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成功解碼:零距離接觸全球商界領袖 第二十六章 個人魅力:商海逐浪享譽全球

在日本企業界,松下幸之助的名字是具有永久魅力的,這與他傑出的財富業績和先進的管理理念相關。因此他無愧於「經營之神」、「管理之神」的稱譽。

——美國《時代》周刊

在日本的企業家中,松下幸之助無疑建立起了一座豐碑。他不但創立了一個神話般的企業,而且提出了一套具有普遍意義的經營管理哲學。從少年輟學轉當學徒工開始,他一步步摸爬滾打,在商海中走出了自己的一條獨特道路。松下幸之助的管理思想,同他的成長經歷密不可分。如果沒有實踐中的錘鍊,就不可能產生松下幸之助的經營之道。商海中獲得成功的企業家雖然不計其數,但能夠提煉出經營之道的企業家卻寥寥無幾,能夠成為眾口一詞推崇膜拜的「神聖」級別人物,則只有松下幸之助一人當之無愧。在當代日本實業界,有「經營四聖」的說法。所謂「經營四聖」,是指索尼的創始人盛田昭夫、本田的創始人本田宗一郎、京瓷的創始人稻盛和夫和松下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在這「四聖」之中,松下幸之助獨佔鰲頭,被譽為「經營之神」。

1918年,松下幸之助以100日元、3名員工起家,創建了松下電器製造所。之後,經歷80多年的發展,松下電器成為了世界500強巨型企業之一。松下幸之助不僅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管理大師、經營之神,更是一個人生智慧的大師。在成功學領域,松下幸之助是與戴爾·卡耐基、拿破崙·希爾齊名的世界三大成功學導師之一。他的名字,已經不僅僅是個稱呼,而是一種精神的象徵。他一生共出版了60多種著作,累計達數百萬字。他的著作被譯成英、法、德、中等二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在世界廣泛流傳。

如今,松下的管理哲學與經營智慧,已經在商界普遍開花結果。而松下幸之助的人格風範與人生哲學,也早已成為世人學習的典範。

年輕時,松下幸之助沒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年僅9歲就被送到一家火盆店當學徒工,火盆店倒閉後又去五代腳踏車商店當學徒工,幾經輾轉到大阪電燈公司工作。以其背景和最初經歷,如果按部就班,松下幸之助至多在一個中等公司中謀求一個穩定的生計。

但是,由於當時大阪電燈公司經理不願採納他提出的生產新型電燈插座的建議,松下幸之助毅然辭職,決定自己生產這種產品。1918年,100日元起家的松下電器公司成立了。

從一開始,松下幸之助就非常重視公司和員工的關係,他在公司內部公開經營數據,實施透明化經營,即使現在,這都是個非常大膽的做法。

20世紀30年代中期,松下幸之助在公司內提出7個指導性精神:品質,公正,團隊合作,努力工作,謙遜,社會意識,感恩心情。這是屬於松下幸之助的領導藝術:從日常領悟出發,堅持不懈與員工溝通,由此強化公司凝聚力,並使其在每個工作環節中得以落實。這一點,是當年松下公司或者說日本企業集體振興的原因之一。

順著這條思路,30歲時,松下幸之助創造了50年後世界上的許多大公司仍在沿用的經營理念:首先創造優秀員工,然後是製造電器的公司。在西方,這被稱為「以人為本」。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松下幸之助有感於當時日本社會的局面,進一步發展出注重顧客、交貨速度、產品質量、協作精神,以及向員工放權的公司文化。同時,在公司內推行「堤壩式經營」的觀念,在部門之間建立調節機制,保證穩定發展。松下公司迅速擺脫戰爭陰影,20世紀50年代末期,已成為受世界矚目的消費類電子產品生產商之一。

40歲之後,松下幸之助逐漸成為一個商界領袖,他的領導思想促進了日本現代商業精神的形成。

晚年的松下幸之助超越了原有的企業家身份,對公司與社會關係的思考日益深入。56歲,他提出「厚利多銷」之道:透過合理化經營,得到合理公平的利益,再把利益公平分配。他堅信,這才是社會和公司共同繁榮的基礎。這個理論提出10年後,經過深思熟慮的松下提出辭去公司董事長的職位,守望公司的成長。

晚年的松下幸之助搜索更多的是人應該有的生活態度,他以自己大半生的人生經驗總結出以下幾點。

(1)人應該具備服務社會和貢獻社會的精神,也就是要創造好的東西,創造有價值的東西,並以社會繁榮和發展作為個人生存的莊嚴使命。如果只是為了飯碗和個人的榮辱而工作,這種思想極其狹隘。生活和工作的目的解決後,還有需要注意的問題,就是為了同一個目的抱有合作的態度。

