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 第十三章 「詐屍」前的寧靜

民國三年結束的時候,袁世凱終於把權力都集中在了自己手中,好在他沒有繼續征服地球的慾望,就此罷手。這對黎民百姓來講,是一個好消息。

已過去的民國三年以及接下來的民國四年,雖局部未靖,但大局已定。所以穩定壓倒一切,和諧成為主流,老百姓終於過上了有點小幸福的日子。

袁大總統也很幸福。

一來因為政府有錢了——政局平穩、中央集權,主要地區經濟得以恢複,中央財政收支近乎平衡。袁世凱遂趁機統一幣制,全國統一使用印製了他那個大腦袋頭像的銀元作為法定貨幣,這就是傳說中的「袁大頭」。

二來在國力有限的情況下,袁世凱維護了國家領土完整——在他紅棗加大棒的恩威並施下,俄國策動面積高達一百七十萬平方公里的「大蒙古國」(外蒙古)獨立的陰謀破產了。

但袁大總統沒能幸福太久,因為一場災難即將降臨。

國內相對太平下來之際,國際上又出事了。

1914年下半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同盟國與協約國互毆。德國、奧匈帝國、土耳其、保加利亞屬同盟國,英國、法國、俄國和義大利屬協約國。

袁世凱本來想趁德國和奧匈帝國在歐洲被群毆的良機,主動加入協約國對德、奧宣戰,混個戰勝國,憑此收回德國從清政府手中租借過去的山東膠州灣,並終止兩國相應的《辛丑條約》賠款。

但這個想法被無良的日本人破壞了。一來日本早就看中了德國人霸佔的膠州灣,不可能讓中國順利收回。二來一旦中國成為戰勝國,跟其他協約國打成一片,就會影響日本對中國的控制力。因此,日本人不惜以動武為威脅,迫使袁世凱宣布中立。

日本不允許中國加入協約國,自己倒是迫不及待地加入了協約國,還給袁世凱送去一句話:「別不服,我和英國在十多年前簽過『日英同盟條約』,有很好的借口參戰。你把山東省黃河以南地區划出來當戰區,我要和德國打架!」

話音一落,日本也不等袁世凱回話,直接就在山東龍口登陸,和德國打了起來。

之前說過膠州灣是德國的租借地。按照清政府和德國之前簽下的條約,這一地區屬於德國管理,北洋勢力無法觸及。所以袁大總統此時只好忍氣吞聲地宣布:「山東半島濰縣以東地區為日德交戰區,以西為中立區,以南必須由中國管理。」

實力決定一切。日本根本不正眼看中華民國政府:戰場瞬息萬變,哪顧得上你袁世凱划下的框框道道,必須全部由我管理。

此時,英國人也出手了,英海軍在山東嶗山灣登陸,英日聯合起來在中國的土地上痛揍德國人。

接下來,袁大總統派出中國駐日大使陸宗輿向日本抗議,要求日軍撤退。日本本就是沖著山東來的,哪能理會陸宗輿的抗議,一句話就把陸宗輿頂了回去:「我和德國打架,搶的是德國的地盤,接收的是德國的資產,和你中國有什麼關係?」

隨後,日本人直接武力西犯,佔領膠濟鐵路,佔領濟南火車站。

中華民國北京政府也不含糊:抗議!我們抗議!我們強烈抗議!

沒等抗議結束,德國人已經被搞定,日本人隨即找上門來。

1915年1月18日,這是一個寒冷的冬日。袁世凱在中南海接見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

一通沒營養的寒暄過後,日置益遞給袁世凱一份文件:「我們擬了個『二十一條』,你看看,先不要告訴別人,這是咱們兩家的事。」

一眼掃過後,袁世凱騰的一下站起,臉色漲紅,雙眼死死地盯著日本人:「你們這是什麼意思?」

日置益不慌不忙地說:「大總統,切勿動氣,此事你可先考慮幾天,不過還請保守秘密!」隨後施施然而退。

趁袁世凱生氣的間隙,讓我們看一眼這份後來讓袁世凱被罵得體無完膚的「二十一條」。

「二十一條」共五項二十一款,歸納起來其核心內容大概是這樣的:

一、把山東變成日本的勢力範圍。

二、在東北一部和內蒙古東部共計約九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日本具有優先於其他列強的地位——如優先向中國人購地、租地,並延長旅順、大連租期至九十九年。

三、中日平分漢冶萍公司主權。

四、中國所有沿海港灣、島嶼都不能租借或讓給他國。

五、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必須聘請日本人做顧問,中日合辦警察,許多涉及外交、內政、軍事的事情都要跟日本人商量了算。一句話,讓中國降格成為日本的附屬國。

