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 第十二章 將獨裁進行到底

穩定壓倒一切。

雖然袁世凱幾乎打敗了所有的敵人,舉目四望,天下再無對手,但國民黨尚控制國會,南方也未完全平定,所以袁世凱為了穩定政局,費盡心思搞了一個各方勢力都能接受也很聽他話的內閣。

內閣成員主要出自進步黨,如內閣總理熊希齡、司法總長梁啟超、農商總長張謇、交通總長周自齊(清華學堂第一任校長)……他們都是影響力巨大的社會名流,因此這屆內閣也被稱為「名流內閣」。

隨著名流內閣開始運轉,北洋勢力逐漸穩固,國內也相對太平下來,袁大總統終於可以高枕無憂了。

不過袁世凱也有煩心事:都折騰了一年多,還沒有取得正式合法的身份,他仍是一個臨時工——臨時大總統。

事實上,袁世凱當選為第一任正式大總統本是毫無懸念的。國民黨的頭頭們都被他以層出不窮的罪名滿世界通緝,黎元洪也算聽話,他基本上沒有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但就是這樣,他還是不放心。於是,為了防備國民黨籍議員占多數的議會阻止他當選總統,袁世凱又動起了歪腦筋。

1913年10月6日,國會議員們來到選舉會場,準備推選民國首任正式大總統。

就在議員們選得不亦樂乎的時候,選舉會場外突然來了數千名貌似軍警的兇惡人士,他們打著「公民團」的旗號前來觀看選舉。

在「公民團」的助威聲中,袁世凱終於當選為中華民國第一任正式大總統,黎元洪當選為副總統。「公民團」在聽到袁世凱當選後,異常興奮,在高呼了數聲「大總統萬歲」後,便一溜煙地呼嘯而去,想必是去指定地點領賞了。

1913年10月10日——雙十國慶節(民國將武昌起義當日設為國慶節),如願以償的袁大總統在清宮太和殿舉行了就職典禮。

這時的民國政府就像爬滿猴子的大樹,位置在高處的猴子往下看見的都是笑臉,位置在低處的猴子往上看見的全是屁股。爬在最高處的自然是袁世凱,其次就是副總統黎元洪。所以黎元洪這隻猴子只需要看袁世凱的屁股。

黎元洪手握三萬精兵(武昌起義後由新軍擴編而來),連續兩次當選副總統,是袁世凱之下的第一人。

雖然黎副總統在選擇站隊時大都選擇袁大總統,但袁大總統仍然對其不甚放心。

不受自己控制的力量,是不可能讓人放心的。

因此,袁大總統在轉正之後,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征服一個男人——黎副總統。

但這事不好辦,圈子裡的人都知道「有兵才有權,有地盤才有勢力」,只有控制得了地盤才能鞏固權勢。因此普通的調虎離山之計是不可行的。

果然,袁總統前後數次邀請把辦公地點設在武漢的黎副總統前來北京辦公,黎元洪就一個字「拖」,拖到不了了之。袁大總統十分生氣,遂下定決心給黎元洪來一招最狠的:霸王硬上弓。

袁世凱正式下令,請黎副總統來京就職,湖北都督一職由段祺瑞擔任。不過這道命令暫時沒有公開,打黎元洪一個措手不及才能收到奇效。

段祺瑞帶著袁大總統簽發的密令,領著頭號心腹徐樹錚和強悍的軍隊,坐著專列來到了武漢。

北洋系統里僅有的兩對金牌搭檔之一:段祺瑞和徐樹錚,就此進入大家的視野。至於另一對搭檔,不久之後也會登場。

簡單介紹一下徐樹錚其人。

徐樹錚,時任段祺瑞的總參謀長,安徽人,19世紀的80後。

此人7歲能詩,13歲中秀才,30歲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是中西合璧的優秀人才。他精於算計,業務能力很強,五個月之後,34歲的他就將成為中華民國最年輕的副部級高官(陸軍部次長)。

此外,他還有一個十分顯著的性格特點:囂張。大家很快就有機會從他身上領會囂張的真正含義。

話說段祺瑞到達武漢後,黎元洪給了段祺瑞很高的接待禮遇,但段祺瑞並沒有因此而感動,他直接拿出袁大總統的命令給黎元洪過目,並強調說:「大總統在很多時候都需要和副總統磋商要政,副總統應在首都辦公,請立即北上。」

黎元洪不傻,他知道這次恐怕是躲不過去了,但還是開動腦筋,急中生智,想到了一個主意奮力一搏:「大總統多次邀我入京,實在是盛情難卻,不過湖北革命黨十分猖獗,我也是一時半會兒走不開。既然段總長(陸軍總長)來接任,不如等我留在武昌協助你完成工作之後,我再行赴京如何?」

