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曾通 第一節

曾通進鶻山監獄的時候,有幸見到了傳說中的風雲人物老舜。

當然,事實上那時候曾通還並不認識老舜,所以即使看見了也不知道。曾通記得很清楚,那天下著雨。兩個鶻山監獄的看守一前一後把他夾在中間,一個帶路,一個在後面監視他。在去鶻山監獄的路上,雨水在泥漿中毫無規律地聚成一灘又一灘的可以看見的小池塘和不可以看見的沼澤,以至於讓曾通和兩個押送他的看守不得不一步一跳,期望能避過讓人心煩意亂的微型陷阱。但事實上這樣的方式並不奏效,所以在這條通往鶻山監獄的羊腸小道上,三人都是走得拖泥帶水。其實這已經是最好的情況。兩個看守應該都是當地人,對這片荒涼恐怖耳熟能詳。如果只是曾通一個人走的話,早就被活埋在大陷坑裡了。

大陷坑,當地人叫做莽撲。它們象一群群冬眠的怪獸,蟄伏在這片大地深處。小的莽撲可以讓一個人的腿陷進去,大的則可以一口氣吞掉一個連的武警。最令人恐懼的是,這種陷坑彷彿有生命一樣,可以四處緩慢遊走,時時刻刻準備著擇人而噬。而且奇異的是,每個莽撲都有一個特殊的著力點,不走到那塊地上,屁事沒有,開坦克也能隨便來回。可是一旦走了上去,那就只好聽天由命,如果只是小的,只會吞陷一隻腳,這時候最好的辦法是想辦法把自己的腳鋸了爬出去,反正有的是時間。莽撲吞人看心情,如果心情好,也許慢慢吞陷上三五個小時還不過腰,就算心情不好,也得半個小時。但是萬萬不能做的事情,是看見同伴陷了伸手去拉,天知道這個莽撲有多大。一使勁,興許方圓幾十米都會開始往下陷。到那時侯就不要鋸腿,直接鋸頭鋸喉還方便些。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莽撲這種東西存在,這個有待地質學家來考證。但是很明顯的是,押送兩個曾通的看守都沒有什麼心情去研究討論的。兩個看守看似罵罵咧咧,其實都是小心翼翼警覺萬分,沿著一條祖祖輩輩走下來的路慢慢地著,而且不時停下來辨別方向。就算沒有莽撲,迷路也是要命的事情。走之前曾通就被告之:「娘的!跟著老子腳印走!明白不?傻球?!踩老子踩過的腳印!」所以每次曾通胡亂走了,都會被背後押送的看守猛抓一把,罵一句「傻球」「娘逼」之類,然後前面帶路的那個會回頭給他腦袋上來記猛的,好讓他頭昏眼花,走得更歪。歪了再敲,以此循環。

雨越下越大,兩個看守越發不耐煩,後面的罵聲越來越惡,前面的敲打越來越狠,總而言之讓曾通越來越昏。如果說天氣會對人的心情造成一定的影響,那麼說這天的天氣對暴露在荒山背後的泥濘中的三人造成了傷害也是說得過去的。當然,程度因人而已。事情往往就是這樣,對某些人有某種效果的東西,旁人看來可能無動於衷,甚至不屑一顧。可以肯定的是,在這個天氣的話題裡面,曾通正好是那麼不受影響的一類,而一前一後兩個看守正好是另一類人。頭被敲暈當然是一回事,但是如果你正好明白什麼叫無期徒刑的話,你就能更加徹底地了解這個問題了。

不乘車,並不是因為沒有車,而是因為根本就沒有路可以開。鶻山監獄在一片一望無際的大戈壁中央。戈壁由退化的大草原形成。傳說很多年前,這裡曾經是水豐草美,牛肥羊壯,曾經是一個草原英雄的王國,是一個偉大可汗的後宮。但是那已經是歷史。現在歷史留下的現實是無盡的泥漿,灰色陰沉的天空,不時出現的劃破整個天際的閃電,可以把一個車隊都埋葬的陷坑,以及在不可預測的危險中努力掙扎的三個人影。

然後曾通也不記得走了多久多遠,也不記得被兩個看守輪番敲打了幾回,反正就在他第四次想拉泡尿、準備開口請兩位押送他的看守稍示休息等他馬上解決的時候,他就看見了老舜。

那是監獄的大門口,銹紅得發亮、長滿倒刺的鐵絲網在雨水中閃閃發亮,整整一隊看守押著一個滿臉皺紋但是沒有任何錶情的老頭正往外面走。老頭穿著和曾通不一樣的囚衣,而且要破舊許多。他的下巴圓圓的,沒有一點鬍渣,讓人看不出年齡。反正是很老吧。總而言之,老頭身上看不出什麼特殊的東西,他站在一群人當中,沒有人會、至少沒有人會最先注意到他。

