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動蕩的政局與漢文帝的登基 未央宮的新主人

來到長安的劉恆感到壓力巨大,他要與心懷鬼胎的功臣集團機智周旋,還要時刻提防諸侯王的暗箭中傷。當政變事發,滴血不見,少帝劉弘下台的時候,劉恆明白,屬於他的時代來臨了。在公元前179年的十月初,未央宮迎來了新的主人。

宋昌走到渭橋時,遠遠就看見前邊陳平已經帶著百官列隊歡迎,於是趕緊調轉馬頭去告知劉恆。劉恆見到中央政府的一行人,立即下車向群臣作禮。他藉此維護了自己在群臣心中弱勢的形象,同時也圖一個好名聲,另外還要試探一下周勃等人的真實態度。

周勃此時神秘兮兮地來告訴劉恆,想和他說幾句悄悄話。周勃這個人到底是個大老粗,政治情商太低,這種緊張的場合下用這種私密的方式和人交談,誰敢去啊,劉恆當然不敢去,保不準周勃在暗處就有埋伏。

還好此時宋昌出來解圍:「有公事你就在大庭廣眾之下說,沒什麼好遮遮掩掩的,要是私事代王是不會搭理你的。」宋昌義正詞嚴。

其實潛台詞是:好事情你就趕緊宣布,想耍什麼花招還是趁早打消心思的好。

周勃在一旁來不及為自己的隱私權得不到保護而黯然神傷,便趕緊拿出御璽和符節。然而劉恆這時候並沒有接受,他這當然擺明了是在裝樣子。來都來了,不可能真心不肯當皇帝,只是突兀地接受天子的物品不合禮法。而且劉恆要樹立威信,憑什麼周勃說幹啥他就幹啥?不能由著周勃操控自己。於是劉恆冷淡地對周勃說:「這些事情等我們到了代國,在京城的驛館再商議。」說完便驅車離開了。

周勃熱臉貼上了冷臀部,秋意頓起,乍冷。

看見劉恆離去,眾人便趕緊上前去追。在代國駐長安辦事處內,丞相陳平、太尉周勃、大將軍柴武(一說陳武)、御史大夫張蒼、宗正劉郢客、朱虛侯劉章、東牟侯劉興居、典客劉揭等八位朝廷的核心人物一同行禮說道:「代王啊,我們幾個給您掏心窩子說真心話,劉弘哪裡是惠帝的兒子,那小毛孩根本不配做皇帝,我們和陰安侯、吳頃王后、琅琊王劉澤以及其他宗室、大臣、列侯、兩千石以上的高官商量過了,您是高皇帝在世的兒子中最年長的,對皇位那是當仁不讓啊。大王您莫要推辭,趕緊登基吧。」

劉恆心中暗喜,但為了合乎禮節,樣子不得不做,於是說道:「繼承高皇帝的宗廟事關重大,我無德無能,根本不配,你們最好還是和我四叔楚王劉交商量一下吧。」

大臣們當然不答應,繼續請求他登基稱帝,來來往往劉恆一共推辭了五次。劉恆推辭的時候要作禮,三次向西行禮,兩次向南行禮,假模假式地完成一套動作,最終作為群臣之首的陳平出來再次苦勸劉恆,劉恆才以「宗室、將相、諸王、列侯都認為我最合適,所以我不敢再推辭」這樣冠冕堂皇的說辭接受了功臣集團的請求。

劉恆要當皇帝,自然要住在未央宮中,可此時少帝劉弘還沒有被解決,他還佔著皇帝寶座呢。這時候東牟侯劉興居就主動向劉恆請纓,要和滕公夏侯嬰一同去打掃未央宮。明眼人都知道,這個「打掃」其實就是去解決少帝劉弘的問題。

劉、滕二人尋得少帝,告訴小皇帝說:「你不是劉家的人,不能當皇帝。」小皇帝倒是很聽話,立馬讓衛士們繳械了。

這時候跳出來一個宦官頭領,名叫張澤。此人可能是劉恆從代國帶來的人,主子當了皇帝,這些手底下辦事的人說話也變得底氣十足。有個別想要反抗的士兵聽完張澤的勸告,覺得代國君臣和功臣們勢大,乾脆繳械回家,反正他們心裡覺得誰當皇帝都一樣,只要管好老百姓就行。

