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記王朝 第二章 刺殺廖仲愷

1925年5月中旬,代理大元帥胡漢民見到了從北京善後歸來的汪精衛,宣言誓守孫中山遺囑,與惡勢力鬥爭到底。

6月底,由汪精衛主持召開了國民政治會議。會上確定了將「國民黨總理」的稱呼永遠留給孫中山,國民黨採用集體領導的委員會制,會議還決定原來的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設國民政府主席為最高領導人。

7月初,國民政府正式成立。汪精衛以壓倒優勢當選為國民政府主席和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成為孫中山以後第一位國民黨領導人。

當然,這也是一個眾望所歸的結果。論資歷,國民黨內已無出其右者;論忠貞,幾十年來孫中山身邊的朋友戰友走了一撥又一撥,又有幾人能如汪精衛這樣始終不離不棄;論獻身精神,曾「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汪精衛也不缺乏。

汪精衛上台後,沒有弄什麼新思想、新主義,還是高舉孫中山的偉大旗幟,不走樣地「按既定方針辦」,堅持三大政策,堅持「揮師北伐、統一中國」。

國民黨的另外兩名元老也是重任在肩。

胡漢民兼中央執行委員會五名常委之一、中央軍事委員會八名委員之一、外交部部長三職於一身。

廖仲愷的重要性則只高不低,同樣是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委、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同時身兼極其重要的財政部部長。

表面上看起來,胡漢民、廖仲愷等人緊密團結在以汪精衛主席為核心的國民黨中央周圍,高舉孫中山三民主義的旗幟繼續走革命統一之路。其實,這只是一種假象。國民黨內部遠非鐵板一塊。

在蘇聯顧問的支持下,共產黨在幫助國民黨改進組織、宣傳等黨務工作的同時,也看到了自己與國民黨之間的根本分歧,從而堅定了爭取無產階級在國民革命中的領導地位的決心。長而久之,圍繞著蘇聯顧問、共產黨對國民黨的影響力以及對革命的領導權,國民黨內形成了以廖仲愷、鄧演達為代表的贊成和積極推進「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左派,與以胡漢民、孫科為首的「不能容忍國民黨內共產黨力量的發展和蘇聯顧問影響的增強」的右派,兩派鬥爭十分激烈。

思路決定出路,眼界決定境界。兩派人,兩條路。路線衝突決定了左派和右派註定有一派要退出中國的歷史舞台。

而以汪精衛為代表的中立派又沒有孫中山的威望,表現得過於優柔寡斷,無法制衡兩派趨於白熱化的鬥爭。無法制衡的權力鬥爭演變到後來,必然會異常殘酷,也許唯有鮮血才能解脫這些沉溺於權力鬥爭中的人。

1925年8月19日上午九點,國民黨中央黨部大樓前,子彈的火花迸射,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委、軍事委員會委員、國民政府財政部部長、黃埔軍校黨代表、黨軍黨代表、農民部部長、工人部部長廖仲愷遇刺,身中四彈,在送往醫院的途中身亡。

這絕對是一起嚴重的暗殺暴行。

汪精衛大怒,遂與許崇智、蔣介石組成特別委員會,統歸管理軍政事務及警權,戒嚴廣州,徹查此案。

在黨內級別不夠、政治地位不高的蔣介石為何能加入特別委員會?答案很簡單,因為蔣介石是當時最適合的偵破工作負責人人選。

本來應該承擔偵破重任的廣州市市長孫科、公安局局長吳鐵城都是右派,汪精衛和蘇聯顧問團不放心。而蔣介石當時屬於中間偏左派,且手握最忠心於國民政府的黨軍,汪精衛和蘇聯顧問團比較放心。

此外,蔣介石與廖仲愷的關係非同一般,這能保證他以頑強的鬥志與飽滿的熱情投身偵破工作。

過去一年多來,蔣介石與廖仲愷在黃埔合作建校建軍,其中的艱難蔣介石心中非常清楚。當初建校之時,廖仲愷數次忍辱負重,從楊希閔、劉震寰手中討得些許款項,甚至變賣家中財物,將一筆筆經費交到蔣介石手中。平定商團、建立校軍、建立黨軍,表面上看是他蔣介石在領導,可廖仲愷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在背後為他擋了多少明槍暗箭,又有誰能數得清。蔣介石能走到今天,每一步都是廖仲愷用肩膀扛起來的……

應該說汪主席的用人水平不錯,因為他選中的破案負責人蔣介石的工作效率很高,真相很快浮出了水面。

這是一起仇殺案,種種證據都指向了兩個國民黨元老。

背後主謀——以胡漢民弟弟胡毅生、鄒魯為首的國民黨右派。

以廖仲愷為首的國民黨左派和以胡漢民為首的右派就是否堅持三大政策的爭鬥已經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而廖仲愷在汪精衛和共產黨的支持下,處處都佔了上風。

