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自然的造化 張果老崖

在照金鎮正北端,仞立著一脈高大陡峭的懸崖絕壁。這脈絕壁拔地而起,巍然屹立,如屏風般聳立在田峪河洵谷的北岸,海拔約一千六百餘米。綿延幾公里,這就是著名的張累老崖。

張果老崖雖屬石英砂岩和礫岩構成的石質山脈,崖面突兀,但崖頂卻奇蹟般生長著茂密的松柏和各種落葉喬木。崖面的一些凹窪處。也神奇地零星生長著單株或成排的松柏,與歲月的風剝雨蝕所形成斑駁印痕相融合,形成了一幅幅自然天成的頗具想像力的圖畫。在崖眉的微下部,有一條微凹的平直的水平分界線。隨著山勢的變幻,崖面也分布著幾條縱向基本垂直的分界線。這些分界線縱橫交錯,把崖面鬼斧神工般分成了幾個主要部分。在崖的中西部的一綹松柏下,有一幅方形的人面圖像。仔細觀察,映象清晰,五官分明。在岩的右部,有一個張累老倒騎白驢的圖像,因此而得名張果老崖。圖案上的張果老像居上,他的座騎白驢居下。睛日時依稀可見。但雨霽天睛時,畫面卻十分清晰。只見張果老手搖絹扇,白驢四蹄奮起。整個畫面棚棚如生,巧奪天工。

張果老是八仙中年邁的仙翁,名「張果」,因在八仙中年事最高,人們尊稱其為「張果老」。歷史上也確實有張果老其人,新、舊《唐書》為其列有傳記。他市是民問的江湖術士。因民間傳聞甚盛,便成為了飄飄然的神仙。他自言生於「禪讓時代」的堯時,有長生不老之法,一直隱居於中條山。據民間傳說:武則天曾派使者前去招見,張果老佯死不赴。但是不久,就有人在恆山的山中見到過他的身影。唐玄宗曾數次召見他,求長生不老之法。張果老推諉幾次後,拗不過使者的軟磨硬施,他不得不拜見唐玄宗。唐玄宗看到的張景老卻是一付步履蹣跚、老態龍鐘的樣子,唐玄宗頗為失望。唐玄宗問:「先生乃得道之人,為何發疏齒落,衰衰老矣?」張果老說:「衰朽之歲,那有可依憑的道術,所以才成這付模樣,實在令人羞愧難當。不過今天如果把這些疏發殘齒拔去,不就可以長出新的來嗎!」遂在殿前拔去疏發,擊落牙齒。唐玄宗有點害怕,忙叫人扶其去休息。過了一會後,張果老回殿,果然容顏煥然一新,青鬢皓齒,神氣抖擻。於是,皇帝及權貴都爭相拜謁,求返老還童之術。但不管祈求者是誰, 都被他一一拒絕。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聞其奇聞,唐玄宗再次召見他。這一次,張果老又再次裝死,氣絕了很長時間才醒轉,使得使者便不敢進逼。此後唐玄宗又累次邀請。張果老不得不又一次進京。唐玄宗對這些傳聞一直心存疑慮,或命有名的算命先生和道士計算其甲子,或費盡心機地進行驗算,但一直也沒有結論。《太平廣記》中記載,張果老自言為堯帝時人。唐玄宗曾問過當時十分有名的一位術士張果老的來歷,術士道:「臣不敢說,一說立死」。後言道「張果老乃是大千世界混沌初分時的一個白蝙蝠精。」言畢。術士便倒池而亡。後經唐玄宗求情,張果老才救活了他。有一次,唐玄宗狩獵時捕獲了一頭巨鹿。廚師剛要開宰,張果老便上前連忙阻止。並且聲言:「這是仙鹿,已經有一千歲了,當年漢武帝狩獵時就曾捕獲過它,我曾跟隨其後,漢武帝看其奇異,就把此鹿放生了。」玄宗問:「天下之大,鹿多得不能勝數。時過境遷,你怎麼知道它就是你說的那頭鹿呢?」張果老說:「武帝放生時,用銅牌在它左角下做了標記。」於是,玄宗忙命人驗看。果然,這頭巨鹿角下有一個二寸大小的銅牌,只是字跡已模糊不清了。玄宗問:「漢武帝狩獵到現在已多少年了?」張果老對曰:「八百五十二年。」唐玄宗命人核對,果然準確無誤。

從史傳所記親看,張果老只不過是一位心虛老朽的術士而罷。他屢次裝死以避徵召,是害怕術道露餡。至於上述那些傳說,只不過是一些可以偽造的幻術罷了。有關他仙道的傳說,只是道教為了其傳播需要,誇大其詞編造的故事而已。據傳,張果老回中條山後不久就仙逝了,唐玄宗還為他建有道觀。就是今天山西長治西十五里的「棲霞觀」。據傳,張果老有一怪癖,平常倒騎著一頭白毛驢,能日行千里。這頭驢是一頭神驢,據說不騎的時候,還可以把它折迭起來,放在他的皮囊里。人們只所以把崖面上的各種圖像,想像為張果老和他的座騎,一方面與老君庵道觀的暄染有關,另一方面,也是人們的美好期盼而罷。善良的人們,總希望能覓求長生不老之術,尋求各路神仙的佑護,從而求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張果老的傳說正好迎合了人們的這種心理需求。另外張果老不忤奉權貴的做法,也深得民間擁戴。在張果老崖西側的平綏處,有一處隆起的土丘如墳,傳說為張果老之墓。墓後是有鬱郁蒼蒼的密林,與蜿蜿蜒蜒的老君庵溝相連,綠色蔥鬱,蔚為壯觀。

現在的張果老崖的景色已遜色了許多。由於煤礦的過度開採。地下水位急驟下降,從崖西汨汨而出的青溪已近乾涸。崖頂茂密的林木也時有枯枝。崖後的礫石已大面積崩塌,崖面的礫石層也時有脫落。如何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係,是一個讓每一位有識之士十分憂慮的事情。但願歷經歲月剝蝕的張果老崖,能永遠屹立在人們心中!但願能青山常在,清溪常流。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