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 第八章 最美麗的時光

對了,在袁世凱為內閣頭疼的時候,三位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黃興先生、汪精衛先生幹什麼去了?好久都沒有他們的音訊了。

還是一個一個地交代吧。

孫中山在被迫辭去臨時大總統後,心情還不算太糟糕,畢竟南京臨時政府沒錢沒槍的日子也很難過,更重要的是,孫先生並沒有認為革命失敗了。他對記者們說:「我不做大總統,並不是不做事了,現在民族主義革命已經成功,民權主義姑且交給袁老哥去嘗試,而我則要投身於民生事業中去。如此一來,我終生為之奮鬥的三民主義也就順利得以實現了!」

不得不說,孫中山實在是一名至誠的愛國理想派。

在離職後的第三天,孫中山開始環遊各省,一路上考察各地實情並宣傳他的民生主義。幾個月內,孫中山和得力幹將胡漢民等人走遍大江南北,幾乎遍及半個中國。

這一次到全國各地的實地旅行考察,對孫中山等革命黨人是非常必要的。事實上,由於革命的原因,以他們為代表的革命黨大多長期浪跡國外,對中國的具體國情並不了解,確實有「遠距離革命家」的嫌疑。

這一次的實地考察,對孫先生的實業救國方略有一個很大的觸動:要致富,先修路。

在這段時間中,孫中山對交通建設特別是鐵路建設產生了興趣。在武昌的時候,孫中山就在演說中提出,要建造長江大橋,將武漢三鎮連為一體;後來孫中山在上海又提出一份修建全國鐵路大幹線的計畫。以至於走到哪裡,他的修路主張就帶到了哪裡。

而黃興先生就沒有孫先生那麼輕鬆,可以拍拍屁股就走人。

袁世凱當選臨時大總統後,南京臨時政府和參議院隨後北遷北京。但南京的問題並沒有解決,因為留在南京附近的近三十萬革命軍(民軍)並不能隨同北上。

這幾十萬軍人良莠不齊,戰鬥力也極差,大多數人根本談不上什麼革命精神,留在南京就是為了混飯吃,順道領一份工資。但無論吃飯還是發工資,哪一項不需要錢?

南京政府自然是沒錢的,所以得找袁大總統要錢。

可袁大總統此時哪有富餘的錢。現在各省都處於自治階段,都不給中央政府上交稅款。雖說他從隆裕那裡搞了些錢,又借「北京兵變」搶了幾百萬兩銀子,但已經花得差不多了。

既然政府拿不出來錢養兵,那就只有裁兵。

裁兵就是動當兵的飯碗。若是處理不當,激起兵變,主持裁兵的人就得掉腦袋。因此,裁撤軍隊絕對是一個燙手山芋。

袁大總統決定把這個燙手山芋拋給革命黨人自己,確切地說是拋給黃興。

黃興老弟,現在國家危難,你作為南方軍界的領袖,由你出任南京留守再合適不過,你千萬不能推辭。

南京留守是幹什麼的?專門負責收拾爛攤子。處理南京民軍的裁撤問題自然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雖然袁世凱不是很厚道,但黃興是個爽快人,他很爽氣地接受了任命。

袁總統放心吧,我一定把這活給干利索了,不負我軍界同胞。

袁世凱見黃興如此勇於任事,也有些不好意思,於是找外國銀行貸了一些錢(約價值兩百萬兩白銀)給南京政府,主要給黃興做裁軍之用。可這些錢相比裁軍的開銷就是杯水車薪,根本不夠用。

黃興就是黃興。有威信,有人品。他採用「當地軍隊就地解散,外來軍隊押回原籍遣散,同時壓縮部隊編製」的原則,並以愛國為號召,鼓勵軍人們自動離職,不拿或者少拿安家費,共度時艱,硬是辦完了裁軍這事。

軍隊裁撤近半,只剩下五個軍和一個第八師。其中安徽都督柏文蔚的第一軍和那個第八師是同盟會的嫡系力量。

南京城外,黃興看著那些打道回府的兄弟,尤其是那些奔著他的名頭來參軍卻被裁掉的兄弟,愧疚、不安、心酸、無奈,一時百感交集。

人累了,心也累了,革命對我來說,已成昨日雲煙,是時候離開了。

6月,39歲的黃興留下一封辭職信,返回闊別多年的家鄉湖南,不久之後隱居上海。

至於帥哥汪精衛的行動,比上述兩位更加徹底。

或許是在冷眼旁觀了這麼久的政治鬥爭後漸趨消極,又或許是為了履行他「革命成功後,一不做官,二不做議員,功成身退」的諾言,汪精衛婉拒了袁大總統邀請他出任廣東都督的好意之後,終於給了追隨他多年的陳璧君一個交代:舉辦了正式的結婚儀式。

接下來,夫妻結伴,返回了他闊別八年的故鄉,拜見兄長弟妹。

遠山含黛,流水涓涓,故鄉山水的寧靜和諧更是堅定了汪精衛遠離政壇的決心。

隨後,汪精衛攜陳璧君翩翩而去,前往法國留學。

主動放棄權力,對於多年來奔波世界各地、矢志不渝的三位革命先驅,固然是情非得已,但革命者最終選擇一條和平競爭的道路,豈非國家之幸、國民之福?

