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 第九章 拯救中國?2009-2010年財政刺激計畫

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可真有意思。全球經濟剛剛經受了記憶中最為猛烈的一次衝擊。2008年下半年,G3經濟體工業活動的下滑比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更為急劇。全球股市暴跌,截至2009年11月本書完稿時,金融危機已經結束,美國和歐盟經濟體也出現復甦的「綠芽」,但全球經濟能否儘快恢複正常仍不明朗。無疑市場情緒開始轉好,金融市場承受的重壓(和市場恐慌)也大大緩解,但仍有許多問題令人擔心。美國的銀行體系仍面臨房地產市場泡沫以及巨額信用卡債務的風險。面對東歐和部分西歐經濟體遭受的猛烈衝擊,歐洲銀行業仍然非常脆弱,但與美國銀行業不同的是,它們不必一定確認壞賬或注入資本金。在亞洲,部分依賴進口的經濟體擔心,即便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2010年到2011年能否看到G3經濟體消費顯著回暖。我也有幾分懷疑。如果看不到G3經濟體的好轉跡象,數以萬計的亞洲出口企業無疑將處境艱難。就算企業可以苦撐數月沒有訂單的日子,但半年之後呢?恐怕有難以為繼之虞。

面對海外需求史無前例的暴跌,2008年10月北京決定啟動一項龐大的財政刺激計畫。

本章中,我將談談與此次財政刺激計畫相關的一些重要問題:在世界各國政府紛紛出現預算赤字的情況下,我們想知道中國的財政狀況是否健康。數據表明,面對經濟危機的衝擊,中國的財政收支狀況尚屬不錯,不過仍存在較大規模的非正式債務。

中國財政刺激計畫的基本構成。經濟刺激幾乎集中於基礎設施建設。對已有項目追加投資的計畫可以迅速展開,2009年下半年新開工項目啟動。不過,由於許多項目由地方政府負責實施,所以很難準確把握財政刺激計畫的規模和影響。

接下來我們來看地方政府如何為刺激計畫籌資。與其他國家不同,中國的財政刺激計畫由國有基建公司使用土地和銀行貸款融資運作。只有少部分資金(約20%)來自財政預算。我在下文中也提到地方政府如何為手中的投資項目籌集資金。

最後我們來分析經濟刺激計畫在中期內可能造成的影響。其中一些是積極的,包括更加完善的鐵路系統、城市地鐵系統以及其他有助於未來經濟發展的公共項目。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財政刺激計畫也是有代價的。由於融資壓力大都落在銀行而非財政身上,所以銀行的資產負債狀況面臨惡化風險,銀行不良貸款可能出現新一輪高潮,同時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將會擴大。這是我最擔心的一個問題。20世紀80年代墨西哥金融危機、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的教訓都表明,債務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如果再與其他問題攪和在一起,將對經濟產生巨大的破壞。中國的債務問題或許尚在可控範圍內,當然我希望如此,但目前擴大的債務多為隱性債務,這一點不容樂觀。

本章不太涉及國際上經濟學家的研究,著重探討中國的財政刺激計畫的具體操作,尤其是融資方式,其中也提及主流經濟學家關心的一些問題。

此次全球性經濟危機爆發之時,中國的財政狀況看起來十分健康。這主要得益於強勁的經濟增長、稅收征管方式的改進,以及20世紀90年代稅收制度改革的積極作用。2003~2008年間,中央財政收入強勁增長。2008年,財政預算收入總額達5.9萬億元,約佔同期GDP的19%。加上社保收入,財政總收入佔到GDP的24%,已接近發達國家稅收水平。OECD經濟體平均稅收收入約佔GDP的36%,美國約為27%。與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相比,中國的稅基相對較大。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還存在一定差距。

在2008~2009年之前,財政支出也保持強勁增長,但其增速一直低於財政收入。在這種情況下,多年的財政赤字局面被打破,2007年中央財政首現盈餘,佔GDP的0.7%。不過據我估算,2007年的實際財政盈餘接近GDP的1.5%,其中包括社保賬戶的收支餘額。按照國際慣例,計算財政收支時應包含社保賬戶的收支情況,我們稱之為中國的預算收支數據,區別於財政部公布的財政收支數據。從近年的數據可見,非官方的預算收支數據要顯著高於官方的財政收支數據。