但是曾通還是看見他了,因為他一出現,前後兩個看守馬上戒備起來,並且和曾通一起停下讓到一邊。曾通明顯地感到兩個看守在緊張,這和押送他的時候一路罵罵咧咧,不時還聊聊天解悶的他們是兩回事。所以曾通看著那個老頭走出來。一看,就再也收不住。因為他發現老頭也在看他。走出大門時,本來拉聳著腦袋的老頭忽然抬起眼皮,看著曾通裂嘴笑了一下,讓曾通心裡老大不舒服。說不上為什麼,可是就是不舒服。雖然人早就已經濕透了,可是曾通還是感到一絲寒意,讓他起了一身雞皮疙瘩。可能如果有人看見莽撲裂嘴笑的話,就會理解曾通的感覺了。

然後老頭抬起被銬在一起的手,舉起右手食指,朝站在一旁讓路的曾通點了點,接著又回手指了指自己,用食指和中指直插向自己的眼睛,然後又將手掌平放在喉頭上來回磨,來回磨……在忽然之間,曾通有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一股從冥冥中來的恐懼貫穿了他的心。這是什麼意思?曾通當時想不通,他也無法知道,當他後來想通的時候,想不想通、知不知道這個手勢的意思已經沒有了任何的意義。

「是他?」站在自己後面的看守開口小聲說道,沒有人知道他是問前面的看守,還是在自言自語。

前面的看守回頭看了看,又瞟了曾通一眼,沒有說話。

曾通忍不住問了一個必然沒有人會回答的問題:「什麼是他?誰?」

如果這時候曾通知道老舜在鶻山的大名,如果他知道這個人對自己會有什麼的影響,他就不會問這個愚蠢問題了。但是他還不知道,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看到的是老舜,也不知道他再也無緣看到這個毫不起眼的老頭。

對於監獄的外面,曾通並沒有時間留下足夠深刻的印象。如果要他說的話,黯淡生鏽的鐵絲網,掛在外面曬的洗了的隨風飄蕩的看守制服,如同招魂的幡。再有,就是一些糧食隨便堆放成一個小丘。走進監獄建築,鶻山監獄的內部面貌第一次呈現在曾通面前。如果以一個字來形容這個監獄的話,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黑」字,但是曾通的第一印象卻是「老」。土木結構的房子,天知道用過多少朝代的木鐐銬,還有布滿灰塵和裂縫的木質地板,以及讓曾通最驚異的,每個牆角以及走廊旁邊時常出現的油燈。也許這裡經常停電吧,曾通這樣想道,但是很快他就否定了自己這個想法,因為他沒有看到一盞燈,沒有一盞電燈也沒有哪怕一米電線。驗收的門衛很快就讓在其他地方煩瑣的程序簡單化了。一個看守領著曾通打開一扇門,一扇後來曾通幾乎完全忘卻的門,然後帶著曾通走了進去。

一走進去,曾通就徹底推翻自己對鶻山監獄的第一印象。這裡不是簡陋,簡陋的只是外面那個做為裝飾或者門面用的大木房子。出現在曾通面前的,是一個似乎從山裡面挖出來的山洞,一條不知道通到那裡的甬道。

繼續往前走,暗長的甬道,在黑暗中盤延,似乎永無盡頭。甬道並不平整,而是或上或下,下多上少。看守無聲地帶著曾通在黑暗中默默潛行,每隔十來米出現一個趴在牆角的油燈。油燈將兩個人的影子照得飄飄忽忽,黑暗的甬道將他們拉得老大。於是遠遠望去,彷彿是兩個足不沾地的魔鬼跟在後面。曾通為自己的這個想法嚇了一跳。別亂想!他偏偏腦袋提醒自己。於是將注意力集中在利用僅有的微弱光線觀察四周上。但是他很快就發現越看越讓自己心驚,並不是因為有什麼可怕的東西隨時出現。事實上,如果單單就表面來看的話,根本就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玩意兒。甬道根本就是粗粗打造成的,牆壁、天花板很多地方都不平整。唯有地板還過得去,除了少許塵土以外,倒也沒什麼坑坑窪窪。那也許是因為走的人多了踩得平的原因。黑暗的甬道上不時出現的油燈,看年代起碼應該追述到半個世紀以前,如果拿出去賣的話興許也會騙些自詡風流,其實飯桶之徒。黑暗中瀰漫著一種潮濕的霉味,除此之外,別無他物。沒有窗戶,沒有房間,只有似乎永遠沒有盡頭的甬道本身。一個拐接一個拐,或左或右,偶爾也會出現交叉路口,一條橫著或者斜著的甬道出現,宛如迷宮。路過一個岔口的時候,曾通偷眼四望,沒有看到任何新奇的東西,依然是甬道、油燈和消失在盡頭的黑暗。只有不斷往下,偶爾往上的坡度暗示著自己是否已經到達地心深處。漫無邊際的黑暗,消磨了時間觀念,永無盡頭的甬道,扭曲空間的定義。壓力,一點一點的增大在心頭,宛如同時出現的一種也在黑暗中漸漸蔓延恐懼。相信任何一個心智正常的人走到這裡,都會不禁問自己:「我會不會永遠都出不去了?」

但是凡事終有盡頭,永遠走不完的路是沒有的。在曾通無法自己走了多久或者多遠之後,時間和空間的概念終於被重新修正了。一個一如甬道那端的一樣的碩大的土木屋子出現在眼前。有了窗,有了門,以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