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中央公園講義

並排的樹木上滿是黃葉,秋天已經降臨中央公園,我和潔在大都會美術館後面的步道上。

這裡雖然是承載著巨大高樓層建築的曼哈頓島,但是在距離車水馬龍的街道不遠處,竟然也有這種安靜的地方。

成排並列的樹林隔離了喧囂的機械文明所產生的噪音。儘管側耳傾聽時,還是可以聽到為數眾多的汽油引擎發出來的、像兇猛的肉食動物橫衝直撞時的聲音,可是只要走在葉子已經變成黃色或褐色的樹木之間,感受那吹拂過烏龜池塘水面的微風,就會讓人彷彿身在亘古不變的大自然里,心情非常舒暢。

「傑米,你是在這個島上出生的嗎?」走在我旁邊的潔一邊踩著東大道(East drive)上滿滿的落葉,一邊問我。

「不是。不過,我很清楚這曼哈頓島的歷史。」我回答。

「那麼,你對這個公園的歷史也很清楚嗎?」潔問。

我點頭表示回答,我自認自己相當了解曼哈頓和中央公園,以前還做過數次的調查。

「以前暑假的時候,還做過為觀光客導覽的工作。」我說。

於是潔大聲拍了一下手,說:「太好了!如果要解開謎底,就需要這個公園的相關資料。雖然關於摩天樓和曼哈頓島的事,我已經做了相當的調查,可是一定不如你清楚。你能替我上一堂課嗎?」

「第一次造訪這裡的人,都以為這座被一棟又一棟的摩天樓包圍起來的大公園,是曼哈頓島上原本就有的自然景觀,其實不然。」

我開始述說了。

「噢!」潔一臉正經地點著頭。

「因為看起來很自然,所以讓人產生那樣的錯覺。其實並不是那樣的,這座公園是人造的。這座島原本的自然面貌是既無章法又貧乏的。曼哈頓島的發展是荷蘭人從南端的下曼哈頓開始,逐漸往北開發的……」

「當時就建造了格子狀的道路嗎?」潔插嘴問。

「是的。當時有一個計畫叫『紐約計畫』,在那個計畫里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在這座島上鋪設出像地圖上的格子般的道路。可是,那時以斜線的方向發展的百老匯已經存在了,為了不破壞下曼哈頓的格子狀街道,才會出現熨斗大廈那樣的建築。還有,當曼哈頓的格子狀街道成形的時候,這座公園連一個影子也沒有。」

「在曼哈頓鋪設格子狀馬路的都市計畫,被稱為『紐約計畫』,是嗎?」潔很謹慎地發問。

我對他點點頭,接著說:「是的。但是在『紐約計畫』里,並沒有建造一座大公園的計畫。」

「『紐約計畫』是什麼時候開始實施的?」

「一八一一年。」

「一八一一年呀!那是十九世紀初的時代。」潔說。

「是的。從那時起,經過了大約四十年,也就是一八五〇的時候,新聞工作者兼詩人威廉·卡倫·布賴恩特,在紐約郵報上刊載了『中央公園構想』的報導。他認為正在持續急速發展的這個都市,需要有一個讓市民休息的場所,如果放任建築物無止盡的發展,我們將失去擁有讓市民休息場所的機會。」

「嗯!真是真知灼見。」

「確實是。這個大公園的構想,獲得當時著名的知識分子華盛頓·亞文格、喬治·班柯羅夫等作家的大力支持,逐漸發展成一個大活動。然後,布賴恩特又去市政府當局運作,要市政府停止持續往北延伸,留下一片廣大的公園用地,也就是當時四十二街以北的地方,一直到島的中央地帶。」

「那要花很多錢吧?」

「一點也不,只要在地圖上畫出延伸線就可以了。因為當時那一帶還是一片荒蕪,也不屬於任何人所有,就算有人住在那裡,住的也大多是低所得者任意搭建的小屋。那裡處處有沼澤和濕地,也到處都看得到垃圾,是一個既不幹凈又危險的地方,感覺上根本就不是適合市民休憩的場所。」

「原來如此。」

「比較起來,『紐約計畫』就困難多了,要在人家的院子里開馬路,根本就像在賭命,市政府負責道路建設的人員,好幾次被住戶拿槍威脅。並不是只有太平洋岸那邊的西部,才有為了土地而拿槍相向的事。」

