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任正非與華為的那些事兒 第一章 神龍見首不見尾,任正非是何許人

磨礪者,磨難中得到砥礪也。磨難同時也是磨練,它在消耗大量體能、創傷創痛身體的同時,也鍛煉人的體魄,錘鍊人的意志。從某種意義上講,磨礪是一種文化,磨難則是一種財富,少年磨礪和磨難尤為如此,而這種文化和財富的積累過程,總讓人回味。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幾筋骨,餓其體膚……」。它道出了一個真理,一個成功的人士,必定在其成長的時候經受過多次的苦難,得到了多次的磨礪。如:周文王被而演《周易》,孔子不得志而作《春秋》,屈原被逐放而作《離騷》、左丘明失明而作《國語》,孫臏受害而編《兵法》,韓非被囚而作《說憤》,蘇軾經歷「烏台詩案」的貶謫,留下萬古的詩篇《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這些成功人士所經歷的遭遇,非一般人能所忍受的,但他們憑藉著驚人的意志,排除萬難,最終名留史冊,供後人學習。因為磨礪,生命的光彩怦然而現;因為磨礪,人們更加成熟,成就了自我;因為磨礪,磨去了年少輕狂的稜角和愛衝動鋒芒。

1944年出生的任正非,從小就經歷了戰爭與貧困的折磨。任氏兄妹7個,加上父母共9人,生活全靠父母微薄的工資維持。當時家裡每餐實行嚴格分飯制,以保證人人都能活下去。任正非上高中時,常常餓得心慌,也只能用米糠充饑。他家當時是兩三人合用一條被蓋,破舊被單下面鋪的是稻草。他高中三年的理想只是吃一個白面饅頭!可以想見,任正非青少年時代是在怎樣的貧困中度過的。生活的艱辛以及心靈承受的磨難,成就了少年任正非隱忍與堅定的性格。他感慨:「我能真正理解活下去這句話的含義!」

任正非能夠成為一個行業的巨頭,與他小時候經受的苦難和磨礪有著極大的關係。

任正非,一個叱吒全球的人物,他是哪裡人居然不為人知,這不是很奇怪嗎?如果不是他的《我的父親母親》,這一切還都是謎。任正非在文中說,他的老家是貴州浦江,但沒有具體說是浦江哪裡。浦江那麼大,究竟哪裡才是他的老家呢?

一些有心人決心揭開這個謎底,到浦江去尋訪。但是尋訪了一天,依然沒找到答案。正所謂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與一位老鄉交談的時候,意外得知任正非的老家是浦江縣黃宅鎮治平片任店自然村。據說,為查證任正非的老家的詳址,浦江有關部門用了兩年時間。

這些人馬不停蹄立即趕往任店村。在那裡,他們遇到了任正非的堂哥任希平。通過交談得知,浦江姓任的人不多,是祖上從東陽遷移過來的,姓任的在浦江主要分布任店等5處。浦江有關部門曾到他家了解任正非的情況,但任正非出生於貴州安順鎮寧縣,從小就不在浦江,任正非的父親1944年離開老家後,就一直沒有回來過,也沒把他們在貴州的情況告訴老家人,他們自然不知道任正非的父親就是任摩遜,於是回答不知道有這個人。後來,有關部門又一次來調查時,說到任正非的父親是任摩遜,屬狗的,在貴州工作了很長時間。這時,他妻子才想起以前伯母(任摩遜的元配夫人,一直在浦江生活)經常說起伯伯是屬狗的。

原來,由於戰爭逼近,任摩遜就職的兵工廠後來遷到了貴州桐梓。在貴州,他和任正非的母親程遠昭成了家。任摩遜比程遠昭大17歲,當時結婚時任摩遜34歲,程遠昭17歲。兩人育有二子五女,任正非是老大。目前,任正非和弟弟任樹錄分別任「華為」的總裁和總監,任正非還有兩個妹妹也在「華為」工作。

任希平說,任正非的父親叫任摩遜,出生於浦江,但一生中大多數時間在貴州從事教育工作。

據任氏宗譜記載,任正非的父親字摩遜,1910年11月16日出生,1934年畢業於北平民大經濟系,1934年至1935年在浙江定海水產職業學校任教,1937年至1944年在412工廠(兵器廠)會計處任會計,由於他在北平民大求學時參加了共產黨,在日偽勾結反共時期被嚴加追捕。

1944年,任摩遜送家眷回鄉定居,但國民黨特務隨即跟蹤而至,結果誤捉了他人。第二天,他裝病托村裡人用皮龍(類似於轎子)抬到鄭家塢火車站,就此悄然離鄉,直至1995年5月才攜妻回過浦江。當年6月,仙逝於貴州。

