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文人做官的瓶頸 5.皆是文官致命傷

提起李商隱,誰也不陌生,他是晚唐著名詩人,與杜牧合稱「小李杜」,詩歌成就非常高。《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的詩歌佔了二十二首,數量上名列第四,詩壇地位無可撼動。宋代神童楊億對他極其崇拜,師法李商隱的雕潤密麗、音調鏗鏘,呈現出了典雅的藝術特徵,稱為「西昆體」詩派,於宋初文壇影響巨大。細究李商隱一生仕宦那叫一個憋屈,寧可窩囊活著,也不選擇悲壯死去。

李商隱生活的年代是衰亂之世,不幸地趕上了唐代著名的「牛李黨爭」。晚唐宦官專權的日子裡,依附宦官的分為兩派,以牛僧孺為首領的「牛黨」和以李德裕為首領的「李黨」,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鬥爭四十餘年。「牛黨」大多是科舉出身、門第卑微的寒士。「李黨」大多是世家出身,門第顯赫。兩者入仕途徑不一樣,一個靠科舉,一個靠恩蔭。隋朝發明了科舉,唐代開始實行,科舉的出現打破了門閥壟斷,一大批寒門之士進入帝國執政階層,於是兩者矛盾升級,爆發了「牛李黨爭」。李商隱的仕途捲入其中,致使一輩子落魄失意。

李商隱自稱唐代皇室後裔,晚唐時期這個政治身份已經毫無意義了,對他仕途沒啥幫助,他與普通平民差不了太多。李商隱有個同學叫令狐綯,他爹是著名的令狐楚,時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令狐楚是「牛黨」的重要代表人物,與李商隱有著師生情誼。很快令狐綯考中了進士,李商隱落第。唐代的科舉遠不及宋代公平,朝中無根基和背景的考生很難考中。沒轍的李商隱向同學令狐綯求救,希望能夠通過他爹的政治影響力拉他一把。令狐爺倆兒很給力,在他們的操作下李商隱於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考中了進士,時年二十四歲,正所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哪承想次年令狐楚去世了,一棵大樹轟然倒塌。

當時涇原節度使王茂元特別欣賞李商隱,聘請他來做幕僚,表示可把女兒許配給他做妻子,李商隱經不起誘惑稀里糊塗地去了。王茂元與李德裕關係密切,被人視為「李黨」成員。李商隱做了王茂元的女婿,自然也是「李黨」的一分子。時人對李商隱的所作所為多有不恥,大家一致認為他背叛師門,忘恩負義。在中國的傳統道德觀念里「忠孝」最為重要,問題忽然嚴重了。愛情的力量終究大過一切,婚後李商隱幸福得一塌糊塗,然而出來混遲早要還的。開成四年(839年),李商隱參加授官考試,得以順利通過,任秘書省校書郎。沒幹多久被踢出了中樞,到地方任縣尉,因為死囚減刑與上級領導發生了衝突,李商隱辭職了。沒關係,現在是「李黨」得勢的時候,所以李商隱再次調回秘書省任職期間,堅決支持李德裕的政治主張,剛要甩開膀子大幹一場,母親去世了,李商隱丁憂三年錯過了黃金階段,更悲哀的是岳父大人也在此期間病故。唐武宗去世,唐宣宗即位,宰相李德裕一干人等迅速被排擠出中樞,「牛黨」上位。

守喪結束後,李商隱再度出山早已物換星移,開始了長達十餘年的幕僚生活。先是追隨鄭亞去桂林任職,不到一年鄭亞被貶,李商隱失業。無奈之下從遙遠的桂林回到了長安,希望尋求一份工作,李商隱厚著臉皮給同學令狐綯寫了封求職信。此時的令狐綯已是宰執階層,想要提拔下他很容易,可是李商隱道德有問題,那麼一段刻骨銘心的背叛相信誰也無法忍受,所以令狐綯斷然拒絕了他。李商隱只好通過考試獲得了縣尉的職位,十年前他就是縣尉,干著實在沒什麼熱情可言。好在武寧軍節度使盧弘止聘請他去做幕僚,李商隱欣然往之,僅僅過了一年盧弘止病死了,李商隱再度失業。福無雙降禍不單行,轉過年來妻子王氏去世了。失業喪妻的雙重打擊下,李商隱鬱鬱寡歡,幸好又有節度使聘請他,於是李商隱去了西川入幕府,度過了四年。此時已年過半百了,就在李商隱對仕途晉陞毫無希望的時候,上天忽然給了他機會。李商隱被調入京城任鹽鐵推官,這個職位主管國家財政,待遇較幕僚豐厚多了,可李商隱沒幹到兩年就被辭退。歸家不久鬱鬱而終,年四十五歲。

