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稱雄 第二章 武林大會

要說民國這接下來的十二年(1916~1928),用一個詞就可以完美地概括和形容:亂七八糟。

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這是前兩任「武林盟主」留下來的爛攤子。

話說慈禧盟主當年為朝廷的安危著想,發令編練新軍,可效果十分慘淡。

有能力的,如袁世凱和張之洞,確實把兵練成了,但朝廷控制不了這兩支軍隊。

但是,大多數人都沒有完成任務。前面講過,原本計畫練成三十六鎮,但只有袁世凱練成了六鎮,張之洞練成了一鎮一協,其餘近三十萬的「新軍」全都是樣子貨。

慈禧盟主歸天后,「新軍」之中那些精明的野心家們,遂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戰爭以及即將爆發的護法戰爭中趁勢而起,四處割據,就此奠定民國時期的軍閥亂局。所謂亂世出英雄,不過是一群精明的野心家風雲際會而已。

而慈禧之後的下任武林盟主袁世凱,則死得過於匆忙。他固然是有實力威懾地方各省,可他沒有培養出一個強力的接班人,害得一幫小弟群龍無首。

偏偏這些小弟心氣還很高,都覺得自己可以勝任盟主一職。

但他們沒有注意到,遊戲規則已經改變。

當時,影響中國政治的主要勢力——俄、美、英、法、德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歐洲戰場,無法抽身前來,但它們又擔心中國取得獨立地位,會損害到它們的在華利益,只好勉為其難地支持地方上的強力人物來保護自己的利益。

既然是支持,那就得提供經濟、武器、技術甚至人力支援,如此也就助長了地方勢力快速膨脹。這樣一來,前朝武林盟主朱元璋制定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就過時了,現在流行「高築牆、搶積糧、速稱王」。

在這種情況下,民國年間的局勢頓時亂作一團,不但不團結抵禦外侮,還因為各自之間的不信任造成互相傾軋,弄得民不聊生,讓整體形勢更加糟糕。

眾人以割據地盤和擴充軍隊為第一要務,不忠不孝不仁不義都是達到目的的「犀利」武器。面對中原這塊沃土,人人皆想分一杯羹,花招層出不窮,犯規屢禁不止,就看誰的手段最高、計謀最巧!

這十二年的江湖著實太亂,光武林盟主(大總統和實際控制中華民國北京政府者)就換了好幾位,黎元洪、段祺瑞、馮國璋、徐世昌、曹錕、張作霖輪番登場,至於盟主之下的「首席護法」(內閣總理),換了三十餘位,能編一個加強排。

你方唱罷我登場,台上的演員都還沒唱完,觀眾連角兒都沒看清楚,就換人了。這麼亂,還怎麼劃分門派?

是的,確實很難精確劃分,只能簡單區分,方法如下:

首先判斷各自為政的各省督軍跟著哪位帶頭大哥混,然後就把這位督軍以及督軍能控制的地盤劃分到那位帶頭大哥門下,這樣便能組成一個鬆散的門派。

帶頭大哥就是掌門,那些督軍就是核心弟子,地盤就是勢力範圍。只不過這些弟子並不如何堅貞,大部分都是牆頭草,有奶就是娘,誰強就跟誰。

即便如此劃分,那些屢屢混戰的大小門派還是不下一百個,它們忽聚忽散,朝秦暮楚,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因此在篩選時還得加上兩個限制條件:

一、控制的地盤有限制。最好在中原,當然能決定中原大勢的西南、西北、東北、東南也在考慮之中。

二、實力有限制。門派必須要有實力控制中央政府,實力超群的獨行俠也可以考慮,影響力小的幫派或個人還是不要過來搗亂了,噹噹看客就好。

好了,下面我們開始介紹參加武林大會的各大門派,按照立派時間順序排名,請注意,這個時間不是很精確。

接下來要出場的這三大派,是未來十二年中主宰中原的三大力量,他們都與北洋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巧合的是,他們像商量好了似的,包括袁盟主在內,都是四年一換上台執政,輪流做武林盟主,其順序排列如下:

袁氏當國,1912~1916

段祺瑞的皖系主政,1916~1920

馮國璋的直系政權,1920~1924

張作霖和張學良的奉系父子配,1924~1928

這樣一歸納,這段北洋軍閥的混戰史就變得清楚多了。

有請他們正式出場。

一、皖系

掌門:段祺瑞

掌門特別愛好:圍棋

雖然段掌門圍棋水平不怎麼樣,但他就好這一口,棋癮很大。以至於被眾多高手橫掃,難求一勝。不過段掌門並不記仇,反而在他獨孤求勝的奮鬥歷程中,盡心儘力地資助了不少圍棋高手,如「棋聖」吳清源等人,為人類的圍棋事業貢獻了不小的力量。

