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紅色的記憶 劉志丹

劉志丹(1903-1936),名景桂。陝西保安(今志丹)縣金湯鎮蘆子溝人。

1922考入榆市市中學,1923年被選為較學生自治會主席。

1924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春轉為中共黨員。

1925年冬到達廣州。

1926年初,進入黃埔軍枝第四期炮兵科學習。

1926年秋,被派往國民革命軍聯軍第四路軍馬宏逵部,任黨代表兼政治處長。

1927年,鄧小平到陝西。擔任中國共產黨主辦的中山軍事學校政治部主任,劉志丹被聘為教官。

1927年夏,馮玉祥追隨蔣介石反共,實行清黨,下令將劉志丹等二十餘名共產黨員押送出境,黨派劉志丹回陝工作。

1928年春,中共陝西省委派劉志丹等陸續前往駐洛南的陝軍暫編第三旅許權中(中共黨員)部,加強中其對該部的領導。5月,組建西北工農革命軍並任軍事委員會主席。

1929年3月,劉志丹被選為中共陝西臨時省委委員、候補常委,仍在陝北特委負責軍事工作,4月擔任中共陝北特委軍委書記,一度主持特委工作,1930年春,劉志丹打入駐甘騎兵蘇雨生部任十六團中枝副團長。

1930年8月中旬,劉志丹到綏德參加了陝北特委第五次擴大會議後,回陝北搞兵運。

1930年9月,劉志丹回保安組織革命武裝,1931年因兵運被當地豪紳告發後被捕。經黨組織營救後打進平涼甘軍新編十三旅陳硅璋部,在橋山南端寧縣成立了一個旅,號稱十一旅,自任旅長。

1931年9月。建立南梁游擊隊,任總指揮。

1931年10月,在甘肅合水林錦廟與閻宏彥、楊重遠、師儲傑率領的晉西遊擊隊及陝北保運武裝勝利會合。

1932年1月劉志丹任西北反帝同盟軍副總指揮兼第二大隊大隊長。2月,西北反帝同盟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劉志丹被任命為副總指揮。

1932年6月,劉志丹曾一度擔任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總指揮,多次率領部隊到照金進行革命活動。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領導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

1932年12月24日,中國工農軍第二十六軍第二團成立,劉志丹任團政治處長。在照金革命根據地,紅二團進攻廟灣失利後,接替鄭毅出任參謀長,成為紅二團實質上的總指揮。指揮紅二團外線作戰,打擊地主和民團武裝,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和反動民團對照金革命根據地的多次「圍剿」,為照金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1933年6月。被杜衡的錯誤路線挾持,率紅二團南下。失敗後組織部隊失散人員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在極其艱苦的情況下,布置和領導了渭北地方的游擊鬥爭,奪面、槍殺惡霸地主宋宗武,輾轉洛川、保安、台水包家寨、馬欄川、老爺嶺,歷盡艱辛回到照金薛家寨,被任命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邊臨時總指揮部參謀長。他帶領部隊奇襲台水縣城;在毛家溝門痛擊國民黨趙文治團,在革命低潮時期船領部隊取得了重大勝利。

1934年1月,劉志丹任紅二十六軍四十二師師長,5月,任陝甘邊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他提出建立陝北、隴東、關中三個游擊根據地,以互相支援。國民黨當局對此大為驚慌,從1934年2月起,陝、甘、寧三省的國民黨軍隊對陝甘邊蘇區和紅二十六軍發動了第一次「圍剿」。劉志丹指揮紅二十六軍主力在地方游擊隊配台下。取得九戰九捷的勝利。

1935年2月,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軍委組建,統一領導由陝甘邊和陝北根據地形成的西北根劉志丹用過的公文包據地的黨和軍隊工作,劉志丹任中共西北工委委員、西北軍委主席。劉志丹指揮紅二十六、二十七軍粉碎了國民黨當局組織的第二次「圍剿」,先後解放了六座縣城,實現了把陝甘邊和陝北蘇區連成一片的意圖,游擊區擴大到30多個縣,蘇區人口逾百萬,主力紅軍發展到5000人,游擊區發展到4000多人,在20多個縣建立了工農民主政權,有力地配合了紅一方面軍的北上,使這塊全國僅存的革命根據地,成為中共中央和各路紅軍長征的落腳點。

1935年9月,劉志丹被錯誤的肅反關押,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獲救。

1936年2月上旬,任中國工農紅軍二十八軍軍長,率領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渡黃河東征。4月14日。劉志丹在前線指揮部隊攻打中陽縣三交鎮時,不幸中彈犧牲。同年6月,中共中央決定將保安縣改名志丹縣。

1943年5月,中其中央和陝甘寧邊區人民為他舉行隆重的公葬典禮,幾乎所有在延安的中央領導同志,都為他題了詞。毛澤東的題詞是:「群眾領袖,民族英雄」;朱德的題詞是:「紅軍模範」;周恩來的題詞是:「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人民的英雄,要數劉志丹」。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