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願景篇 讓小資本成長為巨鱷 第二十一章 資本擴張,基業長青

資本擴張是指在現有的資本結構下,通過內部積累、追加投資、吸納外部資源即兼并和收購等方式,使企業實現資本的規模擴大。它對社會經濟的高效運轉,對社會資本的有效利用,對企業的生存、發展都起著毋庸置疑的重要作用。中小企業要想在現代市場經濟環境下取得長足發展,必須採取吸引民間或社會資本入股、合夥經營,甚至採取上市融資的方式進行快速資本擴張,為企業發展和包括貸款在內的外部融資奠定堅實的基礎。

企業的融資方式,大體上可分為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兩類。不同企業融資方式的選擇,是企業在一定的融資環境下理性選擇的結果。

所謂內源融資,是指公司經營活動結果產生的資金,即公司內部融通的資金,它主要由留存收益和折舊構成。是指企業不斷將自己的儲蓄(主要包括留存贏利、折舊和定額負債)轉化為投資的過程。內源融資對企業的資本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和抗風險的特點,是企業生存與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事實上,在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內源融資是企業首選的融資方式,是企業資金的重要來源。

例如,美國非金融企業近20年來內源融資占企業全部資金來源的比例一直在65%以上,1991年更是高達97%;而日本在1970年只有約30%的資金來自企業內部,到了1985年此比例迅速上升到了70%。日本企業從外源融資為主向內源融資為主的轉變,在國際上被認為是「日本工業成熟和獲利能力增加的證明」。

但回到我們自己身上時,你會發現,我國企業內源融資嚴重匱乏,自我積累能力低下,還不及日本20世紀70年代的水平,與西方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則更大。此外,我國企業的資金結構不僅表現為過分倚重外源融資(佔70%以上),而且表現為在外源融資中過分倚重銀行貸款(占外源融資的80%以上),這種狀況直接導致了企業的高負債率(1997年國有企業的平均負債率高達64.82%)。事實上,企業的融資結構直接關係著企業的經營效益和抵抗風險的能力,內源融資不足將嚴重束縛我國企業的自我發展能力,給我國企業的長遠發展造成極大的障礙。

案例:拒絕風險投資的用友

成立於1988年,最初註冊資本僅為5萬元的用友公司,在十年之後的1999年,註冊資本為人民幣7500萬元。又過了十年之後的現在,它已經進入全球軟體業的50強,成為一家世界級的軟體企業。這家曾經也是小資本創業的公司,是怎樣在短短二十年間把雪球滾到這麼大的?

1991年的用友公司,面對200餘家大大小小的財務軟體公司的競爭,把提高市場佔有率作為其首要戰略目標。事實證明這個決策是對的,連續三年,用友公司的營業額和營業利潤都以60%的速度增長。終於,用友要考慮上市了。這時候,就要面臨融資問題。

由於這一時期的用友,經營風險已經大為降低,而發展前景不可限量,投資價值遠遠大於傳統行業的成熟企業,所以國內、國際的資金不請自來,形成用友公司被資金追趕的局面。半年之內來訪的就有幾十家之多,有海外的也有國內的。但是,用友沒有接受這樣的投資,因為用友高層經過分析認為。用友已經度過了需要風險投資的創業期,這類投資對用友上市地位和發行價格也不會有所幫助,所以接受風險投資的意義並不大,用友完全可以獨立上市。

他們當然不是盲目自信。由於經營已經有一段時間並且初具規模,與供應商和經銷商有了固定的合作關係和一定的話語權,用友有條件通過應付賬款和預收賬款佔用上下游的資金來積聚一筆可觀的流動資金,這筆資金對用友進一步擴大經營規模作用良多。而且,用友創造了可用於擴大再生產的盈利。這部分由留存利潤轉化的內源融資數額,標誌著企業經營進入健康的良性循環,企業有能力僅憑內源融資生存和發展。

最終,用友拒絕了融資成本最高的風險資本投入,平穩地度過了由於規模擴大而帶來的企業「青春期綜合症」,直接沖向了中國資本市場這條跑道,沖向自己光輝燦爛的明天。

案例分析:用友為什麼會拒絕風險投資呢?誠然,風險投資、銀行貸款、股票上市和發行債券這些外源融資具有高效性、靈活性、大量性和集中性的優點,但過多的外源融資會增加企業的負債率,使企業控制權分散化,加大企業的經營風險。而內源融資的原始性和自主性能夠減少企業對外界的依賴,降低外部環境對企業經營的影響,提高企業的自我發展能力,也能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更能降低企業經營風險。所以,實力雄厚的用友會做出內部融資的決定。

前面已經說過,目前我國企業融資的現狀是過於依賴銀行貸款、股票上市等外源融資方式,卻普遍忽略了進行有計畫的自我積累即內源融資,沒有在資金供給上掌握「主動權」。

那麼,企業該怎樣做呢?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具有內源融資能力呢?