由此,胡毅生因為覺得哥哥讓人騎在頭上欺負心生不爽而萌生了殺掉廖仲愷的念頭,當然也可能是受到了胡漢民的暗示甚至是指示,總之,胡毅生找到了鄒魯等右派骨幹,合夥密謀殺掉廖仲愷。

兇手——粵軍許崇智手下的旅長朱卓文等人收買的歹徒。

如果說廖仲愷與胡漢民有思想路線之爭的話,那朱卓文與廖仲愷就有利益之爭。

國民黨改組之後,朱卓文混得一天不如一天。孫中山在世時還念著他往日的功勞,給他安排了一個縣長做做。當孫中山去世後,廖仲愷發現這小子基本不做好事只幹壞事——利用職務之便破壞經濟秩序(販賣煙土、逃稅漏稅),亂搞男女關係,窩藏不法分子保護黑惡勢力,於是頂住朱卓文的老大許崇智的壓力,硬是把朱卓文的縣長職務給撤了,家產也給充了公。

所以朱卓文是官也沒了,錢也沒了,女人也沒了,生活檔次大大降低。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朱卓文決定報復斷他財路的廖仲愷。這就是他被胡毅生選為合作夥伴的真正原因。

這一查,居然跟胡漢民、許崇智脫不了干係!

胡漢民是國民黨內唯一和汪精衛資歷相當的人物,而許崇智雖說資歷不及胡漢民,但也是地位顯赫——同樣是中央常委、軍事委員會委員,還是廣東省政府主席。

雖然證明這二人直接與案的證據不足,但他們也難逃嫌疑。

面對洶湧而來的質疑,胡漢民選擇了深刻的自我批評——卸去職務,去蘇聯考察。而許崇智選擇了膚淺的自我批評——輕飄飄的一句「自己治軍不嚴」,令黨內黨外人士都大為不滿。更大的問題是,許崇智的私生活很是糜爛——吃喝嫖賭毒俱全,根本不配稱為革命軍人和黨員幹部。

汪精衛趁機算總賬,將他免職。許崇智從此離開廣州閑居上海,遠離軍界……

暗殺是陰謀者罪惡的嗜血,暗殺也是熱血者狂熱的獻身。可無論是陰謀者還是熱血者,最終都沒有從暗殺中得到好處,這無疑是歷史的諷刺。

「刺廖案」所產生的後果,在當時看來是沒法估量的,但通過之後的歷史進程來看,我們勉強可以這樣認為:這場陰謀至少改變了兩個人的命運軌跡。

這是因為,廖仲愷、胡漢民、許崇智相繼離去,產生的權力空白必須由這兩個人來填補。

第一個人,自然就是大家熟悉的蔣介石。

蔣介石雖然在「炮轟總統府」那會兒就已經深得孫中山信任,當前是軍隊的最高領導班子——軍事委員會的委員,但自從陳炯明叛變後,孫中山對軍人掌權非常警惕,所以一直不讓蔣介石插手黨務和政務。除了黃埔軍校黨部外,蔣介石基本不能干預校外黨務,其黨內地位至多相當於一個候補委員,黨內職務甚至低於同期的毛澤東,根本不能與上述黨政要員相提並論。

然而這一次,蔣介石水漲船高,先是成為廣州衛戍司令,全盤接收與自己因為地盤和「錢途」而嫌隙漸生的大哥許崇智的軍權,後又在國民黨「二大」上被選為國民黨權力中樞——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國民革命軍總監,躋身國民黨權力中心,成為國民黨中僅次於汪精衛的二號人物。

但蔣介石的上位也引發了新的問題。

廖仲愷是廣州政局中的關鍵人物,他在政治上保護了蔣介石也壓制了蔣介石,如果廖仲愷還活著,蔣介石就不可能超越廖仲愷,擔任政治軍事的一把手。如此一來,蔣介石將來與汪精衛、與蘇聯顧問的衝突就不會那麼激烈。廖仲愷是潤滑劑,也是緩衝區,有他在的話,後來的中山艦、「整理黨務案」等事件就很可能不會發生。

當然了,在歷史的詞典中,假如、如果這些辭彙是沒有市場的。

接下來,一起關注一下第二個幸運上位的人——宋慶齡的弟弟、孫中山的小舅子宋子文。

宋子文出任財政部部長,在國民黨「二大」上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算是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廖仲愷的地位。

宋子文也算是個重要人物,這裡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他。

宋子文,19世紀的90後,時年29歲。

他的教育背景非常出彩:他既是史稱「東方哈佛」的美國教會學校——上海聖約翰大學的學士,又是哈佛大學經濟學專業的碩士,還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

他的工作經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