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稱雄 第六章 直皖大戰烽煙起

當北方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南方的孫中山、汪精衛、蔣介石為何如此平靜?難道他們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發展的良機嗎?

他們當然知道這是一個不錯的機會。孫中山甚至與段祺瑞達成了和平協議,他要為閩南「護法根據地」贏得一個和平的外部發展環境。

孫中山在革命了數十年之後,終於悟透了一個道理:要想贏,就必須要有自己的地盤和軍隊。所以他很在意那支在名義上聽命於自己的部隊——粵軍。儘管從本質上看,粵軍還是一支僱傭軍。

自從1918年下半年,陳炯明、許崇智、蔣介石等人率領粵軍在福建南部成功開闢了一塊擁有二十六個縣的「護法根據地」之後,陳炯明便在孫中山一個接一個的命令或建議下,一邊掃蕩被擊潰的北洋軍殘部,一邊利用並不充裕的經費——孫中山的金錢支援和地方上繳的稅收大肆擴軍,終於將原本人數不滿五千的部隊擴編成兩萬多人的兩個軍。

回首當年靠幾十上百人的會黨跟數十倍於己的清軍干仗時的慘不忍睹,來自粵軍的這些變化是非凡的,是可喜可賀的。

但問題是,孫中山對這支軍隊的司令陳炯明不太滿意。

陳炯明雖說是參加過黃花崗起義的老同盟會會員,但並沒有宣誓效忠孫中山加入中華革命黨。而且陳先生並不信仰三民主義,至於他信仰什麼,下文再說。

所以孫中山對他並不放心,要不是陳其美死得早,司令的椅子肯定輪不到他坐。因此,孫中山派了四個人去分陳炯明的權,他要掌控這支部隊。這四個人就是之前提過的鄧鏗、朱執信、許崇智和蔣介石。

鄧鏗有領導才能,但過於方正。

朱執信革命鬥志旺盛,但過於勇猛激進。

許崇智能力還行,但革命鬥志不甚昂揚。

至於蔣介石,才能自是四者之中最高,但過於意氣用事。

軍事人才的問題,令中山先生十分頭疼。但與用人相比,眼前有更加迫在眉睫的問題:怎麼養活這支軍隊?這簡直傷透了孫中山的腦筋,說到底還是不知道去哪裡搞錢。

說到弄錢,要按孫先生以前的工作方式,那就是四處募捐。

可一晃數十年過去了,孫中山的革命項目似乎越做越差,遠不如那些軍閥做得出色。這讓當年傾家蕩產支持他的那些老朋友作何感想?估計孫中山自己都不好意思上門再提錢的事。所以說,毀滅友情的方式有許多種,或許最徹底的一種就是借錢。

這一路失敗過來,連老朋友都不再信任孫中山,更何況他人?因此募捐這條路現在已經行不通了。況且募捐來的錢實在太少,根本不敷使用。看看人家段祺瑞,贊助一拉就是數千萬美元。

有了這種心理,孫中山便把目光轉向了他最靠譜的理財顧問——張靜江。

張靜江,浙江南潯人,富三代,愛冒險,好交友,擅長搞對外貿易,其生意遍及美、英、法三國,十分有錢。

由於當時沒有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因此大家都搞不清楚他身家多少。好在有一個標尺可供我們研究他的有錢程度,這個標尺就是呂不韋,因為張靜江被稱為「民國呂不韋」。呂不韋可是戰國時代的超級富豪,完全有實力去競爭那個時代的首富名頭,所以張靜江應該也是一個超級富豪。

不過與呂不韋相比,張靜江更加熱心直率,這一點在他幫助孫中山的過程中就能體現出來。

1906年初,未到而立之年的張靜江在去新加坡(也有說去法國)的輪船上與孫中山邂逅,主動提出為其籌集經費。

孫中山起初完全不在意張靜江的話,以為自己碰到了一個大忽悠,一年之後孫中山實在弄不到錢了,就抱著試一下的心態給張靜江發了封電報,沒想到張靜江竟然如數匯來。

從此以後,張靜江就充當起孫中山的錢袋子。他跟孫中山約好,匯款的暗號是ABCDE,譬如A代表一萬,那麼E就代表五萬,而孫中山動輒給他發一個D或者E,讓他窮於應付。雖然如此,張靜江還是一一兌現承諾。

據後來統計,張靜江這一輩子贊助孫中山的革命經費幾近百萬銀兩之巨。這些錢可不是貪污來的灰色收入,都是他自己掏腰包。

後來國民黨定都南京,張靜江又為蔣介石募集軍餉,往來奔波。最神奇的是,他在當建設委員會委員長時,手上只有十餘萬元公款,卻建成了價值五千多萬元的基礎設施。連毛澤東都不得不承認這個人弄錢有辦法。

如此一個搞經濟的天才,為什麼對革命如此盡心竭力?

