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 第十四章 必須做皇帝

日本人出於佔便宜的目的不讓中國和「一戰」有關係,但一群吃飽了沒事幹的知識分子把中國和「一戰」扯上了關係,他們說:「在戰爭中有厲害表現的國家,如英國、日本、德國,哪個不是君主立憲制?再看看咱們民主共和的中華民國,慘不忍睹!」

於是,1915年,君主立憲與民主共和之爭成了年度熱門話題。

最熱衷於這個話題的,當數楊度。

楊度寫了一篇論文《君憲救國論》,洋洋洒洒數千字。在文中,楊度將民國以來的政局混亂統統歸結為共和的弊端。他認為以老百姓目前的思想意識水平和文化教育程度,還不能理解共和、法律、自由、平等為何物,而且中國也沒有民主傳統,若貿然由專制直接進入共和,會令國家陷入混亂,強國無望……而且,君主立憲還能降低為爭奪國家元首地位而發生內戰的風險。

總之,楊度的意思就是要廢掉現行的共和制度,轉而實行君主立憲制度。

袁大總統見此奇文後,十分興奮,當即揮毫潑墨,寫下「曠代逸才」四個大字贈予楊度。也不知道袁大總統是欣賞楊度的才華,還是看到了做皇帝的機會?

好了,楊度的這篇論文咱們先放一放,現在給大家引見兩位博士生導師級別的人物。

話說袁大總統正式就任以來,一來苦於自身的理論水平不足,二來為了裝點門面,於是高薪聘請了兩位外國法律專家做自己的高級顧問。一位是之前露過臉的有賀長雄博士,另一位是來自美國的古德諾教授。

這二位先生沒白拿袁大總統的錢,各自貢獻了一篇出色的論文。

古德諾教授輕鬆完成了《共和與君主論》一文。他在文中寫道,就君主制和民主共和制而言,並沒有孰優孰劣的區分,關鍵在於是否適合本國國情,而政治制度的決定,關鍵在於本國的歷史沿脈和傳統。

前面持正秉公,卻在最後一句峰迴路轉,以「傳統」二字暗示君主立憲適合中國。進可攻,退可守,古德諾的忽悠水平還真配得上他的高薪資。

日本人有賀長雄也寫了一篇《新式國家三要件論》,他說日本之所以迅速富強,就是因為採取了君主立憲政體。言外之意就是,如果中國實行君主立憲,那麼也會迅速強大起來。

這三位的觀點是一致的,都贊同君主立憲。不過就表達方式而言,後面二位要含蓄得多。

含蓄,在官場生態系統中有一個別名:圓滑,俗稱滑頭。事情辦成了少不了功勞,事情辦不成問責時也便於推脫責任。進可攻,退可守,左右逢源。不過,這實在不是值得鼓勵的行為。

有了這三篇極具理論指導意義的開場白,實幹家們就可以依葫蘆畫瓢,開始幹活了。

若將政體改為君主立憲,有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那就是皇帝。好在皇帝的候選人並不多。論傳承,自然是溥儀;論實力,自然是袁世凱。但讓滿人世代承襲皇位,國人恐不答應吧?

因此,在溥儀和袁世凱之間做一個選擇,並不是太難的事情。

最先採取行動的有兩個人:一個是楊度,另一個是袁克定。

楊度最擅長的本領是帝王之術。據他觀察,袁世凱是一顆很有希望的帝星,這也正是他棄孫中山投袁世凱的根本原因。袁世凱死後,他又加入了孫中山的國民黨。1922年,他又脫離國民黨,成了周恩來的手下,做了一名共產主義戰士。幾經波折,他最終還是猜准了誰會取得天下,總算不負生平之學。不過話說回來,他自以為把握了命運,其實是命運把握了他。

當然了,這是未來的事情。現在的楊度正一心一意地為袁大總統登基籌劃造勢,為了他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一定要把袁世凱推上皇帝的寶座。

8月中旬,楊度謀劃許久的「籌安會」正式掛牌開張。帝制運動的帷幕終於拉開!

簡單介紹一下楊度在籌安會的幾位名人同事。

嚴復,這位早年的北洋水師學堂教導主任,後來的北京大學第一任校長,是楊度的頭號助手。

除了嚴復,還有四位關鍵人物——劉師培、孫毓筠、李燮和、胡瑛。這四位都曾入過同盟會,也曾為共和革命衝鋒陷陣、出生入死。這次的華麗轉身著實讓人大跌眼鏡。

不過,這幾位精英可都是主動要求加入楊度團隊的,沒有武力脅迫,沒有美色陷阱,也不是經濟利益驅動。因為在他們做出這種選擇的背後,以及之前講過的諸多重大歷史事件的背後,都隱藏著這樣一樣東西——它既是世上最堅固的堡壘,卻也是世上最為可怕的武器,它的名字叫信仰。而他們的信仰,就是君主立憲能救國救民。

這五位,再算上楊度,就是名揚千古的「籌安六君子」。

就在楊度努力「造皇」的時候,大公子袁克定也在打如意算盤:總不成把擁立之功全讓給外人了吧?皇帝可是世襲的,如果老頭子當皇帝,那自己豈不是名正言順的繼任者?

