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順應商業發展的需求:錢幣鑄造業的調整 世上從沒有永久的賜福

沒人能想到幸運之神會陰差陽錯地降臨到「黃頭郎」鄧通的身上,鄧通的發跡是突然的,這也就預示著,他日後也將突然地失勢。果然,坐擁蜀地銅礦、富可敵國的鄧通因為得罪了太子劉啟,而最終在景帝朝被活活餓死。他的人生悲劇告訴我們:世上從沒有永久的賜福。

關於鄧通,不論是在《史記》還是《漢書》中,其人都被列入「佞幸」中。說到底他並非一個壞人,他的悲劇是劉恆的性格弱點造就的。

鄧通的划船技術高超,並因此在劉恆的宮廷中擔任了黃頭郎。黃頭郎就是宮廷中的船夫,因為古人按照五行學說認為土能克水,土的顏色是黃色,所以宮廷船夫的頭上都圍著黃頭巾。

有一天劉恆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他夢見自己的身體好像被一種慾望驅使,急不可耐地要上天去,可是幾經努力卻還是飛不起來。就在這時,有一個黃頭郎從劉恆身後猛推了他一把,劉恆一下子就飛到天上去了。劉恆下意識地回頭,想看看是誰幫助了自己,然而他卻沒有看清這個人的長相,只看清這個黃頭郎屁股以上腰帶以下的衣服上有個大窟窿,劉恆在心中暗暗記住了這一點。

第二天劉恆夢醒,起身就奔往未央宮西南蒼池上的漸台,他在上面仔細觀察著每一個黃頭郎,突然就看見了一個屁股以上腰帶以下的衣服上有個大窟窿的人。這一切簡直邪了門似的,因為這個黃頭郎遠看和夢裡那個人一模一樣。劉恆不禁大喜,趕忙喚得此人上前來詢問姓名,得知其人名叫鄧通。

鄧通就這樣陰差陽錯地發跡了,劉恆從此開始寵幸起了鄧通。當然,這一切都拜劉恆信奉鬼神所賜。不過筆者還是覺得,劉恆怕是有什麼怪癖,抑或是鄧通的長相有什麼奇特之處。只是憑藉一個夢就對一個除了划船啥本事沒有的人寵幸一輩子,這在今人看來也很費解。

或許是史遷遺漏了歷史的細節吧,先不管它,轉過頭來再說鄧通。

一開始,鄧通還是十分老實的。作為天子眼前的紅人,他很懂得獨善其身的道理,不太和外廷的大臣以及社會上的人來往。自古帝王總怕寵臣勾結朋黨,鄧通這麼做就是在表明忠心、撇清嫌疑。他甚至在劉恆給他批假的時候也老老實實待在宮中,劉恆一看,覺得這個人老實忠厚可以信任,於是給了他十多億的錢財,還封他做了兩千石的上大夫(一說為「太中大夫」)。

劉恆實在是一個人格分裂的人,按照史書的記載,劉恆建造一座露台連百金都捨不得花,而在賞賜鄧通時卻大手大腳,隨便就甩出了十億錢。鬼神對劉恆的影響真的有這麼大嗎?劉恆對鄧通的偏愛很極端,很匪夷所思。

鄧通原本就只是一個當船夫的料,國家大事對他而言真是一竅不通。儘管他不能夠給劉恆推薦人才,更不能幫著劉恆去處理國家大事,但鄧通懂得在皇帝面前謹小慎微、夾著尾巴做人,這其實是所有專制帝王都看重的一點。在帝王眼中,大臣可以無才能,但是不可以無忠心,鄧通深諳如何「低調」地討好皇帝,所以劉恆對他一直寵幸不減。

當然,極盡地討好可以被看作一種乞求。鄧通出身貧寒,所以格外珍惜劉恆對他的恩寵,放低身段只是他用來維護這種關係的做法,本質上講,鄧通討好劉恆的動機是單純的。

一次,劉恆讓一個術士來給鄧通相面,這個術士斷言鄧通日後一定會被餓死。劉恆聽後很不以為然,覺得自己能賜予鄧通一切,鄧通怎麼還會餓死呢?劉恆一賭氣,把蜀郡嚴道縣(今四川滎經)往北三里處的一座銅礦山賜給了鄧通。