我們可以通過他的外號「民國呂不韋」找到答案。

呂不韋先生最擅長什麼?政治投資。

秦始皇嬴政他爸嬴異人(子楚)於落魄之際邂逅了呂不韋。別人都看不起這個在趙國當人質的落難王孫,但呂不韋看到了他身上的巨大價值(此奇貨可居),於是不惜血本,四處活動送禮,打通各種關節,成功將其送回秦國登上王位。最終,呂不韋在嬴異人父子身上收穫了回報——權傾天下的秦國宰相的位子。權有了,錢也就有了。

因此,張靜江不是一個簡單的商人,他是一個會投資的商人,是一個會搞政治的商人,他懂得利用政治地位去獲得更廣闊的舞台以施展自己的才能。

所以,他陪伴孫中山走過了無數次的失敗——從同盟會時期的諸次起義到辛亥革命,從「二次革命」到護法戰爭,在孫中山孤獨無助的歲月里,他始終如一,不離不棄。

所以,他與蔣介石建立了良好的私人關係,待其亦師亦友,屢屢為其雪中送炭,甚至在陳其美死後與蔣介石結拜為兄弟。

憑藉高超的經濟能力、忠誠的立場、準確的眼光以及無悔的付出,他後來成功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他成為了那個時代最優秀的經濟人才中的一員,也是國民黨四大元老中的一員,孫中山稱他「革命聖人」,蔣介石當他「革命導師」。

剛才說到孫中山向張靜江求助。孫中山問張靜江,如何才能快速搞到大量的錢。

面對這個棘手的問題,張靜江一時之間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他想了很久,才答覆孫中山:做證券交易吧,炒股票,當股民,這個來錢快。

孫中山對於資本運作是不大在行的,於是將此事交給張靜江和一個叫戴季陶的人負責。

戴季陶是一個不得不提的人物。此人跟蔣介石的關係很鐵——同窗、同袍、同嫖,彼此之間幾乎沒有隱秘,並因此結為兄弟。此外,這位仁兄的身份也是相當複雜,他是同盟會會員,是孫中山的御用隨從秘書,卻又在後來參與籌建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後又半道退出,終究還是成了國民黨的高級幹部。

話題回到中山先生炒股票上。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近代第一家綜合性的交易所——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成立了,主要股東里有一名叫做虞洽卿的超級大富豪。

當時正在提升自我修養的蔣介石,也對經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迫不及待地跑過來找到大哥張靜江,表示自己想為革命炒股,想在這裡實踐剛從馬克思等人那裡學到的經濟學知識。

張靜江不能不給義弟面子,於是乾脆給了他一筆錢,幫助身無分文的蔣介石成為交易所的股東。就此,蔣介石在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的營業部門(恆泰號)干起了經紀人,幫助投資者買賣股票。

開始的一年多,交易所盈利很不錯,連蔣大經紀都賺了很多錢。當然,交易所的相當一部分利潤都被用來建設粵軍和閩南護法根據地。

可到了後來,一些商家眼紅跟風,導致交易所資金短缺,兩年之後關門大吉。

交易所垮了,麻煩也就來了,股票變成廢紙,股票持有人上門逼債,股東蔣介石被逼得走投無路,最後只好投在青幫大佬黃金榮門下做了門徒,才擺平了那些債主。

蔣介石這兩年的路走得不太順,內心常常惆悵。

心煩的時候,他就找一些鶯鶯燕燕談談心解解愁,著實放蕩了幾番。好在他沒有忘記曾國藩和王陽明同志的名言警句,總能在即將徹底墮落的千鈞一髮之際懸崖勒馬,保住了自己的美好未來。

讓我們暫別在沉淪與救贖之間掙扎的蔣介石先生,先來關注一下孫中山先生。

做生意不可能穩賺不賠,而且光靠一個交易所也不夠花,於是孫中山想到了結交強援。

曾經的好朋友日本是指望不上了,因為日本已經看上了其他強力人物,那就把目光投到美國人、德國人身上吧。不管成功與否,先派人聯絡了再說。

孫中山為錢殫精竭慮的同時,也沒有忘記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改組中華革命黨。

不過孫中山需要一個得力幫手,因為他整日勞頓都還忙不過來。

孫中山心中的理想幫手是汪精衛。汪精衛在上次護法運動中短暫現身之後,又返回法國跟陳璧君過上了逍遙二仙的生活。這讓孫中山很是生氣:革命尚未成功,怎能如此頹廢!好在汪精衛有一個好處——只要是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