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中國與世界經濟 第十三章 人民幣、美元的未來與中國在國際金融新秩序中的角色

在2009年4月召開的G20倫敦峰會是中國參與國際事務的重要里程碑。這次會議上,中國提出若干新設想,規劃全球金融體系改革並促進形成一系列重要的國際合作。中國展現出不同於人們以往印象的嶄新姿態,積极參与國際事務,有自己的主張,並且明確地表達出來。此次會議對中國來說是個裡程碑,但還只是個開始。

峰會召開前數周,中國人民銀行行長、財政部長及其他一些政府官員發表的系列講話涉及國際金融經濟領域的廣泛議題。例如,周小川行長在峰會前夕發表的文章,在國內外引發了一場關於美元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的大討論。文中大部分想法近年來在中國國內已被普遍提及,卻是第一次在國際上公開提出。在一定程度上,這體現了中國對自身經濟的信心,同時對長期的國際規則事務領袖美國能否勝任工作失去了信心。中國舉國上下對外匯儲備因美元持續走弱而遭受損失心憂不已。

本章我們將聚焦G20倫敦峰會以及中國在會議中提出的主張,由此了解中國希望建立怎樣的國際金融新秩序。中國提出的建議包括建立一套新的監管體系,採取新的方法監控各國經濟政策動態,以及對國際儲備貨幣的新設想,同時還包括希望人民幣發揮更大作用的願望。不過,以上提議中沒有哪一條能輕而易舉地成為現實,有些甚至在我們有生之年都很渺茫。因此,找出哪些計畫切實可行很重要。這裡,我們需要明白兩點:其一,國際金融體系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會在一天內就改變。這是一套極其複雜的系統,包含很多國家、地區和市場參與者之間的多重承諾,並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中國崛起為世界經濟的重要力量,必然意味著變革的到來,但這種變革還必須經過與其他國家的協商,順應其他成員的利益,並得到市場的認可,而這些都需要時間。其二,儘管美國當前的經濟政策以及美聯儲的印鈔行為招來諸多非議和不滿,但現有國際金融體系已歷經數十年的考驗。最重要的是,中國也從中受益匪淺。過去幾年來,IMF向陷入困境的國家提供援助,穩定了中國的出口市場和原材料進口市場。中國的大量外匯儲備可以投資於一個相對安全的市場,那就是美國債券市場。如果美國債券市場規模沒有那麼大,中國就只得投資於黃金或其他實物資產,不僅將承受更大的市場風險,還得不到利息收入。最重要的是,中國受益於開放的國際貿易體系,而這正是在美國支持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建立起來的,也是當前國際金融體系所支持的。在開放的世界貿易環境下,中國出口行業才得以向美國消費者出售大量商品,獲得財富。

因此,在對當前危機帶來的問題感到沮喪之前,我們需要認識到開放的全球經濟對中國有利的一面,一味求變也是有風險的。

2009年3月,中國政府帶著若干目標踏上G20倫敦峰會之行。這裡,我簡要地列出中國希望在峰會上達成的各項目標,然後給出我對這些目標的理解。中國政府的目標包括:

1.尋求發達國家對世界經濟提供更多刺激。在G20峰會前,財政部長謝旭人表態稱主要發達經濟體需要採取措施刺激全球需求,而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經濟體則應更多關注提振內部需求及就業,並致力於發展自身金融市場。換句話說,中國希望確保全世界不要單指望中國來拯救全球經濟。

2.提高國際金融市場監管水平,推進IMF和其他國際機構間的協調配合。謝部長也呼籲加強對場外交易金融產品以及投資銀行、對沖基金、「特殊目的實體」等「類銀行金融機構」的監管。中國似乎認為,具有系統性風險的金融產品和市場都需要納入監管範圍,這一點也與其他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看法一致。謝部長還贊成將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納入監管,後者的失職也是導致此次危機產生的原因之一。

3.加強對全球各經濟體,尤其是歐美等國宏觀經濟的監督力度,包括設立一個「全球宏觀經濟預警系統」,以提早發現一些經濟體出現的可能蔓延至全球的經濟問題。許多中國官員對IMF和其他國際金融監管機構在美國問題上的監管失敗頗感失望。令中國政府更為不滿的是,IMF一直關注人民幣低估問題(迫於華盛頓的壓力),卻對美國經濟中更大的問題視而不見(如我在第十二章提到的,這種看法不完全公平,美國認為人民幣匯率低估是造成全球經濟失衡的一個重要原因,而美國的負儲蓄率又是另一個問題,只不過美國沒有興趣解決自身的問題)。謝部長還呼籲IMF加強對國際資本流動的監管。

