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紅色的記憶 康健民

康健民(1916-1977),甘肅省定西縣人。少時家境貧寒,十八歲時就開始給地主家放牛養馬,騎光背馬在黃土高原上飛奔。

1930年,到國民黨新編十一旅雷仲田部當兵。

1932年7月,參加西華池兵變,在紅軍陝甘游擊隊任騎兵大隊戰士、班長。

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紅二十六軍二團成立後,組織上根據他善於騎射的特點,把他編入紅二團騎兵連。在馬背上,轉戰陝甘蘇區,衝鋒陷陣。傳送文件,屢立戰功。

1933年6月任紅二團司號員,紅二團南下失敗後,堅持鬥爭。最後被押往西安大營當號兵,伺機重返隊伍。後在西安街上遇劉約山,隨劉約山、王定超、惠子俊等15名機械工人返回照金革命根據地,先後任紅二十六軍四十二師騎兵團連政治指導員、代團長、團長。

1935年9月,紅二十五軍到達陝甘邊根據地,和陝北紅二十七軍、二十六軍台編為紅十五軍團,任紅十五軍團騎兵團副團長。後騎兵團改為直屬部隊,康健民任團長,9月下旬,他率團參加勞山戰役。戰役發起前,騎兵團隱蔽在芳山不遠的山溝里,戰鬥打響後,他跨上戰馬,揮動馬鞭,帶領騎兵團像一把尖刀直插陣地,佔領了前沿山頭。並指揮戰士向敵人猛烈射擊,壓制敵人於一個山溝里,為主力部隊殲滅敵人創造了有利條件。這一仗,殲滅敵軍一師,俘虜二千餘人。後又參加榆林橋戰鬥,他率領戰士,時而正面)中殺,時而迂迴出擊,充分發揮了騎兵優勢。抗日戰爭爆發後,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後任八路軍留守兵團騎兵團團長,陝甘寧邊區保安司令部騎兵團團長兼政治委員,陝甘寧晉綏聯防軍騎兵旅旅長。他指揮這支部隊,長期戰鬥在陝甘寧邊區北線,並深入內蒙古地區,發動蒙漢各族人民。開展抗日游擊戰爭。

1945年春,率部進入綏東、綏中地區,殲滅了吳土兒,鄂友三偽軍,鞏固了抗日根據地。抗戰勝利後,率部急奔晉北,參加了大同集寧戰役,與進犯解放區的國民黨軍作戰,大顯神威。

1949年2月,任改編後的第一野戰軍騎兵第一師師長。9月。奉命改編國民黨綏遠起義部隊,擔任該部改編後的三十六軍政治委員。

1951年,與代軍長王建業一起,率三十六軍參加抗美援朝,回國後入軍事學院高級指揮系學習,畢業後任六十三軍第一副軍長兼參謀長、軍長等職務。兼任石家莊衛戍區司令員。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

1962年任蘭州軍區副司令員。

1968年後,兼任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革委會主任,是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其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九屆、十屆中央候補委員。

1977年1月1日在銀川逝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