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跋 安娜塔西亞研究之展望

島田莊司

搬到美國後的一大收穫,就是能看到有線頻道中的歷史頻道和發現頻道。現在日本也已經可以收看這兩個頻道了,不過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前半段,在日本是無法收看的,第一次接觸美國人的歷史觀,讓我想當的驚訝。

身為陪審員的美國人民,並不靠文字來了解歷史,除非自己親眼所見,否則他們似乎並不相信。對羅馬或凱爾特人是如此,甚至對恐龍也一樣存疑,所以說到太平洋戰爭(這是美國方面的稱呼),他們可以輕易地在電視上播放日本海軍旗艦內部的作戰會議影像、戰爭中的日本士兵影像、九七式艦上攻擊機的駕駛員在駕駛艙內大喊著發射魚雷影像,實在讓我大開眼界。從拍攝角度來判斷,九七式艦上攻擊機的影像可能是日本海軍拍來作為教育用途,但無論如何,這些應該都是日本戰敗時由美軍所接受的日本底片吧。

美國的電視讓我感覺到跟日本有很大不同的另外一點,就是介紹飛機的節目特別多。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螺旋槳戰鬥機的變遷、越戰時的噴射戰鬥機,還有軍用直升機的詳細介紹,一直到最新型的反探測隱形戰鬥機,在我印象中,光是飛機專輯就足以構成一項節目種別了,這是日本電視節目中絕對看不到的。節目中不只從兵器角度來介紹,還包括了搭配旋律的競技用飛機、西科斯基直升機開發史、已經計畫作為客機使用單後來卻失敗的三角翼飛行體秘史,這些背景後來都隨著反探測隱形戰鬥機的問世而開花結果,而這種種航空機器的歷史資料,竟然只要待在自己家客廳里就能輕鬆地觀賞到。

歷史頻道中最讓我震驚的,就是一名自稱羅曼諾夫安娜塔西亞公主的老婦人,和丈夫約翰·馬納漢兩人一起出現在電視攝影機前。安娜塔西亞之謎我早已有概略理解,但據我所知,就算她逃過屠殺一劫,後來到底在哪裡死亡,目前還沒有人能確定她的行蹤。她身在美國這件事已經讓我覺得意外了,而她會接受電視訪談也是我預料之外。更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這些事實一點都沒有在世間掀起波瀾,我甚至認為,這會不會是誰在開玩笑。

她臉上明顯的大鼻子、歪斜的嘴角,還有總是緊皺眉頭的眼神和兇惡的表情,怎麼看都不想是個皇室成員,反倒像是個出身貧窮階級的庶民。在訪談當中,好像丈夫馬納漢先生表現得較為積極。夫人似乎不太喜歡這樣,看起來不太高興。

歷史頻道的節目很少有邀請來賓到攝影棚錄影的影像,通常都是放映事先拍攝好的記錄影片。在了解來龍去脈後我現在已經知道原因了,當時的訪談,是在位於夏洛茨維爾被稱為貓糞屋的馬納漢邸所錄製的影像。

在我開始注意這個問題後,發現之後也有幾個介紹安娜塔西亞的節目,這些節目中可以看到她隱居在德國時房屋的黑白照片、打官司時提出的耳朵近照,以及少女時期安娜塔西亞耳朵的近照等等。節目都是站在中立的立場所製作,但也多少感受到一點製作單位覺得這對夫婦荒謬可笑的味道,要是不把持住自己的客觀意識,很容易就會受到影響。

可是,丈夫馬納漢的溫和印象,與自稱安娜塔西亞那名女性的險惡表情,不知不覺中存留在我記憶里。同時,歷經了長時間的訴訟,這名女性到底是不是真公主至今仍眾說紛壇,這個事實也讓我產生了興趣。

為什麼會如此難以論斷呢?我心想,當時應該還有經歷過羅曼諾夫王朝的人,那些人應該馬上就可以分出真假的啊。而且,如果是真公主,馬納漢夫人自己應該也會提出某些決定性的證據才對啊。可是,讀完本書的讀者應該也已經了解,事情並沒有那麼單純。從居住在德國時期的馬納漢夫人,也就是安娜·安德森的黑白照片可以看出,她和羅曼諾夫王朝四姐妹時代的照片有很大的差異。雖然算是個美人,但是眼神、眉毛的樣子都很尖銳,完全不像同一個人。最決定性的關鍵,就是這個年輕女性不會會說俄文。根據我的理解,基於這兩個理由,讓她被歐美世界視為冒牌貨。但是這又讓我好奇,既然如此,為什麼這個冒牌貨會讓世人始終如此感興趣呢?