4.確保G7成員國不屈從於國內的貿易保護主義。中國需要一個開放的國際貿易環境來保護出口。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美國提高貿易壁壘以「保護」本國市場的情況是否會在這次金融危機中重演令許多人擔憂。

5.隨著峰會臨近,似乎只要中國一直關心的投票權和IMF改革問題得到回應,中國就願意向IMF提供融資。中國還有志於在IMF和其他國際金融機構中提高包括自身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地位。

6.尋求美國對維持美元強勢和借款信用的保證。提議各國聯合協調匯率水平,維持世界主要貨幣幣值的「相對穩定」。中國對美元走勢的關注源於兩個原因。其一,美元貶值會使中國價值15萬億美元的以美元證券資產形式存在的外匯儲備縮水。其二,美元走弱將使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壓力增大,而這正是中國政府不願看到的。而美國財政部在峰會召開之際實施的一項新的寬鬆貨幣政策,即經濟學家所說的「量化寬鬆政策」更加劇了中國的擔心。通俗地說,「量化寬鬆政策」就是通過印製鈔票來刺激美國經濟。這可能將在中長期內拖累美元走弱(假設其他國家不採取相同的措施)。儘管如此,仍不清楚中國到底希望美國怎麼做。希望美國政府加強還是減弱經濟刺激力度?在美國政府已對其國債的主權信用安全作出官方保證的情況下,中國仍然希望尋求怎樣的進一步保障?中國政府希望美國政府實行怎樣的美元政策?是否真心希望美國政府入市干預推升美元?很難相信上述可能預期中的任何一條能夠被滿足。即便無法實現,中國政府希望藉此提醒美國政府雙邊關係中的要害所在,向美國政府強調其關注的問題,擺明自己的立場。

7.開啟對美元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的討論。對美元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的爭論源自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峰會前數周連續發表的引起廣泛關注的署名文章。世界上擁有美元儲備最多的國家開始公開談論終結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制度安排,這無疑是一件大事。周行長並不是唯一提出這種觀點的人。在此之前,財政部長謝旭人也提出加快推進多元化國際貨幣體系建設的設想,得到俄羅斯和其他一些經濟體的力挺。當然,這是一個長期問題,而且本次峰會上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並沒有對國際儲備貨幣的選擇進行過多正式討論。但人們顯然已開始關注這一問題,有人認為周行長提出的將「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英文簡稱SDR)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設想完全不現實;有人認為這完全是政治;還有一些人認為這一提議值得認真考慮,因為美元以某種形式逐步退出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將不可避免。

8.謝部長還敦促發達國家儘快實現官方發展援助占其國民收入0.7%的承諾目標。這是發展中國家和西方援助機構長期的呼聲(儘管眾多跡象表明國際援助並沒有起到積極作用)。但謝部長沒有提及過去30年來,中國從世界銀行、日本和其他國際機構獲得了規模可觀的援助。

以上我們總結了中國政府參加G20倫敦峰會的目標。下面我們將更具體地看各項目標,還要看看實際取得了哪些成果。

中國希望G7成員國能夠進一步刺激需求。這也符合美國的利益,美國政府期冀歐洲(尤其是德語國家)加大經濟刺激力度。美國對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德國採取的保守的刺激政策深感不滿。而德國政府則認為,用鼓勵消費者支出和加大政府預算支出的方法刺激經濟增長是引發全球經濟危機的罪魁禍首。德國更願意等待首輪刺激措施的效果顯現後再作打算。因此,在倫敦峰會上,單個國家的財政刺激方案沒有發生太大的改變。根據IMF估計,截至2009年2月,G20成員國已落實(或正處於規劃中)的經濟刺激計畫金額占成員國近三年GDP的平均比重分別為:2008年0.5%、2009年1.5%和2010年1.25%(不過2010年刺激計畫尚未制訂完畢)。

儘管沒有增加經濟刺激計畫,但中國仍取得了三項重大的間接成果,這將有助於穩定世界經濟。近年來,中國GDP增長中30%來自外部需求拉動,這會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產生重要影響。對於中國來說,能夠幫助發展中大國爭取利益,並平息國際金融市場對新興市場爆發危機的擔憂,就是一次勝利。

中國取得的第一個間接成果是,IMF決定將援助資金規模擴大3倍至7500億美元,此舉將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