軍團才可以行動。

列日要塞區雄踞穆斯河左岸高地,對所有道路都一覽無遺,換言之,它的12座威力強大的炮台足以封鎖所有進出比利時的通道。整個炮台區直徑約10英里,由當時歐洲傑出的軍事工程師亨利·布里亞爾蒙特將軍設計,在花了約25年時間後,於1913年完工。炮台是由裝有裝甲炮塔的、形狀像平坦的三角形小孤山的鋼筋混凝土構成,配備著400件武器,從機槍到8英寸的大炮,三角形的每一角都裝備著較小口徑的速射炮的炮塔。每座炮台的周圍都是30英尺深的乾燥的深溝,配有防止夜襲的探照燈,炮台之間相互支援體系受到3英里缺口的限制,後來魯登道夫就是利用這一點突入要塞中心地區。

為迅速奪取列日要塞,德軍參謀本部從比洛第2集團軍抽調6個旅加上2個騎兵師組成一支6萬人的「穆斯河部隊」,由馮·埃姆米希將軍指揮從東、南、北三個方面向列日進攻。1914年8月4日,德軍入侵當天在維塞強渡穆斯河成功,並派出前駐比利時武官要求要塞指揮官、率領2.5萬千名守軍的勒芒將軍投降,在遭到拒絕後,即以密集型衝鋒向東端的四座炮台發起猛攻,這正好成為比軍要塞速射炮和密集機槍火力最佳目標。德軍不顧死活一個連接一個連地投入,一排排肩並肩朝綿密的火力網衝去,倒下的人漸漸形成一堵又一堵的「人體街壘」,使比軍機槍手感到射擊非常困難。

德軍遭受到第一次挫折後惱羞成怒,不顧一切再次投入大量兵力,幾乎是需要多少就投進多少,以便按期攻克目標。8月5日,德軍第14旅旅長被機槍擊斃,部隊陷於混亂,隨行前進的第2集團軍副參謀長埃里希·魯登道夫當機立斷,接過該旅指揮權,於第二天8月6日下午2時,奇蹟般地突入到堡壘圈內的制高點,因為德軍在穿越炮台之間的3英里空隙時,比軍居然沒有向他們開炮。在制高點上,德軍架起大炮向周圍比軍堡壘猛轟。是日,魯登道夫又派人打著休戰旗幟前往勸降,仍被拒絕。於是德國人又玩了一個魚目混珠的把戲,冒充英軍混到要塞司令部門口,企圖綁架和殺害勒芒將軍,結果沒有得逞,36名士兵和6名軍官反被全部擊斃。在一片混亂中,勒芒逃到城西隆森堡壘,繼續指揮。8月7日,魯登道夫和埃姆米希不等後援部隊到達,攻進列日城。消息傳到柏林,德皇把小毛奇狂吻了一陣,稱他為「最親愛的愷撒大將」,而就在前幾天,德皇還在痛斥小毛奇,「瞧你怎麼搞的,無緣無故把英國人惹來打我!」

列日雖已佔領,但市郊12座炮台一座也沒攻下。魯登道夫堅決要求從國內調用攻城巨炮。當幾門怪模怪樣、像「吃得太飽的鼻涕蟲」似的巨炮在泥濘中向前線掙扎時,德國政府還在通過美國駐比利時、荷蘭的公使作外交努力,以戰後撤出比國領土的承諾,要求獲得一條自由通過比利時的走廊。8月12日,這份備忘錄轉到阿爾貝國王手中,國王表示拒絕。當天晚上,幾門克虜伯兵工廠的420毫米、奧匈斯科達兵工廠的305毫米攻城巨炮運抵前線,當晚開始發射,一噸重的炮彈的弧形彈道高達4000英尺,60秒鐘後命中目標,炮彈爆炸時塵土、碎片和硝煙形成巨大的圓錐形,升入1000英尺的高空。幾百米外圍觀的人群前倒後仰,地動山搖宛如發生了地震,附近玻璃窗全部震碎。13日、14日兩天,列日北面和東面的炮台在「巨無霸」的連續轟擊下全部失陷,德軍最右翼的克魯格第1集團軍開始啟動。8月16日,一顆一噸重的炮彈自天而降,命中最後一座尚在抵抗的隆森炮台的彈藥庫,從內部將該炮台炸了個稀爛。勒芒將軍在昏迷中被俘,醒來後他向馮·埃姆米希交出指揮刀說:「我是在昏迷中被俘的,請你務必在戰報中說明這一點。」後者把指揮刀還給了他,並說:「你的指揮刀並沒有玷污軍人的榮譽,留著吧。」隆森炮台陷落的次日,第2、第3集團軍立即向前推進,這樣,德軍右翼兵力全部投入大迂迴行動,列日要塞的抵抗,僅僅使德軍行動比預訂的時間表延遲了兩天,而不是後來所誇張的兩個星期。

