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日人民友誼的火花——日本芭蕾舞《祗園祭》觀後

在中國人民慶祝建國十五周年的歡樂氣氛之中,日本松山芭蕾舞團,帶著新的、歌頌「日本人民勝利歷史」的劇目——《祗園祭》,和其他的精彩劇目,在北京上演了。這些劇目的演出,發出了燦爛的中日人民親密友誼的火花,在中國觀眾的腦海中,永久不會磨滅。

松山芭蕾舞團,對於中國觀眾,並不是陌生的。這個年輕的、朝氣勃勃的、以「發揚日本獨特的表演風格,創作民族形式的芭蕾舞」為基本方針的日本芭蕾舞團,曾於一九五八年,帶著以中國新歌劇《白毛女》改編的芭蕾舞劇,應邀來中國訪問演出,受到了中國人民的熱烈歡迎。那時候,我和許多在場的中國觀眾一樣,一方面欣賞了松山樹子女士和她的夥伴們的優美剛健、表達了喜兒和大春以及他們周圍的人們的堅強不屈的反抗鬥爭精神的精彩表演,一方面從心裡深深感謝松山芭蕾舞團的藝術家們,把這段中國人民鬥爭的故事,用芭蕾舞的形式和技巧,在舞台上向日本人民痛快淋漓地作了介紹,這對於促進中日兩國人民的互相了解和敵愾同讎的友誼,是有多麼大的貢獻呵!

《祗園祭》這個劇目,在我也不是陌生的。去年冬天,我參加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日本的時候,在東京曾觀看了日本《祗園祭》的演出。《祗園祭》起源於九世紀前後,是日本京都八坂神社舉行的一年一度的賽會,彩車遊行是祭祀的主體,此外還有種種形式的民間舞蹈。這些舞蹈可以把分散的勞動人民聚集團結起來,構成一股聲勢浩大的群眾力量。而彩車遊行也被當時(十五世紀)的壓榨人民的統治者,看作是人民的示威遊行。於是他們頒布八項禁令,舞蹈也在被禁止之列,《祗園祭》也因而中斷了。日本京都廣大勞動人民,聯合起來,抗捐抗稅,並且決定恢複《祗園祭》。劇情的發展,是從木匠新吉和他的同伴們偷偷地製作彩車開始,以農民起義軍和市民群眾聯合鬥爭戰勝了統治者的捕快們,受傷的木匠新吉堅強地屹立在彩車上,群眾拉起彩繩,在雄壯的樂聲中彩車開始前進而結束。

我對於芭蕾舞技巧是個外行,但是從舞蹈和音樂以及演員們的表情中,也能夠看出這出舞劇所要表達的、只有通過鬥爭才能獲得和平的主題思想,它顯示了人民群眾為反抗壓迫、建立自己幸福生活而團結鬥爭的巨大力量。松山芭蕾舞團的藝術家們,在「為人民服務、為革命服務」的創作目標下,在芭蕾舞的基本規律的基礎上,巧妙地把芭蕾舞的形式和技巧,和日本當時的人民鬥爭、人民生活和民間舞蹈很自然揉合在一起。這裡有優美的抒情和舞蹈,如鈴舞,插秧舞,花笠舞等,都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和人民生活緊密地結合著;也有雄壯的鼓舞人心的舞蹈,如火炬舞,憤怒舞和奮起舞等,表現出廣大勞動人民團結起來,為反抗壓迫而鬥爭的勇敢堅強的氣魄!

在舞蹈和音樂的民族化方面,我是說不出什麼理解的,而在克服穿著日本服裝表演芭蕾舞的困難方面,我卻有著很深的欽佩。在東京看《祗園祭》演出之前,我曾想到:端嚴而緊稱的日本婦女服裝——厚重的腰帶、寬長的袖子和緊束在身上的長衣,怎樣能得心應手地跳起輕盈飄忽的芭蕾舞呢?後來我看到台上的女演員們的服裝:寬長的袖子改短了,一條細仄的絲帶代替了厚重的腰帶,衣服也改短了,右底襟像褲管似地掖在右腿下面,左襟卻飄拂著,跳起舞來,顯得輕便飄揚,具見出處理的匠心。

作為一個住過日本,又訪問過日本多次,親眼看到日本人民在美帝國主義壓迫下所受的苦難和日本廣大人民的反美英勇鬥爭的人,我坐在台下,觀賞著松山芭蕾舞團的精彩表演,心中止不住起伏著波濤般的激動!我知道松山芭蕾舞團正在創作著日本人民反對美帝國主義軍事基地鬥爭的作品,我熱烈地希望能早日通過松山芭蕾舞團藝術家的出色表演,把日本人民波瀾壯闊、如火如荼的反美愛國鬥爭的現實,帶到中國人民的眼裡、腦中來,加深中日兩國人民為反對美帝國主義、保衛亞洲和世界和平而共同鬥爭的戰鬥友誼!

祝松山芭蕾舞團演出成功。

(本篇最初發表於《大公報》1964年10月6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