2008年下半年,隨著經濟增速放緩,財政收入開始下滑,財政支出仍保持高位,導致出現財政赤字。2008年官方財政赤字佔GDP的0.4%,但我認為如果加上社保賬戶的收入,應為小幅盈餘,約佔GDP的0.2%。

2009年財政收入大幅滑坡,不過從年中開始稅收表現出好轉跡象。媒體報道了稅務部門加強稅收征管的消息,也有傳聞稱有企業被鼓勵提前繳納2010年度稅款,以配合當地稅務部門完成任務。但不管怎樣,包括個人所得稅在內的多個稅種稅收反彈是不爭的事實,表明宏觀經濟再次逐漸復甦。相反,公共支出仍快速攀升,儘管進入第三季度以後支出增速略有放緩。2009年前5個月與前一年同期相比提高28%。當然,這是很好的逆周期操作——在經濟不景氣時,政府應增加支出以熨平經濟周期性波動並提振需求。2009年前5個月,社保支出同比增長32%,醫療和教育支出分別增長40%和16%,而基建項目相關支出漲幅更大,交通建設類支出增加80%,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支出增加94%。1月到5月的公共投資支出占同期財政總支出的25%。

財政部將2009年財政收入增長目標定為8%——2009年將近尾聲的時候看來,這個目標是可以實現的。因此,2009年財政赤字佔GDP的比重很可能約為3%。2009年財政部安排預算赤字9500億元,占同期GDP的2.5%。其中中央財政赤字7500億元,地方財政赤字2000億元。假定不出意外,2010年財政赤字佔比也差不多,可能還會略低。

經濟學家通常認為財政赤字的GDP佔比控制在3%之內為安全水平。不過,在遇到經濟危機時,只要有恰當的財政收支計畫(以及經濟繁榮期積累的財政盈餘),可適當放寬。但近幾個月來,這些安全警戒線已被許多國家拋諸腦後。如美國2009年的財政赤字可能將達GDP的12%,大大超過安全水平。相比之下,中國的赤字規模要小得多。因此,我們不應過分苛求,財政赤字是各國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而中國的一個優勢在於經濟增長仍很強勁——一旦全球經濟復甦,中國的經濟增長將帶來大量財政收入,在未來幾年內彌補赤字缺口。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政府的債務狀況。乍一看似乎很健康,但如果深入分析,就會發現很多問題。

官方政府債務總額很低,截至2008年底約佔GDP的18%。除去財政部向中投公司(成立不久的主權財富基金)轉移外匯儲備而發行的債券,2008年政府債務規模僅約為GDP的14%,處於極低的水平。

近年來受財政盈餘的影響,官方政府債務水平有所下降。這是非常健康的,經濟學界通常認為政府債務規模的安全線為GDP的50%~60%。在外債方面,截至2007年底,中國外債餘額達3740億美元,至2008年6月升至4720億美元,其中絕大部分為企業外債,多為短期貿易信貸,而政府外債(政府對國外機構的債務)僅佔GDP的1%,規模很小。中國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相當於外債總規模的4倍多。因此,很難想像中國會出現國際收支危機。事實上,假設中國的財政收支保持在可控範圍內,國際市場將歡迎中國發行更多政府債務。

中國的財政狀況並非完美無瑕,仍潛藏著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在分析財政數據時,我們需要把以下因素考慮進去:

政策性銀行債,特別是國家開發銀行發行的大量金融債。截至2007年底,國開行發行的政策性銀行債餘額達2.3萬億元,佔GDP的8.8%。政策性銀行債背後的債務人是政府,而國開行一直以來扮演的角色,而且很可能是今後還將繼續扮演的角色,就是財政刺激相關基建項目的主要融資人。將財政部和政策性銀行的債務加總起來,則政府債務總規模約佔GDP的30%。

地方政府債務。儘管《預演算法》第28條明令禁止地方政府舉債,但許多省、市、縣、鄉甚至村級政府都在向銀行、當地企業或當地居民借款。當然,地方政府債務的真實規模很難估算。一項調查認為,僅村一級政府的債務規模就達到GDP的14%。財政部下屬的研究機構進行的另一項調查估算,2004年,市一級政府債務總額達1.1萬億~1.2萬億元。而據財政部官員估計,2008年地方政府債務總額升至4萬億元,佔GDP的16.5%。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可觀——相當於地方政府收入的175%。儘管這只是估算,但很可能大大低於實際規模。

這項調查顯示,政府債務分為三類。最大的一部分是直接債務,其中大多為國有企業基建項目得到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