劉恆此舉算是大手筆了,但是仔細想來,這種恩賜對其他人而言是很不公平的,別人會想,他鄧通沒才沒德憑什麼受到這麼大的恩賜?巨大的獎賞對低調的鄧通而言其實是一種隱患,如果鄧通能繼續低調下去,或許還有轉機,然而接下來的一件事由於鄧通做得太高調了,就為他日後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他得罪了太子劉啟。

有一次劉恆的身上長了一個大膿瘡,鄧通就經常給劉恆吸膿。這當然又是向劉恆表忠心的行為,大約鄧通演技高超,這麼噁心的事沒人會心甘情願去做,但鄧通就能很好地把心中的不快掩蓋起來,整天就是咕嚕咕嚕給劉恆吸膿汁。

劉恆被鄧通侍弄得很舒服,看到臣子對自己這麼忠誠,劉恆也被勾起了自己的心事,想到了自己的兒子劉啟。他問鄧通:「你說當今天底下誰最愛我呀?」

鄧通答道:「恐怕沒有比太子更愛您的人了吧。」

劉恆聽罷,大概在心中暗想:真的是這樣嗎?你鄧通對我這麼忠誠,我覺得太子都比不上你啊!

過了一會兒,皇太子劉啟跑來看望自己的父親。劉恆一看,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剛好讓他和鄧通做同樣的事情,藉此來考驗一下兒子的忠心。老子讓兒子吸膿,兒子當然不敢不吸,尤其老子還是皇帝,一不小心兒子就腦袋落地了。劉啟扭扭捏捏地給老爹吸完膿水,出門就聽說了鄧通經常給劉恆吸膿這件事,一下子全明白了,認為這一出是鄧通給劉恆提議的,此後一直在心裡記恨著鄧通。

事實證明,漢景帝劉啟是一個十分小氣的人。劉恆一死,劉啟登基,鄧通「太中大夫」的官位立刻被罷免了,一朝就淪為了無業游民,只能灰溜溜地回老家去。結果半道上,鄧通就被人揭發在國境線外鑄錢 ,鄧通最終被捕。劉啟在鄧通經歷了幾番審訊後,沒收了鄧通憑鑄錢而獲得的富可敵國的家產,而且也不知道劉啟是怎麼算的,還判鄧通欠政府好幾個億。

這下可就把鄧通難壞了。鄧通自己沒什麼本事,在文帝朝的時候為了避嫌也沒有積累人脈,所以等到他落到這步田地時,只有館陶長公主劉嫖本著厚待父親舊臣的想法偶爾給他送一些財物。但這些財物基本上都是剛到鄧通家門口就被官員沒收了,用來抵償債務。鄧通最後被弄得落魄不已,頭上連根簪子也沒留下,統統交了公。劉嫖沒辦法,只能常給鄧通送些飯菜,而且還是以「借」給鄧通的名義。即使如此,鄧通還是沒能熬住,最終死在寄住的人家裡。

鄧通之所以沒落下個好下場,關鍵是因為兩點。

第一,他出身貧寒且沒文化。這種背景的人一旦受到恩惠只懂得掏心掏肺地報答貴人,為人家做牛做馬地效忠,然而卻不懂得禮節,不懂得照顧其他人的感受。這就容易招來別人的嫉恨,特別是有文化有身份者的嫉恨,因為別人討好上級的時候身段無法放到他那麼低。

第二,他過分依賴劉恆。鄧通不樹立人脈,不廣結善緣,只以劉恆為自己的保護傘,這種想法太過單純和幼稚。他在政治上的天真無知在劉恒生前是表露不出來的,但一旦劉恆去世,長公主孤掌難鳴,鄧通自身又是一個毫無利用價值的人,自然會被新的統治者拋棄。更何況他本身就得罪過劉啟,政治上的孤立無援最終斷送了他的性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