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歷史的足音 年年風雨為誰哀

傍依著秦直道的石門關東峰,煢煢孑立著一座在風雨中破敗飄搖的小廟宇,傳說中的秦太子公子扶蘇就被賜刎在了這裡。

中秋時節,承睫著石門山清冷的秋風。我徒步來到了這個肅穆寂寥的去處……

山坡上的花草樹木皆已枯黃,稀疏的虯枝在秋風中不停的搖拽,奇仄的小徑上已經覆蓋著了一層厚厚的落葉。帶著從那些感人肺腑的民間傳說中獲得的依稀映像,帶著從相關曲籍中獲得的隱約記憶,我沉浸在了濃濃的悲情中。我努力他在這堆殘敗瓦礫中感知著幾千年前的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據《史記-紊始皇市紀》載:「扶蘇為素始皇長子,紊始皇欲焚儒書,坑殺諸儒,扶蘇浦淚,激怒始皇,被貶邊關,北監蒙恬軍。」從這段歷史軼頁中我們可以準確地知道,公子扶蘇當年隨著大將蒙恬。是這條直道的開拓者,肯定在石門雄關留下了湔漓的汗水和足跡。然而,歷史的車轍卻常常和人們所希翼的敘事軌跡相左,公子扶蘇就發生了這樣的悲劇。公子扶蘇性寬厚,心南善,愛百姓,這與秦始皇殘謔的市性格格不入,以致於被北貶蒙恬軍監軍。秦始皇在位的第三十七年,秦始皇在其第五次浩蕩出巡中病死沙丘。他死前在遺詔中立長子扶蘇為繼任皇帝。宦官趙高和丞相李斯為了一己私慾,卻私改詔書,假傳聖旨賜公子扶蘇自刎於龍門。《一統志》載:「扶蘇,沒於此,故立廟祀之」。因公子扶蘇美善的聲譽,後人便自發地在此設廟祭祀公子扶蘇,並把扶蘇作為美善的化身,尊稱為「石門爺」。這裡,年年香火繚繞,歲歲奉祀絡繹。以求扶蘇的在天之靈能佑護百姓。造福人間。除祭祀外。人們還會在遇到大旱的年節,神鴉社鼓。成群結隊地來此跪拜祈雨。據說,「石門爺」很靈,每當這個時候,真的會普降一場人們久盼的甘霖。使這一方百姓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秋風一陣陣從石門山東峰寡居的破廟前刮過,面前的瓦礫遍布,殘垣累累,夯土堆堆,殘破的石擊主斜側而凌亂地倒在荒草之中。凋蔽的景象才將我們的思緒從悠遠的歷史中拉回到現實。石門關險峻巍峨,史載其「山式雄勝,最為西北要害。」歷代先賢也曾遊歷過這雄關漫道。唐代的鄭谷和明代的劉種、秦渠就曾遊歷此地。明代的劉翀《石門即事》一詞中吟道:「峻崢石壁千山遙,豁達雙門一徑開。更有藤羅淹日月,豈無龍虎出蒿蒹。空中樓閣供奇玩,眼底風雲起俊才。間說扶蘇遺廟在,年年風雨為誰哀。」雖然是殘敗的瓦礫,但問或入鼻的香火的裊香。散落的火紙殘片和束束無名小花,使我們清晰地感受到,扶蘇的冤魂和至善的美德,卻早已深深的葙垠在了這一方百姓心中。歷經幾千年風雨。扶蘇的形象已經熔鑄成了一尊無形的美善的化身。

從石門山口向橋山山脈嘹望,在山門東側的一處下凹地帶,可看見一座形同小山的土冢,這座土冢肅穆池安卧在群山的包圍之中,這裡即是人們傳說中的扶蘇的陵寢。據民間傳說,有盜墓者曾在此地挖出一通石碑,上書「亘古一人」。雖為民間傳聞,但說明雖歷經了幾千年的風風雨雨,公子扶蘇已在這一方百姓心中留下了重重的心理印記。土冢的四周栽植了一圈蒼市公翠柏,這些青市公翠帕隨著清冽的秋風飄搖在雜亂的荒草之中,寄託著人們的祈盼和哀思。

年年風雨為誰哀?公子扶蘇的善良和美德將與世長存!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