「如果晚一點再進行收購公園用地的事,說不定就會發生戰爭了。」

「沒錯。一八五〇年代,如果想取得廣大的公園用地,最好的方法就是尋找偏僻一點的地點。」

「對好萊塢而言,他們就少了一部拍成西部電影的題材了。」潔說。

我點頭,繼續說:「是的。總之,當時的市政府當局在確保這塊公園用地後,便懸賞兩千美金,徵求這個市民公園的設計案。最後獲得這項獎金的,是由園林設計師弗來迪利克·洛·歐姆斯狄德,與卡爾法特·弗克斯共同提出的設計案,而整頓這片廣大公園用地的工人以這裡的失業愛爾蘭系移民為主,當時動用了三千名工人和四百匹馬,來進行整地作業。」

「是什麼時候開始進行公園的工程?」

「一八五七年。當時運來了可以鋪出數千平方公里,或是三十八立方公里的泥土。不僅用泥土填平地面,沼澤地區也進行了排水的工程,又種植了無數的樹木,此外還修路、造橋,好不容易才完成了你現在所看到的公園基礎。」

「工程時間很長吧?」

「花了十六年的時間。為了這個公園而新做的水道,長達十二英里以上,而下水管則長達六十英里以上。」

「嘩!」

「比建設一個市街更費工夫。歐姆斯狄德和弗克斯是十九世紀非常受歡迎的『大自然模型師』,他們採用將人工性的要素與自然般的景觀相融和的造園法,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最接近大自然、沒有經過設計的岩石堆。不過,這並不是他們堆放的岩石堆,而是這裡本來就是岩石堆。這個公園不但腹地廣闊,四季的風景也有豐富的變化性,並不是管理單位容易掌控的地方。」

「嗯,這裡有很多岩石堆。」潔一邊遠眺一邊說。

「對。他們沒有把這裡做成平坦的綠地廣場。當然,這和當時還沒有發明炸藥也有相當的關係。把黑色火藥埋進岩石堆,將岩石炸成碎石的工程,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炸藥是一八六六年發明的。公園完成的時候是……?」

「一八七三年。」

「那麼,建造這個公園的後期,應該有用到炸藥吧!」潔說。

「潔,你很在意年份喔!」我說。

「嗯,因為我有預感,覺得這是這個事件的重點。」

「為什麼?」我問。

「為什麼嗎?我現在沒有辦法說明,因為沒有理論和依據。」

「哦?」

「人類並不是在有理論和依據的情況下發現DNA的。陸地移動的學說、萊特兄弟對飛行的想法、發現電流等等,也都不是在有理論或依據的情況下被發現的,而是先有直覺,才發展出理論和依據的。傑米,你知道愛迪生是什麼時候發明電燈的嗎?」

「不知道。」

「是一八七九年。也就是說先有這座公園,六年後,愛迪生才發明電燈。」

「公園是白天來的地方,不需要電燈。」

「電氣普及到一般家庭,是一八九〇年代的事。在這之前很久,這座人工造成的自然公園就已經完成了。好了,傑米,這是克麗奧佩特拉之針。關於這個東西,請你為我做一下介紹。」

我們來到埃及方尖碑下。潔走在前面,我往豎立著方尖碑的圓形廣場走去,踏上短短的石階。

「這是埃及政府贈送的。」我開始說了,「為了感謝美國在開通世紀大工程蘇伊士運河時的貢獻,工程的總監督決定將這支克麗奧佩特拉之針送給美國。」

「蘇伊士運河開通是一八六九年的事嗎?」潔抬頭,一邊看雄偉的克麗奧佩特拉之針,一邊問。

「應該是吧!不過,當時的美國政府好像並不喜歡這項禮物。」我說。

「為什麼?因為搬運起來很麻煩嗎?」

「這也是原因之一。這支方尖碑的重量大約是一百九十三噸,底座的重量是五十噸,所以當時確實想拒絕這個禮物。後來是聽說原本是一對的『克麗奧佩特拉之針』中的另外一支已經送到倫敦,並且被豎立起來了,才連忙決定接受。」

潔聽了之後,忍不住露出微笑,說:「這種行為讓我聯想到大賣場里的家庭主婦們。」

「稍微猶豫的話,好東西就會被人拿走了。就這樣,『克麗奧佩特拉之針』終於來到了曼哈頓島。當時動用了許多馬匹來拉,足足四個月才把『克麗奧佩特拉之針』運送到這裡。那時一天只能前進一百尺,速度慢得驚人。」

「和克麗奧佩特拉的時代一樣。 」

「萬一把『克麗奧佩特拉之針』弄壞了,將會變成國際問題,所以不得不謹慎。一八八一年的二月二十二日,在一萬名紐約市民的見證下,公園還進行了一場隆重的『克麗奧佩特拉之針』落成儀式。」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