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出個黎明 第一章 張學良雪中送炭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歷史細節: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若是當時蔣介石集結重兵全力以赴,而紅軍的後勤補給又大不如前,要想「剿滅」紅軍,似乎也不無可能。但奇怪的是,蔣介石所採取的策略,居然是看起來「蠢到家」的蝸牛式尾追戰略——在紅軍後面慢慢跟進,「歡送」紅軍進入雲貴等省。

可能有人看穿了蔣介石的把戲:一箭雙鵰,借刀殺人。即一方面保存中央軍實力,一方面用紅軍來消滅異己。

但實際上,蔣介石此舉還有更狠辣的一面。由於老被紅軍打出高傷害,那些本來堅決拒絕中央染指的「山大王」們竟然一反常態,爭先恐後地請中央軍過去「主剿」,結果「剿」到後來,「貴州王」王家烈一頭栽下馬來,「雲南王」龍雲雖然僥倖保住了位子,但也被蔣介石歡樂地滲透進去,就此紮下根,趕都趕不走。雲貴兩省從此落入蔣介石之手。

行文至此,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物沒有交代。

話說北大畢業生張國燾在鄂豫皖根據地幹得風生水起,可惜在第四次反「圍剿」中輸給了蔣介石,丟掉了根據地,被迫退往四川。但好在軍隊實力仍在。張國燾手下,由黃埔一期生徐向前任總指揮的紅四方面軍戰果輝煌,其實力幾乎不亞於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後,張國燾且走且戰,見縫插針地恢複並壯大自己,手下已有八萬多人。

蔣介石決定派中央軍入川對付張國燾。蔣介石讓中央軍入川,不僅是為了消滅紅軍,也是想用對付雲貴的辦法,藉機拿下四川,為抗戰打造一個戰略大後方。用蔣介石的話說,「四川是復興民族最好的根據地」。

四川地理環境好。四面環山,兩面環水。北有大巴山,東有巫山和長江之險,南有大涼山和烏江阻隔,西面是雪山高原。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日軍的機械化部隊根本無法展開。

四川經濟環境不錯,自古就有「天府」之稱,足以支撐戰局。

四川便於獲得國際支援。向北可連接蘇聯;西及西南可通印度、緬甸,這些地區當時均屬英法殖民地,便於與外界溝通。

可惜的是,與「貴州王」和「雲南王」不同,剛剛擊敗堂叔劉文輝成為「四川王」的劉湘拒絕中央軍入川。

四川不同於雲貴,其局勢要複雜得多,本地的「山大王」們實力也強悍得多。四川一省有劉湘、劉文輝、楊森、鄧錫侯、李家鈺等近十路數得上號的軍閥,人馬近五十萬,實力不容小視。本節一下子冒出這麼多陌生的軍閥名字,大家也不用覺得頭暈。大家只需知道,民國時期稍微有些名氣的軍閥,大都出自兩個套路:新軍和戰爭——尤其是辛亥革命、護國戰爭和護法戰爭。四川的這幾位軍閥老兄,大都是有文化內涵的科班人士——多數畢業於四川陸軍速成學堂和保定軍校,可他們真正信奉的只有叢林法則,理想、道德、感情都必須讓位於養軍搞割據。為了養軍,他們瘋狂地透支民力,有些人加在老百姓頭上的稅都預收到了一百年以後。這幾個將四川視為私有地盤的軍閥,這幾位嘴上經常掛著「川人治川」的老兄,之所以對自己的家鄉人如此殘忍,無非是因為想在四川稱王稱霸。既然如此,他們豈能任由蔣介石出兵入川成為自己的「太上皇」?

想當初,紅四方面軍離開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時候,胡宗南尾隨其後,一路窮追至陝南。之後,紅四方面軍進入四川,胡宗南本想跟著進去,沒想到四川的軍閥老兄們放進了紅軍,就是不放中央軍,即便後來這幾位老兄被徐向前等人揍得死去活來,卻也忍痛不鬆口。胡宗南就此被堵在陝南,兩眼盯著紅軍發光,就是進不去,徒喚奈何。胡宗南這一待就是近三年,直到被任命為第一軍軍長,奉命進攻經歷長征抵達陝北的紅軍為止。從此,浙江人胡宗南便幾乎一直盤踞在西北,從一個外來戶一步一步地成為所謂的「西北王」。

現在,面對蔣介石派兵入川的要求,劉湘等人做出了與當年類似的選擇:不用中央軍幫忙,四川的紅軍我們自己「剿」,雲南貴州的紅軍我們出兵幫忙「剿」。

說起來好笑,劉湘的兵力用來對付紅四方面軍都捉襟見肘,更何況還要對付險中求生的紅一方面軍,以及時常到四川「串門」(以湘鄂川黔為革命根據地)的賀龍和其創立的紅二方面軍,以一己之力對付紅軍的全部主力部隊(即紅一、二、四三大方面軍),劉湘和他的小弟們真是嫌自己死得不夠快。在和紅軍的交戰中,劉湘敗多勝少,損兵折將,最後不得不親自跑到南京找蔣介石和汪精衛要錢要軍火,就是不要中央軍。

面對油鹽不進的劉湘,蔣介石還是有辦法的。他的辦法是先禮後兵,待佔盡大義名分後,有機會就動手。所以劉湘要錢蔣介石給錢,要槍蔣介石給槍,要四川省政府主席的位子蔣介石給位子,表現得很夠意思。

蔣介石幹了這麼多,只提了一個條件:派遣一個非軍事團隊「參謀團」——由其頭號謀士楊永泰、高級參謀賀國光、藍衣社的「別動隊」頭頭康澤等人組成,進駐重慶,指導川軍抵抗紅軍。「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再說也不是派兵入川,劉湘哪有理由拒絕?