李商隱的身上沒有那麼多特別明顯的文人通病,但他的人格如同他的詩作一般朦朧,此乃他最大的缺點。文人有鮮明的弱點,同樣有光彩的優點,你可以狂放不羈、目空一切、恃才傲物,但原則決不能破壞。中國人處世的最高境界即是「外圓內方」,如同一枚錢幣,表面圓滑,實際上每個人心中都有原則、底線,尤其政客,突破了底線必然引起進攻。許多文人外在稜角分明,內在涇渭不分,這樣的人做官太扯淡了,絕對不招人待見,因為在傳統仕途的意識里「叛變」是最嚴重的道德問題。政敵會看不起你,同黨會鄙視你,當世人訾議你,歷史會貶低你,文人犯了這個錯誤才是最大的病症。

民諺有雲「小心駛得萬年船」,旨在告誡人們凡事三思而後行,向最壞處打算,往最好處努力。

中國的官員天生缺少預判力,遇到事情過於樂觀,好拿「以不變應萬變」來敷衍,預防和善後工作做得不到位。文人做官在這方面表現得極為明顯,算是文人通病之一,可以拿出來曬一曬。對於政務的處理想當然的情結特別嚴重,一定會導致不切合實際,甚至貽笑大方。

《宋稗類鈔》載,楊叔賢知荊州時,自詡才高八斗,感覺很了不起。當時其轄區內經常有老虎傷人事件,那時候環境基本屬於原生態,白額吊睛大蟲出沒不足為奇。奇怪的是楊市長非但沒有派人前去捕捉,思來想去寫了一篇文章,名曰《戒虎文》,向老虎發號施令,意思是消停點兒,不許出來惹事。楊市長命人把他的大作鐫刻於老虎出沒的崖壁上。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此文一出,本地果然未有老虎傷人的報告,楊叔賢著實得意揚揚了一番。不久,楊叔賢調任鬱林,由於當地民風剽悍,老楊想用《戒虎文》來教諭老百姓,他就委託荊州書記官趙守基拓摹幾本崖壁上的《戒虎文》,沒想到楊大人一調任老虎再次出現,虎大王不給面子,把派去的工匠全部咬死了,此為對《戒虎文》的赤裸裸的諷刺。

出現了老虎應該如何處理?楊叔賢以主觀臆度提出了自己的辦法,這種不諳實際的做法非常危險。文人經常犯這個毛病,尤其在臧否他人文章時,一味挑毛病,哪怕一點點瑕疵也會拿在放大鏡下觀瞧。文人過於理想也算正常,因為他們在創作作品時需要想像力的支撐。然而,官員過於理想屬於行政低能,那是極其危險的,一條錯誤的政令,不知要多少人的性命埋單。

文人通病除以上幾條外,還有很多,諸如眼高手低、好吃沒夠、內心陰暗、攀龍附鳳抱大腿、見不得別人走紅等,每一條皆是文人致命傷。諸如禰衡、楊修、陶淵明、謝靈運、李商隱等,上天賦予了他們超世的文藝才能,這並不代表他們可以一勞永逸。每個人有其專長,亦有其短板,不可能指望每位官員充當多面手。滿身文人酸腐氣的官員,往好聽了說算錦上添花,起到御用文人的裝點作用,通俗地講也就是一堆賣酸文的。皇帝並不希望他們有什麼政績,創造詩詞歌賦才是他們最大的政績。多數文人或者具有文人氣質的官員做官失敗的很大原因在於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不清楚自己在官場扮演何種角色,一路招搖前行,其仕途之路等於盲人騎瞎馬,處境危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