黎元洪想爭取時間另想辦法,可段祺瑞也不是傻子,豈能讓他如意,當即斷了黎元洪的希望:「黎副總統不用擔心,大總統催得急,今晚你就成行吧,專車已給你備好。」

黎元洪當然不想北上,可稍一猶豫,徐樹錚先生的槍已經指在了他的頭上。

論年齡、論資歷、論職位、論軍銜,黎元洪都要甩徐樹錚幾條街,因此,除了一個人之外,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徐樹錚這個末學後進沒有在黎元洪面前囂張的資格。

但不幸的是,徐樹錚同志就是那唯一的例外,因為他的血液里流淌的就是囂張,任何一個人想要得到徐樹錚同志的承認和尊重,只能夠靠實力。

這是徐樹錚第一次欺負黎元洪。此後的數年之中,他還將多次欺負黎元洪。但問題是,黎元洪也不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軟蛋,因此這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就像一座活火山,不知何時就會突然噴發。

可憐的黎元洪同志還沒來得及與家人道別,便被段祺瑞半推半送地弄上火車,即刻赴京去也。

黎元洪到達北京時,袁大總統已給他安排好了住處——中南海瀛台,當年慈禧太后軟禁光緒皇帝的地方。

此住處寓意生動,寄寓了袁大總統對黎副總統的殷切期望。好在黎副總統的理解能力也很出眾,他沒讓袁大總統失望,自此在瀛台過起了吃乾飯混日子的幸福生活。

黎元洪自保都夠嗆,他在武漢的嫡系軍隊哪裡還保得住,很快就被熱心的段祺瑞先生打散整編完畢。

要按照一般人的想法,袁世凱當上了正式大總統,軟禁了擁兵自重的黎副總統,心愿已償,該消停了吧。

但袁世凱不這麼想,他做了這麼久的實習大總統,算是看明白了:孫中山給他定製的大總統基本是個空架子——立法權力掌握在國會手裡,行政權力由內閣掌握。這讓向來喜歡強權的袁世凱十分難受,他要改造憲法,幹掉這些權力掣肘。

袁世凱初期的出手還算溫柔。

袁大總統寫了一份冠冕堂皇的咨文(建議),讓手下把這份咨文帶給憲法起草委員會的議員們。此時議員們正在熱情洋溢地工作,加班加點,力爭儘快把《臨時約法》修訂為正式憲法。

解釋一句,袁世凱提建議的行為是合法程序,法律規定總統有義務向國會提出報告和建議。

程序是完全合法的,只是內容有些不大合適,只見報告上寫著四條建議:

一、由大總統制定官制官規——行政制度和法規跟國會沒關係了。

二、大總統任免文武職員——人事權和內閣沒關係了。

三、大總統宣戰媾和及締結條約——對外戰爭和外交這樣的國家大事,也全歸袁世凱管了。

四、在「公安、防禦、災患」的非常時期,大總統應有特別處分權和制定法律權,只需國會開會時再加承認即可。

這份咨文的核心內容就一點:袁大總統要發揮超級勞模精神,把所有的職責一肩挑。

議員們大吃一驚,袁大總統豈不是要搞總統專制?這與《臨時約法》的精神完全背道而馳,萬萬不能答應!

敢於反抗袁大總統,還是需要些骨氣的。

在一旁虎視眈眈、時刻盼望著好消息的袁大總統,見等來的不是同意而是反對,頓時大為光火:「既然你們不吃軟的,那就來硬的!」

數天後,各省都督、北洋將領的電報雪花般飄來,內容都是支持袁世凱的「合理要求」,指責「國會專制」,甚至還有人在電報中建議撤銷憲法起草委員會,憲法不要搞了,把老壞事的國民黨和國會也解散了吧。

這些電報的內容自然都是袁大總統的心聲。

袁大總統以為一旦軍人出馬乾政,國會一定就此屈服。但信仰武力至上的袁大總統沒想到,世上還存在另外一種道理:越壓迫,越反抗。

國會議員中有一些硬骨頭——大部分都是國民黨的人,他們不畏袁世凱的壓力,硬是通過了憲法草案,並準備提交國會公布。

這下袁世凱再也坐不住了,他使出了最後的狠招——釜底抽薪,解散國民黨。

按照袁世凱一貫的處事方式,他出面的都要名正言順,無法名正言順的他概不出面。這一次也不例外。

袁世凱和他的團隊找到了一個好理由:警備司令部查獲亂黨李烈鈞與國民黨議員徐秀均等人來往密電,試圖分裂國家,國民黨絕對負有不可推卸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