至今還在世,今年97歲的任店村人任成紐當時就是抬皮龍的人之一。

任希平說,他們的祖父任三和是腌火腿的大師傅,在當時的浦江遠近聞名,家境也很不錯。任希平一家現在住的是一個四合院,院子里的門窗都雕了花。任希平說,前幾年用松樹做的門、窗、「馬腿」等都被白蟻蛀光了,現在剩下的只有杉樹的雕花門窗了。為了雕這些花,據說他們請花匠做了整整三年。

據任店村人說,任正非父親在浦江娶過兩個老婆,最早的一個是分娩時去世的。和第二個老婆吳氏結婚後,生下一子一女,任正非同父異母的哥哥已於上世紀90年代去世,還有一個嫂子在浦江。

早年,有一位和任摩遜一起在貴州工作的浦江人到任店探親時,說起過任摩遜。當時,浦江老家還派人去貴州找任摩遜。任摩遜一直每個月寄10元生活費給老家的元配夫人,直至文化大革命他被關進牛棚。

1995年,任正非陪父母到浦江時,逛了浦江縣城,在塔山公園拍了照片作留念,但沒有回任店老家。對此,浦江任店老家人估計,任正非父親不回老家,自有他的難處。任正非到浦江僅此一趟,那回陪父親回浦江,是為了卻老人家的一大心愿。至於任店,任正非一趟也沒去過,任正非的兩個妹妹任淑紅和任正黎也多次到老家探親過。她們認為,任正非在任時基本上沒時間去老家的,可能要等到退休以後了。

至此,任正非的籍貫及家庭情況才水落石出,祖籍是貴州東陽,後遷徙到浦江縣黃宅鎮任店村。任正非出生及長大的地方是貴州安順鎮寧縣。任正非的祖父任三和,是浦江遠近聞名的腌火腿的大師傅。父親任摩遜大學畢業,共產黨員,曾在貴州某兵工廠會計處任會計,後從事教育工作。母親程遠昭,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任正非兄弟姐妹7人,他是老大。

任正非的家族並非文化世家,爺爺任三和是做金華火腿的鄉間廚師,他的子女們除了任正非的父親任摩遜外都沒有讀過書。任摩遜1910年出生,由於執著要求才獲准讀了書,也是家中唯一一個讀過大學的文化人。1931年任摩遜進入北平民大經濟系就讀,在求學期間正值日本入侵東北,救亡運動高漲,和很多熱血青年一起參加了共產黨的外圍組織。由於父母相繼病逝,1934年任摩遜差一年沒有讀完大學,回到老家後曾在職業學校任教。

抗日戰爭時期,任摩遜在同鄉的介紹下到位於廣州的42廠任會計,這是一家生產防毒面具的兵工廠。他身在兵工廠卻認同共產黨的觀點,積極宣傳抗日,組織讀書會,引起了國民黨特務的注意,後來讀書會中有相當多的人解放後成為高級幹部。由於戰爭,工廠經廣西輾轉遷到貴州桐梓。1944年任摩遜送家眷回鄉定居,避開特務追捕後悄然回到貴州,自此長期在異鄉生活,直到1995年才回到闊別半世紀的家鄉觀光,不久去世。

在貴州,任摩遜和任正非的母親程遠昭結了婚,育有二子五女,任正非是老大。1944年,任正非出生於貴州安順地區鎮寧縣山區。這裡屬於喀斯特石灰岩地形,風景優美,著名的黃果樹大瀑布就坐落在那裡,然而經濟非常落後。

任摩遜沒有與共產黨地下組織建立聯繫,但政治立場上一直站在共產黨一邊。貴州解放後他加入土改工作隊進入貴州少數民族山區,冒著冷槍開展工作,後又參與籌建學校,擔任了多年的專科學校校長。在此期間,他不計較升降得失,拚命工作,完全把學校當成了自己的家。工夫不負有心人,學校的教學質量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升學率達到了90%多。他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中去,一干就是幾十年,培養出了不少優秀幹部,而他自己依舊地位卑微,但是他從來不計較什麼。

任摩遜非常愛好讀書,喜歡獨立思考,稍有空閑就給孩子們講一些科學家和文化名人的故事,並鼓勵孩子們努力學習,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

雖然任摩遜較早參加進步活動,但因為自己的非無產階級出身和在國民黨兵工廠干過並不受信任,歷次政治運動中都要接受改造,反覆交代思想問題,直到1958年才被批准入黨。

任正非的母親是中畢業後,做了一名很普通的鄉村教師,除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外,還堅持自學,最後被評為中學高級教師。她的學生中有不少是省、地級幹部和優秀專家,他們對任母的教學責任心印象深刻。

任母一生陪伴丈夫在貧困山區從事教育事業。夫妻倆謹言慎行,埋頭忘我工作,以至於無暇顧及孩子。

任正非的父母是處於當時社會底層的學校教員,無法給予孩子財富和事業上的幫助。他們留給孩子的是對知識的熱愛,以及為人父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