7月,驕陽似火,雖是北京一年之中最炎熱的時節,卻也是最流光溢彩的時節。

但這妖嬈的盛夏,卻趕不走袁世凱心頭的煩悶。

他這四個月的大總統,實在是做得焦頭爛額,南北黨爭讓他心力交瘁。

這時,參謀團隊給他出了一個主意,何不邀請孫中山和黃興這兩位民國革命元勛到北京共商國家大計,開誠布公,建立互信合作。

袁世凱瞬間就意識到了其中的價值所在。孫中山和黃興分別是革命黨的頭號和二號領袖,是享有巨大聲望的政治人物,特別是在臨時參議院中,同盟會的參議員更是唯孫中山和黃興馬首是瞻。要想化解目前的政治危機並打造一個各方認可的內閣,就必須要仰仗孫中山、黃興二人的支持和配合。

想到就做。袁世凱誠意十足,不僅派出了迎接專使,還讓「海琛號」巡洋艦到上海護航迎接。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對於袁世凱的盛情相邀,孫中山和黃興也不能不動心,何況孫中山還想與袁總統談談他的鐵路計畫。於是,孫中山和黃興聯名致電袁世凱,表示稍做準備便起程北上。

雖說孫中山和黃興接受了袁世凱的邀請,但是同盟會內部卻有不同意見,同盟會就「孫、黃是否應該應邀北上」分作了兩派。

穩健派支持二位大哥北上會晤袁世凱。他們說這次會談是英雄相見、巨頭相會,既能起到穩定政局的作用,也是民國未來的發展之福。

激進派則認為這是袁世凱設下的圈套,是為了禁錮兩位革命領袖,在這個敏感時期,革命領袖不應該深入虎狼之地,何況北京還鬧過兵變。

《民權報》也湊熱鬧,刊登了一幅非常有意思的漫畫,名字叫「行不得也,哥哥!」只見畫中的北京城頭張開大網,正要捕捉北上的輪船。

在這種情況下,孫中山仍舊力排眾議,他對眾人說:無論如何,我也不可失信於袁世凱。別人都說他不可靠,我倒要試試自己的眼光。

革命黨中有聰明人,眼見孫中山主意已定,便提出一條權宜之計:由孫中山先去北京打頭陣,而黃興則暫時稱病不去。如果孫中山發現北京沒有問題,那麼黃興的病就好了,也去北京;如果孫中山覺得情況不對勁,那麼黃興就繼續病下去。避免袁世凱將兩大革命領袖一網打盡。

好吧,就這麼辦。

在迎接專使的陪同下,孫中山與夫人盧慕貞、秘書宋靄齡等十餘人起程北上,一行人於8月22日下午抵達北京。

袁世凱給孫中山的接待禮遇規格很高,雖然不像現在某些央企動輒數億的招待費那麼誇張,但也很可觀:高大炫目的彩棚,雄壯的歡迎曲,夠分量的迎接代表——總統府秘書長梁士詒,壯觀的接站隊伍,還有天上地下獨一份的超級豪華金漆朱輪大馬車,軍警如林,人山人海,大家都爭相前來一睹這位仰望已久的革命領袖風采。

雖說孫中山對於如此高規格的接待頗不自在,但這樣隆重的禮遇還是令他非常滿意,也非常感動。

老袁同志在做人這一方面,那絕對是天下有數的高手。

本來按照安排,應該是第二天兩人才會談。可是老袁同志為了表達對孫中山的重視,在孫中山安頓好之後,強烈邀請孫中山當晚赴宴面談。

孫中山被袁世凱這種精誠感動,就真的去了。

袁世凱親自到廳前迎接。

這次偉人峰會氣氛非常熱烈。

在晚宴上,袁世凱為孫中山親自執盞,殷勤備至。

在致辭中,袁世凱非常誠懇地說道:「我盼望先生與克強已經很久了,今天克強未與同行,不能共聆偉論,實在令人遺憾。所幸先生惠然肯來,讓我感到十分欣慰。現在時局動蕩,邊警迭至,我又見識淺陋,能力有限,世凱謹代表四萬萬同胞感謝先生,還望先生不吝賜教、大力匡助!」

袁世凱的謙恭和馬屁相當到位,孫中山舒泰到了極點。

兩人在席間攜手攬腕,觥籌交錯,相談甚歡,相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