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

我終於橫下心來,將這本籌劃已久的書稿定名為《北有照金》。

一直以來,為故里照金「印製」一張鮮紅的、具有鮮明特色的「名片」的願望,就在我的腦海中纏繞著。然而,當書稿定稿後,書名卻讓我頗費思量。思前想後,總覺得用「南有瑞金,北有照金」的提法中「北有照金」四個字最為合適。其理由是:照金革命根據地,是我黨在二、三十年代創建的第一個北方山區革命根據地。照金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是西北革命鬥爭史上光輝燦爛的重要篇章。就連毛澤東主席也曾在一九四三年一月舉行的西北局高幹會議上感慨地說:「如果沒有陝北這塊根據地,那麼中國革命的後果是不堪設想的。」而陝北根據地,就是在照革命根據地的基礎上發展壯大後形成的。正是這塊十分貧瘠的革命根據地,慷慨而無私地接納了從瑞金中央根據地突圍的那些衣衫襤褸的中央紅軍由此可以看到,陝北根據地在中國革命史上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當陝北革命根據地如火如荼的大發展時,「左」傾機會主義的思潮卻很快在這全國僅剩的一塊革命根據地如洪水猛獸般肆虐起來,劉志丹、習仲勛等六十多位根據地的創建者,被殘酷無情地投進了監獄,受盡了折磨。更有甚者,一百多位革命的仁人志士被活活地埋在了根據地的屬地下寺灣,成了無情的黨內鬥爭最無辜的犧牲品。正當「左」傾機會主義的陰雲在這塊根據地蔓延時,由瑞金而來的毛澤東等一大批睿智的、深思熟慮的共產黨人,如及時雨一般挽救了這塊根據地及六十多位險些被殺頭的根據地的創建者和卓越領導人,撥開烏雲見晴天,及時的驅散氤氳在陝甘革命根據地上空的「左」傾機會主義的陰雲。所以,實事求是地講,瑞金中央根據地和照金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只不過用地方革命根據地和中央革命根據地相提並論,比較方式有失偏頗罷了。

然而,曾幾何時,「南有瑞金,北有照金」的提法卻被無限上綱上線,成了被批判的靶子,一時間人們對這一提法三緘其口,避而不談。一九六二年,更是由於所謂的小說《劉志丹》問題而被塵封。一九六二年當劉志丹的弟媳李建彤的小說《劉志丹》五易其稿,在《工人日報》和《中國青年報》上連載時,在一九四三年西北局高幹會上受到批判的時任雲南省委書記的、也是陝北革命的早期領導人之一的閻紅彥同志,看了小說校樣稿以後,認為小說「很多原則性問題與歷史不符,」不贊成出版,他一面向全總和團中央建議停止刊載,一面向中央負責文教工作的康生反映。康生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要中宣部通知各報刊停止發表《劉志丹》,並於八月二十四日寫信給中辦主任楊尚昆,要中央書記處處理這件事。康生當時並沒有看過這部小說,卻在信中斷定「這不是一個單純的文藝的寫作問題,看來是帶有政治傾向性的。」小說的性質就這樣起了變化。後來,在八屆十中全會上,康生又給正在講話的毛澤東遞上了一個條子,說《劉志丹》是為高崗翻案的小說,「利用小說反黨是一大發明……」。曾經兩次約談作者並提出修改意見的習仲勛同志便自然而然地成了這部小說的總後台,和參與過這部小說修改的賈拓夫、劉景范一起,被打成了「習仲勛反黨集團」,後來又被同彭德懷的問題連在一起,升級為「彭、高、習反黨集團」……。再後來,習仲勛等一大批西北革命的領導人受到了迫害和批判。有人甚至說出了「西北民主革命不徹底」、 「鎮反不徹底」等錯誤論斷。而且認為「南有瑞金,北有照金」的提法是習仲勛向黨和毛主席分庭抗禮,是為高崗喊冤等等不切實際的荒謬論調。當時的中央也曾派人到照金調查過所謂的「習仲勛叛變」的問題……。閻紅彥同志將小說《劉志丹》與高崗聯繫在一起,在中央全會的討論會議上向習仲勛同志發難,被康生一夥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導致的後果是十分嚴重的,這件事不僅牽連了習仲勛和賈拓夫同志,而且株連了劉志丹烈士的一家。這件事為後來動不動就將文藝作品上政治綱的做法開了先例。從這以後,西北和西北革命史里的許多問題,成了談虎色變的問題。好在一九八零年五月二十五日。中共中央終於發出了《關於為「習仲勛反黨集團」平反的通知》,糾正了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冤假錯案,照金革命根據地也恢複了在西北革命史上應有的地位。 「北有照金」的說法也得到了實事求是的大部分認同。此後,這一提法也不時地出現在了各種媒體上和地方的宣傳冊里。本書在採用這個書名的前夕,還有好心的領導和朋友發來簡訊和打來電話,表示了對這一提法的擔心和疑問,但好在現在畢竟是科學和諧發展的年代,文字獄的時代早已離我們遠去……?

也許是生於斯長於斯的原因,自幼就迷上了對這方山水愛與恨的訴與說。於是在卷軼浩繁的歷史記載中,很費力地收集到了一些關於照金的點點滴滴,有的典籍中雖然只有一些片言隻語,有些甚或已經成了歷史的廢墟……。這些關於照金的歷史記寫,也許很多資料和傳說得不到精準的考證,但希望大家諒解則個,願望總是好的……。照金自然雄奇的山山水水,在我幼小的心靈了烙下了很深很深的印記,無論生命歷程多麼維艱,我都十分熱愛這塊生我養我的地方。雖然浸潤了萬分的熱愛之情,但因對這方山水的熱愛程度的不同,卻只寫了自己熟悉的這一部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缺憾。對於這塊紅色的土地,在照金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過程中,無數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揮戈躍馬,殫精竭慮,克服了重重困難和艱難險阻,進行了英勇頑強的革命鬥爭。我費力地在互聯網和對很多回憶文章的比對中,搜集到了五十幾位曾經在照金革命根據地出生入死的邊特委、紅二十六軍、地方游擊隊的領導人的小傳,除了對於這些出生入死的革命前輩表達真誠的敬意的同時,也算是對這些老革命的一種心靈上的慰藉。照金革命根據地創建和發展過程中激動人心的史實部分,主要依據相關的資料進行了改寫,以追求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準確性。在照金至今還流傳著很多關於照金革命根據地的一些動人心魄的傳奇故事,自幼從祖輩所講的各種故事裡;從與當年尚健在的老紅軍、老游擊隊員、老赤衛隊隊員的交談中,也積累了一些素材,寫成了幾篇照金故事。也許思想性把握得不是很準確;藝術性方面也是捉襟見肘;趣味性也不是很足,也只求能加深對照金革命根據地的更深層次的了解而已。

另外,尚需交代的是,書里通篇所說的照金,不是嚴格的行政區劃意義上的照金,而是當年照金革命根據地形成時,依據照金革命根據地發展和壯大的範圍,陝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意義上的照金。

開篇之前,哆哆嗉嗦寫下這些,只求有所交代,以便對照金革命根據地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

曾曦

二零零八年仲秋於渭河之濱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章