內源融資主要由留存盈利、折舊和定額負債構成。留存盈利是提取公積金和未分配利潤形成的資金,具體方式是企業的當期利潤不分配,或向股東發放股票股利而不發放現金股利。

折舊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固定資產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有形和無形的損耗,它通過銷售收入分期收回。折舊不增加企業的資金規模,但能夠增加企業當期的現金流量。

定額負債是根據現行財務制度結算程序暫時保留在企業內部的一部分經常性的延期支付款項,主要包括應付工資、應付福利、應交稅金、預提費用以及其他應付款等。雖然定額負債不屬於企業所有,但短期內它總是穩定地存在於企業中。因此,企業可將其作為短期流動資金充分利用。

由這些內源融資形成的方式可知,留存盈利要求企業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折舊要求企業資產中固定資產所佔份額較大,定額負債與相關法律和核算制度有關。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內源融資方式。

企業完全依靠自有資金來經營,不存在籌資風險,這在企業經營上是穩妥的,但也是不可能的。一來企業不可能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金來源;二來當有發展機會時,為穩健而拒絕借款則會顯得過於保守,所以企業應該學會「借雞生蛋」,利用負債經營。不過不管怎樣,負債經營肯定是有風險的,盲目借款擴大生產也是不可取的。所以,掌握分寸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企業負債經營要受金融市場的影響。金融市場的波動,如利率、匯率的變動,會導致企業的籌資風險。因此,當企業主要採取短期貸款方式融資時,如遇到金融緊縮、短期借款利率大幅上升,就會引起利息費用劇增、利潤下降。更有甚者,一些企業由於無法支付高漲的利息費用而進行破產清算,這些風險都是必須提前防範的。

案例:轟然倒下的超同公司

2004年l1月,對於浙江超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吳李明和兩千多名員工來說,是一個痛心的日子,他們辛苦經營的公司關門了。公司的一些固定資產已經易主,有的財產被法院查封,有的廠房「鐵將軍」把門。

超同公司創辦於1984年,創建20多年來,一直從事化纖行業,主要生產丙綸長絲、滌綸長絲等化纖產品,屬於同行業中起步較早,持續做化纖時間較長的企業。l999年,超同公司進行了股份制改造,由原先的鄉辦企業改為民營股份制企業,由公司董事長吳李明控股,集團下轄超同科技、海鹽超同、富華合纖、陽光聚酯4家子公司。公司改制的當年,便實現銷售收入6億多元,贏利4000多萬元。在此後的幾年裡,超同公司的銷售收入一年一個新台階。這期間,超同公司以其高達l6億元的年銷售收入,成為浙江省「小巨人」企業,在全省化纖行業中排名第二位,在全國同行業的排名第十七位,一躍躋身先進的行列。正當超同公司飛速發展之際,卻令人意想不到地倒下了。是什麼原因使超同公司轟然倒下的?

從表面原因看,是幾家銀行相繼從超同公司抽走了大筆資金,使超同公司的資金鏈斷裂了。但翻開超同公司的成長史就會發現,這個公司最初靠l00萬元資金起家,隨後不斷擴大,這裡面成功的要素之一,就是公司董事長吳李明在多年的實踐中,得出了一個做大企業的「秘訣」,那就是將企業賺到的錢用於固定資產再投資,進行企業擴張,而將銀行的貸款作為企業的流動資金,形象地講這叫「借母雞孵小雞」,準確地講叫「借錢生錢」。就這一招,讓吳李明痛快「玩」了十多年,但最終卻引火燒身。

超同公司曾向中行、農行、工行、廣發、招商、光大、華夏、商行等銀行合計貸款3億多元。其中一部分是以固定資產作抵押,另一部分則是以庫存作抵押。2003年年底,廣東發展銀行首先抽走了超同公司的3000萬元貸款資金。2004年4月,廣發銀行抽走了超同公司的所有資金。隨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