(2)真正有用的人都是對工作十分熱心、盡職,並且有熱情的人。有熱情才有生命力,這樣的人就會受到大眾的歡迎和信賴。相反,有些人的確有知識,但缺乏熱情,對生活對工作抱有冷漠的態度,往往一事無成,他們的知識總處於一種封凍的狀態。這種缺乏熱情的生活,是蒼白的。

(3)「盡人事而聽天命」,松下幸之助認為此乃至理名言。他說:「我從9歲開始工作,已經工作59年了,在漫長的歲月里,曾經遇到各種困難,其中也有兩三年的時間,可以說遇到了大事或者說是難以逾越的障礙,如果那時我不是那樣看待問題而張皇失措,也就不會有今天的我了。

「遇到困難時,我自己從不悲觀,坦然地面對逆境,無論是身體上的疾病,還是事業上的重大困難,每一次我都承認命當如此,無須多加考慮——這就是『聽天命』,同時我又盡了最大努力想盡一切辦法去爭取成功——這就是『盡人事』。這樣做,我就心安理得了。」

松下幸之助是一個善於冥思的智者,在他深邃的眼中能讀出獨到的人生智慧。他認為:「人的生存意義不在於掙多少錢,而在於你為你的民族做了多少事。」松下幸之助一生追求的是如何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如何幫助更多的人得到幸福……工作的本身如果是對的,是對社會有益的,金錢會自然而來。松下幸之助信仰的是這樣的因果哲學:有了高尚的理想,其餘的一切自然會水到渠成。

松下幸之助認為經營者除了促進社會繁榮外,還必須存有使部屬滿足、快樂的心愿。身為主管,都應該有悲天憫人的胸懷,而不是對部屬不加愛護的暴戾之氣。

悲天憫人是佛家的一種道德要求,倡導對人、地、物都懷有同情心,不論你從事什麼職業都是如此。經營者為了達成企業的使命,往往要指使很多員工為我們工作,這些人有權利要求從職務和工作中感受到幸福和快樂。

當然,悲天憫人的胸懷不是說對一切事物都以溫和的態度處理。對於做錯事的員工,同樣要嚴厲地責備;對錯誤的行為,要斷然地予以糾正。如果為了私情,故意隱匿處分,不只是誤解了悲天憫人的真諦,到頭來反而害了部屬,這就是濫用了愛心。因此,只有凡事以大局正義為前提,該處罰時處罰,該獎勵時獎勵,才能算是了解悲天憫人的真正意義。

身為主管,懂得悲天憫人,自然能竭盡心力地去愛護部屬,而部屬了解上司的這種寬厚胸懷後,對於因錯誤受到懲罰,自然也能夠心平氣和地接受,而且能真正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因此,要想成為受部屬尊重的上司,悲天憫人的心胸是不可缺少的。

松下幸之助的成功是因為他那種融合了東西方雙重智慧的治理方式,不是因為壟斷經營、技術領先……他將東方人的家族觀念融入到了西方的先進管理體系中,創造出了「事業部」、「終身僱傭制」、「年功序列」等一系列影響世界的管理制度。松下幸之助這種「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使他手下的員工都把自己看做是公司的主人,因而具有了難以想像的團隊理念和奮鬥精神。

營造和諧的公司氣氛,是松下幸之助精神的重要內容。松下幸之助認為,沒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就談不上精誠團結。相互扯皮,扯不出企業效率。

高懸在各工廠、各事業部、各關係公司的「松下七精神」,涉及人際關係的就有3條,即光明正大精神、團結友好精神和禮節謙讓精神。可見松下幸之助對養成良好人際關係的高度重視。

松下幸之助說:「大家都推心置腹,坦誠相見,互相了解對方的長處和短處,懷著這樣的心情與周圍的人相處,是合作共事、順利前進的重要保證。」

遠道而來的地方子公司經理,在彙報完工作後,常有一種忐忑不安的心理,擔心自己的工作經不起「經營之神」的檢驗。事實上,松下幸之助並不是愛挑毛病的人,他總是先以讚賞的語氣對經理們的工作加以肯定,然後再指出今後工作中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這正是松下幸之助的談話藝術。

最使地方經理感動的是松下幸之助請客。按道理來說,這應該是公司業務,公司請客才是正當道理。而松下幸之助則不然,他喜歡自掏腰包,將經理們請至家中,家宴招待。在這種家庭氛圍中,松下幸之助與經理們的關係就不再是一般的上下級關係,而是「親朋好友」的關係,松下幸之助的用意之深令人嘆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