洛林會戰

法國的5個集團軍實力與德國部署在西線的總兵力相仿,在阿爾薩斯和洛林,第1、2集團軍組成右翼,面對德國的第7、6集團軍,任務是發動強大攻勢,突入阿爾薩斯和洛林,把德軍趕回萊茵河一線,在德軍左翼和中路之間打進一個楔子。此外,由第7軍和第8騎兵師組成一個獨立集團,其任務是解放牟羅茲和科耳馬爾,並據守德國、阿爾薩斯、瑞士交界處的萊茵河沿岸。第3、4、5集團軍在凡爾登至伊爾松一帶展開,任務是發動突破德軍中路的大攻勢。

法軍向阿爾薩斯的進攻揭開了法德邊境序戰一幕,1914年8月7日清晨5時,博諾的第7軍從孚日山出擊,經6小時傳統的白刃戰,法軍攻佔了阿爾薩斯邊境小鎮阿爾特基希,但沒能乘勝奪取牟羅茲。8月8日,在總司令部的嚴令下才進佔該城。德軍後撤待援。8月9日,德軍向牟羅茲反攻,8月10日,法軍漸漸不支,為免遭包圍而不得不放棄該城。早在8月3日的高級軍事會議上,迪巴伊向霞飛指出他的部隊需要增援,攻勢才能奏效,但增援至今尚無著落。霞飛回答說:「那可能是你的計畫,而不是我的。」這話弄得眾將感到神秘莫測。如今,霞飛感到確實有增援的必要。他先解除了博諾軍長和另兩個師長的職務,調來1個正規師和3個後備師充實第7軍,專門組成一個「阿爾薩斯軍」,召回退休的獨臂波將軍指揮這個軍,準備重新發動攻勢。

8月6日,法軍派出一支騎兵部隊進入比利時,沿穆斯河疾馳3天,偵察德軍的集結實力和主攻方向,因來得太遲而未發現大批德軍戰略迂迴部隊早已渡河的情況。朗雷扎克的法軍第5集團軍原定向東北方向阿登山地進攻,但他預感德軍會從比利時迂迴過來,如果這樣,他的軍團將首當其衝,他將自己的看法向霞飛陳述,第3集團軍司令魯夫將軍也向霞飛表示了同樣的憂慮,霞飛認為這一看法「完全不合時宜」。於是,法軍仍按17號計畫發動攻勢。從8月14日至8月25日,法、德兩軍在法德、法比邊境全線交戰,史稱「邊境交戰」。

1914年8月14日,法軍發起「洛林會戰」。波將軍的「阿爾薩斯軍」重新向阿爾薩斯發動進攻,迪巴伊第1集團軍和德卡斯特爾諾第2集團軍也同時向洛林地區的薩爾布爾和莫日朗出擊,德軍駐守洛林的巴伐利亞王儲魯普雷希特第6集團軍和黑林根的第7集團軍,在頭4天里按預定計畫向後且戰且退,以便將法軍引入「陷阱」。8月20日,法軍進攻薩爾布爾和莫日朗德軍之堅固陣地,因缺乏足夠的炮火掩護和戰術運用的錯誤,在德軍猛烈炮擊下,遭受嚴重挫折。莫日朗要塞滿山遍野的法國士兵的屍體,撲滅了法國軍事教條「進攻主義」燦爛的火焰。

魯普雷希特親王原本就不甘心在這樣一場決定德國命運的會戰中,僅扮演一個次要角色,更不願當別人進攻時自己卻在後撤,儘管出於戰略上的需要。現在法軍進攻受挫,他開始不斷對參謀本部施加壓力,要求立即反攻。德軍參謀本部從史里芬到小毛奇的思想深處一直存在著打一場真正的「坎尼戰」的渴望,即左右開弓兩面合圍法軍主力,但鑒於兵力不足,不敢冒險而將這一想法克制了下去,採取單邊包圍的「斜行陣」戰略。現在右翼輕鬆地擊敗進攻之敵,使被壓抑多年的「坎尼戰」的慾望死灰復燃,在魯普雷希特的強烈要求下,德軍參謀總部終於改變左翼繼續後退的計畫,同意第6、第7兩集團軍立即向當面法軍發動反攻,並向厄比納爾方向追擊。原先要從這一地區抽出2個軍加入右翼攻擊部隊,現在也取消了,一塊就地反攻。8月23日,德軍左翼發起聲勢浩大的反攻,但幾天後便在法國的貝爾福、厄比納爾、土爾等堅固的要塞陣地前遭堅強之阻擊,陷於苦戰。

洛林會戰法軍的敗退從全局來看,無意中挽救了法軍的全面失敗,因為法軍第1、第2集團軍沒有進入德國為之設下的陷阱,不久從這一方向抽調的部隊組成的巴黎方面第6集團軍的主力,向德軍右翼克魯格集團軍實施側擊,取得「馬恩河上的奇蹟」,扭轉了整個戰局。德軍在洛林會戰中犯下了戰略性的錯誤,他們把正在進入陷阱的法軍右翼主力推了出來,讓其據守在堅固的要塞陣地,縮短了戰線,以後又有機會分兵巴黎方向,增加了德軍迂迴部隊的阻力,使德軍沒能達到兩翼包圍的戰略目的。所以德軍的反攻為「史里芬-小毛奇計畫」釘下了第一顆棺材釘。

阿登會戰

進攻洛林受挫並沒能使霞飛氣餒,他認為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