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紅色的記憶 王泰吉

王泰吉(1906-1934),陝西臨潼人,西北紅軍和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創建人之一。

1924年春,在其產常員魏野疇的幫助下,積極投身革命活動。

1924年5月被選派到廣州黃埔軍官學校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其產黨。畢業後,被派到河南開封入國民黨第二軍任學兵營排長。

1926年,轉入甄壽珊部,任學生營營長和該軍中共特別支部委員。積極進行革命活動,秘密發展黨員,並參加北伐戰爭。

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後,他堅決貫徹中共「八、七」會議精神,率部在陝西麟游舉行起義,不幸失敗。但他毫無不氣餒,繼續堅持革命鬥爭。1 928年4月,他參與領導渭華起義,任西北工農革命軍參謀長。起義失敗後,潛往河南召縣,秘密進行革命活動。不久,被國民黨當局逮捕。

1930年底出獄後,在楊虎誠部隊任參謀、副旅長兼參謀長、新兵訓練處處長、騎兵團團長等職。

1933年7月,與黨組織取得聯繫,在陝西耀縣率騎兵團二千餘人發動起義。起義部隊改編為「西北民眾抗日義勇軍」,擔任總司令。起義一個星期後。由於組織倉促,部隊中黨的基礎差,在三原轆轆把遇到強敵進攻,激戰一天後向北退卻,最後只剩下百餘人,退入照金革命根據地。渭北游擊隊在紅二團南下失敗後也編為紅四團在照金一帶活動,耀縣游擊隊此時也退入照金。

1933年8月14日參加陳家坡會議,會後,三支革命武裝合編為陝甘邊紅軍臨時總指揮部,王泰吉任總指揮。和劉志丹一起,先後指揮陝甘邊紅軍攻佔旬邑、台水等縣城。同年11月,陝甘邊紅軍臨時總指揮部在甘肅台水包家寨會議後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四十二師,他任師長,率隊在陝甘邊積極開展游擊戰爭,開創以南梁為中心的新革命根據地。

1934年1月8日,他化裝進入白區,準備前往豫陝邊境動員山東劉黑七(劉榷堂)部隊參加革命,開展兵運工作,途徑淳化通潤鎮時,被舊相識的敵民團團長馬雲從出賣,被捕並押往西安。臨刑前,他大義凜然,視死如歸,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寫下了《絕命詩》、《絕命詞》和萬言《團頓浸語》,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

1934年3月3日,在西安英勇就義,年僅28歲。為了紀念王泰吉,1951年8月,在西安革命公園建立了紀念亭、紀念碑。毛澤東主席在紀忿碑上題詞:「王泰吉在革命鬥爭中光蒂犧牲,豐功偉績,永垂不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