滕嬰把劉弘安置在少府官署,然後由劉興居向劉恆彙報未央宮的情況。劉恆一行人進宮門的時候還遭到了侍衛長的阻攔,但一聽周勃的解釋,立馬散夥走人了,整場政變滴血不見。當天晚上,功臣集團就暗殺了惠帝的兒子梁王、淮陽王、常山王以及劉弘,以絕後患。

陳平、周勃此舉意味深長,按說他們早就應該把少帝解決了,功臣集團專門在劉恆入主未央宮後才向惠帝的兒子們下手,其實是為了避免弒君的罪名。

劉恆初到長安,儘管他發現功臣們都對他格外熱情,但這種熱情反倒引起了他的不安。在入主未央宮的當晚,他讓宋昌擔任衛將軍,一個人把持南軍、北軍的兵權,又任命張武為郎中令,宿衛宮廷。功臣集團根本沒搭理劉恆的這些小動作,畢竟他們真的沒有安什麼壞心眼,心想小孩子鬧就鬧吧,劉恆畢竟初來乍到,有危機感可以理解。

讓代國一系的人馬掌握了軍隊之後,劉恆才安安穩穩地做起皇帝。

《史記·孝文本紀》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記載劉恆的詔書,牛運震說:「孝文詔書,質古溫醇,居然三代之遺。而所行政事亦稱之,不徒為空言也。太史公於他帝詔令,多不載錄,而獨詳錄孝文詔令,蓋深有見於孝文者,亦以見太史公史體之嚴也。」(《空山堂史記評註》)說明劉恆的詔書很有文采,也有史料價值。所以司馬遷在其著作中著重摘錄了劉恆的詔書。劉恆入主未央宮的當晚就發了一道詔書,大意為:「制詔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這幾年來諸呂擾亂朝廷、陰謀叛逆,這些傢伙都想威脅我們劉家的社稷江山,多虧了各位王侯將相消滅了他們,讓他們得到了應有的懲罰。朕剛剛即位,現在要大赦天下,每個成年男子賞賜一級爵位,沒有成年男子的女戶每百戶賜一頭牛、十石酒,特批全國人民歡慶五天,可以聚眾飲酒。」

這裡面要解釋一個「集會權」的問題。我們今天的社會是禁止非法集會和遊行的,秦漢時期也一樣,在那時三人以上無故相聚飲酒是犯法的,需要罰金四兩。皇帝們都很敏感,他們總覺得人們聚在一起肯定沒好事兒,很有可能聚眾謀反,所以一律不準飲酒集會。

由此看來,劉恆在詔書中允許大傢伙兒趁著他登基的好日子聚眾喝酒,是開了非常大的恩了,這表現了劉恆的一種氣度,一種開放包容的氣度,同時也表明了劉恆將要對民間實施相對寬鬆的政策,這是「無為而治」正式出台的前兆。

劉恆自此開始了他長達二十三年的統治,儘管此時他身旁還有勢力龐大的功臣集團,然而這一切在劉恆看來都不是問題。劉恆執政初年,對功臣集團的政策就是「捆綁」,讓功臣們的利益和劉恆自己的利益掛鉤,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後期則是通過強迫列侯各自回到封國的辦法,將功臣與皇帝的矛盾轉化成王國與中央的矛盾。

除此以外,劉恆延續了呂后時期許多好的政策,比如減免酷刑、實施無為而治、尊奉黃老、鼓勵生產、放寬對工商業的管制、解放思想、鼓勵百家爭鳴、允許通過買賣爵位來增加人們和政府的收入等措施。

之所以要延續呂后時期的政策,首要的原因當然是它們暗合劉恆自己的治國思想,其次就是可以利用呂后的震懾力來威懾功臣集團。功臣集團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呂后。這個女人壓迫著功臣集團每個人最敏感的神經,她的陰影始終籠罩著每一個功臣元老,周勃等人的內心被深深打上了恐懼外戚的烙印。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劉恆作為一個成熟政治家的城府,以及整個漢帝國新政的氣象。

公元前179年的十月初七,劉恆拜謁高祖廟,二十三歲的劉恆正式登基,帝國幅員遼闊的版圖在他面前赤裸裸地展現著,漢王朝平靜政局下的暗流悄然涌動,內憂外患依然是這位新君不得不面對的局面。

真的能改變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