除了棋品還可以,段祺瑞的人品也值得一提,世人稱其「六不總理」——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佔。但這樣一個不搞貪污腐敗、不亂搞男女關係也不吸毒的自律的官員,這樣一個有道德的官員,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官員,卻未必是一個有益於人民的官員。因為這個官員有很大的野心:用武力統一全中國,做最猛的中華英雄。也不管這種野心是否大過了自己的能力和實力。

門派全稱:皖系軍閥聯盟

門派來歷:北洋系掌門袁世凱死後,群龍無首,段祺瑞趁機從北洋系統拉出來一幫兄弟,搭建了一個派系。因為帶頭大哥段祺瑞是安徽人,所以這一派就以老大哥的戶口所在地為名,叫皖系。

武林盟主任期:1916~1920

門下核心弟子:徐樹錚、段芝貴、傅良佐、盧永祥……

戰鬥力:北洋出品,內戰還算優良

背後黑惡勢力:日本

勢力大致分布:安徽、浙江、山東、福建、陝西

衰落事件:1920年,直皖戰爭爆發,段祺瑞被直系、奉系聯手擊敗

二、直系

掌門:馮國璋

掌門性格特徵:典型鳳凰男。他幼時家貧,生活的殘酷與艱辛給他的心靈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導致他在成功後對金錢極為看重,十分摳門。

門派全稱:直系軍閥聯盟

門派來歷:這個派別的來歷和皖系差不多,只不過帶頭大哥變成了另外一名北洋領袖馮國璋。馮國璋是河北人,河北那會兒還屬於直隸這個大圈圈,因此這一派就叫直系。

武林盟主任期:1920~1924

門下核心弟子:曹錕、吳佩孚、孫傳芳……

戰鬥力:北洋出品,內戰還算優良

背後黑惡勢力:英國、美國

勢力大致分布:江蘇、江西、湖北、直隸(今河北大部,河南、山東小部)

衰落事件:1926年,蔣介石北伐滅之

三、奉系

掌門:張作霖,江湖外號「東北王」

門派全稱:奉系軍閥聯盟

門派來歷:領導班子以張作霖起家時的小夥伴們為主,不少都是綠林好漢一類的草根。後來張作霖從袁世凱那裡搞到了編製和裝備,由此具備了擴軍的硬性條件,至於擴軍所需的士兵來源最好解決:遍地都是人,抓唄。張作霖是奉天(今瀋陽)人,因此這一派叫奉系。

武林盟主任期:1924~1928

門下核心弟子:張學良、楊宇霆、郭松齡、張宗昌、姜登選……

戰鬥力:裝備相對不錯,但思想道德建設水平跟不上,戰鬥意志一般,導致戰鬥力在多數時間都處於較低的檔次。

背後黑惡勢力:日本

勢力大致分布:遼寧、黑龍江、吉林

衰落事件:1928年,蔣介石二次北伐,張學良投降,史稱「東北易幟」

接下來要介紹的這幾個派別,屬於獨行劍客,比起上面的三大派,無論是聲勢還是威力都小了很多,不過他們的能量倒也不可小視,屬於第二梯隊。

一、滇系

掌門:唐繼堯,自稱「東亞大陸主人」

掌門特別愛好:種罌粟,制鴉片,賣鴉片賺錢。

門派全稱:滇系軍閥

門派來歷:唐繼堯早年曾是同盟會會員,後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與蔡鍔是師兄弟。回國後跟著大哥蔡鍔參加辛亥革命。

在「二次革命」中,他站在袁世凱一邊,靠鎮壓孫中山積累了相當的功勞,從蔡鍔手中接過了雲南督軍的位置。

在護國運動中,他和蔡鍔是身份並列的主事人,只不過一人出征,一人留守。但那時,曾經精誠合作的二人已在思想路線上出現了難以彌合的分歧。分歧主要來自野心,蔡鍔淡泊權力,而唐繼堯是一個有企圖的權力野心家。

護國戰爭結束後,隨著蔡鍔故去,唐繼堯坐穩了雲南一把手的位置。這之後,他擴編軍隊,開始在雲貴一帶建立自己的小王國。

由於唐繼堯是雲南人,而且他手下的兄弟們也大都是雲南人,所以把他這一派叫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