參謀團抵達重慶後,主要是幫劉湘重構四川省政府和開辦各種花樣的訓練班以「指導川軍抵抗紅軍」,順帶搞些小動作。總體來說,雙方相安無事。

1935年1月底,一部分中央紅軍進入四川南部,蔣介石苦等的那個抄傢伙動手的時機到了。

3月,蔣介石親至重慶,表面理由是入川「剿匪」,對付正從貴州、雲南向四川湧入的紅軍,實際上是入主四川和「剿匪」並舉。

從此,蔣介石開始了他長達半年之久的西南之行,中央勢力就此強勢滲入四川。

以劉湘為首的這幫四川軍閥,自然不是省油的燈。但他們也沒辦法,畢竟拳頭大就是硬道理——跟在中央紅軍屁股後面奔赴四川的中央軍,可不是來四川阿壩州的九寨溝風景區觀光旅遊的!

紅軍在前,中央軍壓境,這幫人只得把不滿放到心底,留著精力和資源慢慢來搞破壞。在領導的眼皮底下,大家都全身心地發揚細緻認真、吃苦耐勞的精神,積極幹事業。尤其是楊永泰、賀國光和康澤,兢兢業業地干起了削藩和經營抗戰西南後方的大業。

楊永泰忙著建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忙著鑒別並指派親國民政府的督察專員,順道以權謀私,把自己人——政學系的人馬塞進公署。

賀國光利用自己和劉湘、楊森等人的同學關係,盡心儘力地搞人際關係,解決衝突,應酬,耐心地觀察眾軍閥的心理活動,分析尋找對方的破綻,逮住機會就挖牆腳。

康澤忙著四處搞政治工作,用藍衣社的思想給人洗腦。軍隊政府,無所不至。尤其是在蔣介石開辦的「峨眉山軍官訓練團」中大顯身手,抓住機會對前來參加輪訓,學習如何抵抗紅軍的川軍軍官進行分化、軟化、拉攏。

這三位老兄幹得不亦樂乎、熱火朝天的時候,何應欽也過來湊熱鬧了。何應欽到重慶召開「川康整軍會議」,迫使川軍縮減地盤,裁撤兵員,實現川軍國家化。

不到一年,蔣介石便將四川納入了掌控之中。由此,以「僻處西陲」的重慶為核心的大西南,一躍成為抗戰的大後方。

在楊永泰等人發力滲透四川的同時,中央軍的薛岳也不甘落後,在劉湘等軍閥的配合下,對紅軍展開了「圍剿」。

薛岳已經很久沒有出場了。

薛岳憑藉戰功,在北伐末期升為第一軍第一師師長之後,本可以繼續上升的他,卻在「四·一二」清黨中站「錯」了隊。他違背蔣介石不得進入租界得罪帝國主義的命令,率軍進入上海法租界宣示主權不說,還同當地的工人群眾搞聯歡晚會共慶勝利,和上海的共產黨武裝建立了和諧的關係。蔣介石豈能容忍薛岳的親共行為,一怒之下,炒了薛岳的魷魚,提拔軍事才能差薛岳一截的胡宗南掌管了第一師。此後,薛岳跟隨好哥們兒張發奎聯共反共,投汪反蔣,把自己折騰成了光桿司令,直到第五次「圍剿」,才被愛才的蔣介石起用。

重新出發的薛岳,表現得十分生猛。就是這位仁兄打進瑞金,逼得中央紅軍不得不進行戰略轉移,敗走湘江,艱難地轉戰了二萬五千里。話說回來,薛岳走的路也不比紅軍少太多。他率部跟在中央紅軍的屁股後面,從江西一路追至大西南,轉戰數省,行程高達兩萬餘里。紅一方面軍進入四川後,薛岳也跟到了四川,一路窮追猛打,要不是紅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還真是很難甩脫這個跟屁蟲。所以毛澤東在好不容易甩掉這個尾巴之後,曾得意地說:有勞伯陵兄遠送!

紅一方面軍離開了四川,紅四方面軍卻沒一起離去。

其實,在飛奪瀘定橋前後,紅四、紅一方面軍在四川西部的阿壩州一帶會師了。只是當時的中央紅軍只剩下一萬多人,而紅四方面軍還有八萬人左右。表面上看起來,中央紅軍和張國燾的實力差距很大,所以對於中共中央給出的職務——紅軍總政委,本就不喜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