要搞清楚日本人為何突然提出如此變態的「二十一條」,還得從孫中山和同盟會過去的好朋友黑龍會講起。

黑龍會,軍國主義組織,極度右傾分子的大本營,這一時期的會首是孫中山的朋友內田良平。

至於黑龍會的計畫,簡單說來就是,在所謂的「亞洲最優秀的種族」大和民族的帶領下,建立「大東亞共榮圈」,以對抗白種人,爭奪世界霸權。而吃掉中國黑龍江流域,進而吃掉整個中國,正是內田良平計畫中的關鍵一環。

而現在,正是實施這一計畫的最好時機。

在1909年開始之後的十年間,美國一直玩中立,而英、德、法、俄都在一個叫做「巴爾幹半島」的神奇地方較勁。此島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匯合處,既控制著地中海和黑海的門戶,也控制著通往印度洋的航路。不僅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自然資源也極為豐富,而且島上的國家和民族還有喜歡內鬥的傳統。因此,這麼一處便於魚肉的利益之所,實乃列強的必爭之地,十足就是一個火藥桶。

果不其然,一個巴爾幹半島對面的摩洛哥問題就差點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巴爾幹半島上的薩拉熱窩那一槍終於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巴爾幹火藥桶燒得歐洲人完全顧不上中國。

尤其是俄國,不僅面臨德國的全力進攻,還要鎮壓讓沙皇頭疼的列寧領導的革命。

如此看來,只要擠開美國,日本就有機會成為左右中國政局的唯一強國。

所以內田良平一年前就開始籌劃此事,他寫了一份叫做「黑龍會備忘錄」的計畫,並遞交到了內閣總理大隈重信手中。大隈重信很欣賞這份計畫,於是便拿過來做了潤色,結果就成了袁世凱看到的「二十一條」。

袁世凱十分生氣:「混蛋加三級!簡直似以朝鮮視我!」他沒想到自己的運氣這麼不好,居然攤上了如此變態的日本人,如此變態的不平等條約。

日置益一走,袁世凱就開始想辦法。

袁世凱深知中日實力差距,作為一名務實的政客而不是意氣用事的賭徒,他決定開會解決問題,他想看看領導班子的其他成員能否拿出什麼好辦法。

1915年1月18日夜,中南海內的大總統府燈火通明,袁世凱、徐世昌、段祺瑞、梁士詒以及一眾外交部的核心領導正在開會討論如何解決日本人提出的「二十一條」。

會議上,眾人首先以「國力不足」的理由否定了武力解決問題的可能性,而後商討了整整一夜,才研究出了一個萬般無奈的辦法:談判。

但是,談判桌是談判雙方擺實力而非講道理的地方。好在袁世凱也沒想和日本講道理,他談判的目的是拖,用各種各樣的辦法拖。

中方談判代表是外交部長陸征祥、副部長曹汝霖和駐日大使陸宗輿,這三人徹底地貫徹了袁大總統的指示:拖。

拖的辦法有兩個。

辦法一,減少談判次數。

日寇的代表日置益說:「我方希望每天談判,以趕快解決為原則。」

陸征祥先生則討價還價道:「每周談一次,且談判只能在下午舉行,我上午還要處理其他公務。」

討價還價的最終結果是每周談三次,下午舉行,每次談兩小時。

辦法二,縮短談判時間。

每次開會,陸征祥先生盡量多說幾句開場白,好不容易說完開場白,又讓服務員上茶,茶杯還特別大,等茶喝完,才開始談判,可是陸先生那慢悠悠的說話節奏堪比電影里的慢動作分解……如此一來,正事還沒談,會議時間倒是悄悄從指縫間溜走了。

陸征祥先生熬得很辛苦,開場白編不出來了,茶也喝到想吐了,幸好事情有了轉機。

原來,袁世凱準備了一明一暗兩套辦法。明的辦法自然就是「拖」,至於暗的辦法,落在一個日本人身上。

在陸征祥度日如年的時候,袁世凱把自己的日本顧問有賀長雄派回了日本。有賀長雄肩負的責任很明確,替袁世凱出高價收買日本人的情報,分析日本人到底想幹什麼,如果自己拒絕「二十一條」日本人會不會出兵。

最終,袁大總統花大價錢搞到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情報:「二十一條」並沒有經過御前會議,而是大隈重信內閣擅自採取的秘密行為。

這就能解釋為什麼日本人要袁世凱保密了,因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