發現頻道的攝影師在冷戰結束後,終於進入了莫斯科和聖彼得堡,製作了一集詳細介紹革命前後羅曼諾夫家歷史的特別節目。有許多對當時有印象的九十多歲俄羅斯人紛紛以證人身份登場,完成了一部相當貴重的紀錄片。我赴美的時期,剛好是美蘇冷戰結束的時代、融冰和解的時間,剛好趕得及讓這批經歷過革命前夕的俄羅斯證人,站在美國的記錄攝影機前。

節目最後介紹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在葉卡捷琳堡郊外發現皇帝一家的遺骨,經過DNA鑒定後找不到可以確認為安娜塔西亞的遺骨。據我所知,根據這時候的新聞,日本的本格派作家朋友們以存活下來的安娜塔西亞為主題,曾有兩部作品問世。

NHK(日本放鬆協會)也協助了發現頻道這個節目的製作,很快地,這個節目推出了日文版。日文版是有栗原小卷先生擔任主持人(英文版中並沒有主持人)來講述,因為使用日文,讓我能更正確地了解內容,實在萬分感謝。

在這之後我的興趣更加濃厚,閱讀了好幾本跟安娜塔西亞相關的書,對圍繞著這位公主的謎團知道得更詳細了。在日本,安娜塔西亞並不太受歡迎,對這個謎團感興趣的多半都是愛好歷史的知識分子,不過比起日本人,美國人似乎對俄羅斯皇室更有親近感(這也可以視為和蘇聯共產黨政府比較後的結果),所以經常在電視上出現這些題材。過去曾經有百老匯的舞台、好萊塢發行的電影,還有暢銷動畫等等影響,會創造出這麼多娛樂作品,就足以證明美國確實對安娜塔西亞抱持相當的興趣。

自從一九五四年的百老匯音樂劇以後,而這些童話看起來彷彿是同一個故事。也就是說,美國演藝圈利用舞台、電影、動畫等各種不同手段進行反覆操作,在美國人心中刻畫了一個唯一的安娜塔西亞夢幻故事。這種現象在日本並未發生,而這些經過讓安娜塔西亞的真假論爭更加複雜,使其更加難解。也可以說,美國人多半抱著看好戲的心情,覺得馬納漢夫人只是一個自以為是安娜塔西亞的瘋女人。

身為日本人的我,得以不受這些童話的束縛,所以產生了書寫一部接近史實的安娜塔西亞故事的念頭。但是,要是寫出一本無趣的推理小說,肯定會遭到讀者抱怨。正在煩惱的當頭,我看了剛才提到介紹飛機的電視節目,突然有一篇故事飛進我腦中。就好像衝進一片霧雨中一樣,降落在我腦海里。

為了不影響讀者今後的知識建構,我在這裡要把虛構故事和史實的界線說清楚,倉持這個日本軍人和安娜塔西亞戀愛,還有他們搭乘DO-X進入箱根這些事,出於我的幻想。接受安娜塔西亞存活的人們所相信的正史(話雖如此,但據目前歷史記載,她在伊帕切夫別墅遭射殺已被斷定為史實,所以除此之外的主張也可說皆為幻想。),主張她和亞歷山大·柴可夫斯基一起經由陸路逃到柏林。本書中所述愛情故事的可能性雖然不能全盤否定,但我也並不認為推理的結果只能導致此單一結論。根據我目前調查的結果,找不到足以證實的證據。不過葛雷普·包特金這個人的確是經由日本逃亡到紐約。

另外,我在書中提到了西伯利亞王國的建國計畫,這一點我在此不予評論。我認為著牽涉了從法華經信仰到日蓮信仰、鎌倉時代的國難考察等,屬於和信仰有關的問題。貝加爾湖周邊的布里亞特人和繩文時期日本人的關係,根據近年DNA等級的研究,這些事實都已獲得肯定性的答案。

除此之外,關於羅曼諾夫王朝最後四姐妹的幺女,和安娜·安德森·馬納漢這位歸化美國人,皆屬史實。這兩種身份到底是不是同一名女性的連續的人生,就交由各位讀者自行判斷。但若要問我個人的意見,我會回答,是的,這是同一個人的人生。

促使我寫下這篇故事的另一個理由,是我感覺到世界上的安娜塔西亞研究似乎漏掉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追逐安娜塔西亞之謎的多半是歷史家或者記者,在醫學方面,特別是腦醫學的專家,並沒有出現探索此問題的人。

像我這樣的業餘研究者,也能感覺到安娜·安德森所呈現的癥狀與大腦障礙的指標癥狀有甚多相似之處。這和冒牌貨為了應付一時的狀況所表現出來的演技完全不同。首先,她所呈現的粗暴,和最近喧騰一時因機車事故導致高級腦部功能障礙的年輕患者狀況相當類似,她不會看時鐘、無法計算、記憶混濁不清,還有,假設她是安娜塔西亞,她完全失去母語能力的癥狀。

這些事實無一不呼應著她頭蓋骨上的數處凹陷性骨折。從凹陷骨折可以推測,她的腦部有明顯地受過毆打造成的損傷,而這些損傷是如何造成的呢?除了以槍托毆打之外很難再有其他,而執行這些暴行的,也只有布爾什維克分子了。

大腦顳葉左邊掌管語言的區域中,母語和成人之後學習的外文是由不同部位掌管的。以這些知識為基礎,再參考菲尼斯·蓋吉這個人長相的變化,接著再想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