因此,這位仁兄本著「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專業精神,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辦了一件經典的事情給老頭子加油打氣。

袁世凱很喜歡看《順天時報》。這份報紙刊載了很多贊成復辟帝制的文章,比如,以中國當前的國民素質還是有皇帝好啊,袁大總統不做皇帝則中國必定國將不國、綱常不再、四分五裂此類,直讓袁大總統看得心花怒放。

但他不知道,這份報紙是他的寶貝大兒子袁克定為他炮製並限量供應的。袁克定出錢印刷,版式仿照真正的《順天時報》,一期只出一份,專供老子閱讀。後來袁世凱知道此事的真相時,悔之晚矣。

袁大公子後來再接再厲,把總統府秘書長梁士詒梁大財神等七名「凱子」也拉進了「造皇」隊伍,湊齊了一支名字非常威風的隊伍——「七凶」,與「籌安六君子」合稱「十三太保」。

在「十三太保」的輿論和金錢攻勢下,全國各地的人們懷著各種各樣的目的,紛紛成立團體,聯名請願——敦請袁大總統順從民意早日稱帝,早日行君主立憲政體強大中國。

這當中有將軍請願團、軍警請願團、商會請願團、學界請願團、教育請願團、人力車夫請願團、清室貴族請願團……最出奇的是,還有乞丐請願團和妓女請願團。一時間群魔亂舞,即便金庸大師筆下的星宿派重新出山,也只能甘拜下風。

這些人要出風頭,搶擁立之功,但問題是袁世凱樂意當皇帝嗎?

若從權力的角度出發,當皇帝貌似不是一個好選擇。

袁世凱此時權傾天下,權勢遠超英王、日皇、德皇,甚至是美國總統。而君主立憲的君主只是國家的象徵。也就是說,袁世凱若想當皇帝,必先拱手讓出一部分權力。

但從後面發生的事情來看,袁世凱是想當皇帝的。

由於袁世凱同志是一名政治家,政治家的嘴巴向來很嚴,不會輕易透露內心的真實想法,所以我們只能根據非著名原理:世間所有的選擇,到最後其實都是五個字——你想要什麼,勉為其難地猜測一下他想做皇帝的原因。

理由一,為袁氏家族的源遠流長計,為子孫後代的幸福生活考慮。當立憲皇帝最大的好處,當屬皇帝世襲制,其傳承的穩定性遠比封建君主專制靠譜。看人家英國王室都傳承多少年了。

理由二,去追尋當年的政治夢想——走英國、日本的君主立憲強國之路。只不過在當年的夢想中,他給自己安排的角色是內閣總理,而現在隨著權欲的膨脹,角色與時俱進升級為至高無上的皇帝。

理由三,滿足他因為長期獨裁而日益膨脹的個人權欲。絕對的權力產生的不僅僅是絕對的腐敗,更有絕對的慾望,而且是永遠無法滿足的慾望。以袁世凱如今的獨裁地位,他也許有辦法在不交出權力的情況下坐上立憲皇帝的椅子。權力不交,皇帝照做,這個想法無疑很酷。

當然了,也許真正的原因永遠埋藏在袁世凱的心中。

不管如何,眼看「民意」難違的袁大總統,並未經過艱苦卓絕的激烈思想鬥爭,只假意推託了一下,便半推半就地答應了稱帝。

袁大總統不會想到,所謂的「民意」,只不過是一場綁架而已。綁匪是楊度狹隘的理想、袁克定以及袁世凱的私慾。

強行綁架民意,只會加速滅亡。所以,袁大頭正在走向滅亡。

一起來研究一下擁護袁世凱稱帝的將軍請願團名單,因為出現以及未出現在這份名單上的人對袁世凱能否坐穩皇位都至關重要。

排在名單首位的是蔡鍔同志,此人後來第一個豎起反袁大旗。

接下來的重要人士,是超級人氣實力天團「溜須拍馬無下限」的大牌成員——閻錫山先生和張作霖先生。

閻錫山不僅在袁世凱出山後大力鎮壓革命黨表明立場,還把老爹閻書堂送到北京做了人質。

這麼看來,我們應該從「我爸是李剛」手中收回「坑爹」一詞的冠名權,畢竟遠在一百年前,閻錫山先生就已成功做到了這一點,對「坑爹」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