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二把手」怪圈 7.有後台才有將來

秦檜,字會之,淮南東路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市)人,於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考中進士。在民間,秦檜家裡有「一門三狀元」之傳說,秦檜、秦、秦塤,爺孫三人全是贗品,當然不是真狀元。

秦檜科舉那一年的狀元是何栗,《宋史·何栗傳》載:「何栗,政和五年進士第一。」進士第一顯然就是狀元了,很明顯與秦檜毫無關係。秦檜當的第一個官是密州教授,說明考得名次尚可。秦檜是教育口的官員,從地方不斷升上去。

靖康元年金兵南下,向宋朝要去大量財物,並且要求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當時朝廷中意見不統一,有主張割地的,如右諫議大夫范宗尹,有堅決主張反對的,如高級教員秦檜。

秦檜上疏指出了四點,其一,金人貪得無厭,即便割讓土地也只能是滿足一時貪慾;其二,金人不講信用;其三,這事兒最好百官商議;其四,不可讓金使參與討論。子上去未得到有關領導批複,但秦檜因堅持了原則是個人物,得到了御史中丞李回的推薦,由教員當上了殿中侍御史,遷左司諫。

秦檜的升遷之路非常順利,靖康之變時他已經當上了御史中丞。當時,金國要扶植個傀儡政權。秦檜堅決反對,堅持大義。金人一看宋廷中居然還有如此氣節的官員,妥了,跟著「二聖」一起去東北打獵吧!金太宗完顏吳乞買把他賞給了大將完顏昌當奴隸,很快秦檜變節了,之後神奇地從金國跑回了南宋。

建炎四年(1130年),完顏昌率兵南下,以秦檜為參謀軍事,兼隨軍轉運使。九月份,完顏昌進攻楚州,就在這個時候秦檜潛回南宋。秦檜究竟是不是金國的姦細,說法不一。按照他自己的說法是「殺監己者奔舟而歸」,逃回來的。但你逃回來有可能,為什麼妻子和僕人也跟著回來了,並且毫髮無損?帶著這麼一大家子人從金國逃亡南宋,目標過於明顯,紹興初年曾擔任宰相的朱勝非在《秀水閑居錄》中對秦檜南逃表示了懷疑。

秦檜回到南宋註定要有所作為,因為他的主子完顏昌其實是個主和派。

兵荒馬亂的年頭,偶爾有幾個逃回的官員沒什麼大驚小怪的,秦檜則不然,在北宋他擔任了御史中丞,屬於帝國高級官員。這麼大的幹部,金國通常會當作高級政治犯來對待,不可能說回來就回來了,當時南宋朝野一片質疑聲,唯獨宰相范宗尹表示歡迎秦書記歸來,並把他推薦給了宋高宗。

秦檜直接拿出了殺手鐧——求和書。領導在想什麼?很多官員想不明白猜不透,能夠猜中的必然官運亨通,秦檜是個很好的例子。宋高宗最大的政治短板無外乎皇位的合法性問題,宋高宗一生所作所為如逃跑、求和、抗金、再求和、殺岳飛、迎接母親韋太后及徽宗梓宮回國等等,絲毫沒提活著的宋欽宗趙桓,各種事件背後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保住皇位,在這條保皇位路上他不惜犧牲一切。宋高宗能否保住皇位的先決條件即是和平,金國總是打仗他受不了,因為戰爭帶來了很多不穩定因素,只有和平的國際環境皇位方能坐得穩、坐得深、坐得長久。

以目前宋金雙方的軍事實力來看,求和有點天方夜譚的感覺。可行與否總需要有人站出來,幫助皇帝完成心愿,就在這時秦檜挺身而出。宋高宗看罷求和信的第一反應是大喜,繼而稱讚秦檜「朴忠過人」,立刻擢升禮部尚書,僅僅過了三個月就升為參知政事,然而副相併不是秦檜的目標。

副相秦檜開始展露政治手腕,滿朝造勢宣傳,揚言有二策可以聳動天下。其時有官員就問,二策是啥招數?秦檜直言不諱,「今無相,不可行也」,這就是第一條策略。第二條是「南人歸南,北人歸北」,也就是求和,這句話是秦檜的前主子完顏昌提出來的,他這麼一複述確有細作之嫌疑。若金國滅掉南宋,秦檜興許有裡應外合之功勞。南宋軍事實力增長,與金國對峙,誰都無法鯨吞對方時,秦檜再出來議和,於雙方都有利。

額外說一句,宋人自恃文明發達,居天下之中國,對東南西北的少數民族政權採取蔑視態度,稱東夷、西戎、南蠻、北狄,反正沒一個好詞。在實際的外交活動中,其實宋廷多數情況下處於被動狀態,如前文說到范仲淹建議使用蕃兵,自以為政策高明,結果造成了定川寨之戰的准軍事嘩變。

完顏昌是金國大將,同時也是政治家,放秦檜回南宋可謂高瞻遠矚,棋高一著。完顏阿骨打起兵時只有八百人,金國女真軍隊多時萬眾而已,與擁有一億人口的宋帝國在人數上相比處於下風。打仗就是打消耗,將領比誰都明白這個道理,金國不可能一直強下去,老一輩幹革命的死了,兵員數量不夠誰能頂替上來,又拿什麼與宋廷抗衡?完顏昌或許有這樣一個考量。

到了後來宋、金軍事力量發生變化,很大程度上在於金軍沒落,不得不起用遼國降軍、偽齊、漢軍等雜牌軍與南宋周旋。

秦檜提出了「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的和議方針,遭到了多數主戰派的反對,宋高宗不高興地對他說:「『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朕北人,將安歸?」按照南北地域劃分,趙構的老家在開封,自然是北方人,秦相公如是說讓朕情何以堪?

君臣二人聯袂演了一出雙簧,官員的各種演技他們非常嫻熟。

秦檜猜中了領導的心思,三個月內宋高宗擢升他為副相,表示對他的政策贊同。然而,光他們兩人同意還不行,不清楚滿朝文武什麼態度。於是乎秦檜造勢宣傳,來一招投石問路,結果群情激奮,那隻好委屈下秦卿了。迫於輿論壓力,宋高宗罷了秦檜宰相。風頭過了,很快官復原職。

宋、金經過十餘年的戰鬥,軍事力量趨於平衡。原來宋高宗想求和沒底氣,現在腰杆子硬了,金國主動提出雙方停火回到談判桌上來。宋高宗大喜過望,紹興八年三月擢升秦檜為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總理、國防部部長他全包了。秦檜在回國的七年時間先後排擠了范宗尹、張浚、趙鼎等人,他的迅速成功證明了一個真理:在大領導一統江湖的官場里,只有符合「一把手」的意志和利益方能獲得利益。這是君主專制帝國官場千古不變的定律,若是擰著來,會有兩種情況,第一是死路,第二是走向死路。秦檜的成功證明了這個定律的實用性。

第一次紹興和議舉而不堅,很快破裂了,主戰派的完顏宗弼發動政變殺掉主和派的完顏昌,提兵進攻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宋、金軍事力量碰撞的關鍵一年,劉錡取得了順昌大捷,岳飛取得了郾城大捷等勝利,金軍倉皇北顧。鐵的事實面前完顏宗弼似乎明白了完顏昌用意深遠,所以和議之聲再次響起,雙方於紹興十一年(1141)達成了和議。

其中有一條值得深思,「不許以無罪去首相」(《四朝聞見錄》),一個國家的人事任免竟然由外國勢力來決定。秦檜的後台委實太硬了!由於宋高宗對金國多有顧忌,秦檜為相十九年屹立不倒,仕宦善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